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載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載縣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位於北緯27°59′37″~28°27′48″,東經113°59′13″~114°36′11″之間,與北京同屬東八區,但平均日出時刻比北京遲22分鐘。地處江西省西北邊陲,錦江上游,峰頂山以北,東鄰上高縣、宜豐縣,南接袁州區,西連湖南省的瀏陽市,北毗銅鼓縣。

萬載縣境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2公里,總面積1719.6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0.6平方千米。

縣城距江西省南昌昌北國際機場185公里,距湖南省長沙黃花國際機場168公里,距宜春明月山機場42公里,距滬昆鐵路(「浙贛線」)的宜春火車站39公里,距滬瑞(「昌金段」)高速公路26公里。320國道和「湘贛」、「芳萬」兩條省道穿境而過。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1]

建制沿革

萬載殷商時屬吳。

戰國初(公元前473年)屬越。

公元前333年屬楚。秦時歸九江郡。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豫章郡,設建成縣,萬載為建成屬地。西漢末年,改豫章郡為九江郡,建成縣改為多聚縣,萬載屬多聚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恢復豫章郡,復置建成縣,萬載仍歸屬建成。中平年間(184-189年),劃建成縣一部分地置上蔡縣,萬載屬上蔡縣地。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上蔡縣屬吳管轄。孫吳黃武年間(222-229年),從上蔡縣劃出一部分地區設置陽樂縣,縣治設羅城,這是本縣單獨列為縣級行政單位的開始。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陽樂縣更名康樂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置洪州,康樂縣併入建成縣,隸屬洪州。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廢州復郡,康樂仍屬豫章郡建成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郡為州,置靖州,復設陽樂縣,縣治由羅城遷龍山下(今康樂鎮)。武德七年,州名更迭,初為米州,後改筠州,陽樂隸屬筠州。武德八年,筠州併入洪州,陽樂併入高安,屬洪州。

五代十國時期,高安屬楊行密的吳政權管轄。天祐年間(904-908年),吳王分高安的萬載鄉置萬載場,屬洪州。楊吳順義元年(921年),分高安的進城、康樂、高侯、萬載四鄉置萬載縣,仍屬洪州,取萬載鄉的「萬載」二字為縣名。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分洪州復置筠州,萬載隸筠州。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將萬載縣劃歸袁州管轄。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萬載縣更名建城縣,仍屬袁州。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復名萬載縣,隸屬未變。

元世祖初年,萬載縣屬袁州總管府(歸湖南行省管轄)。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州為路,萬載縣隸袁州路,屬江西行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為府,萬載縣仍隸袁州府。

清代沿明制。

辛亥革命後,萬載縣屬江西軍政府管轄。民國3年(1914年),全省劃為四道,萬載縣屬廬陵道。15年廢道,各縣直屬省管轄。21年劃全省為13行政區,萬載縣屬第八行政區管轄。24年縮改全省為八行政區,萬載縣屬第二行政區管轄。

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年),萬載縣大部分地方為紅色蘇區,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屬於湘鄂贛省管轄。

1949年7月16日(農曆己丑六月二十一日),萬載解放,7月21日成立縣人民政府,萬載縣屬袁州分區管轄(1950年9月分區改專區)。1952年9月改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又改屬宜春專區,1968年2月至1985年底宜春專區改宜春地區,萬載縣屬宜春地區。

2000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萬載縣屬宜春市。[2]

行政區劃

截止2011年07月,萬載縣轄康樂街道辦事處、株潭鎮黃茅鎮潭埠鎮雙橋鎮三興鎮羅城鎮高村鎮高城鎮白良鎮和鵝峰鄉、馬步鄉、赤興鄉、嶺東鄉、白水鄉、仙源鄉、茭湖鄉等9鎮7鄉1街道辦,181個行政村,19個居委會,3360個村民小組。縣城駐地康樂鎮

地理環境

萬載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對工業生產和人們生活也較為有利。但也常出現一些不利於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不利氣候因素,如春季低溫、陰雨,初夏小滿寒、盛夏洪澇和乾熱風,夏秋乾旱,秋季寒露風和爛秋天氣以及冬季寒潮所帶來的冰雪、霜凍天氣等。由於全球性氣候變暖的影響,萬載縣在氣溫等要素值的變化上略有反映。

氣溫

萬載縣全年平均氣溫為16.9℃~18.2℃之間。一月為全年最冷月,平均氣溫為3.7℃~8.0℃之間。7~8月為全年最熱時期,月平均氣溫為26.5℃~30.6℃之間。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0.9℃,是萬載縣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值,出現在2003年8月2日。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0.6℃。出現在1991年12月29日。春季回暖較遲,常有冷空氣影響萬載,造成平均氣溫低於10℃,有的年份可降至5℃左右,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日平均為3月23日,最遲的年份為4月5日(1996年)。夏季氣溫高,時間長,7~8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月平均氣溫為26.5℃~30.6℃之間。秋季時間較短,入秋後,隨着北方冷空氣勢力加強,不斷有冷空氣影響萬載,氣溫明顯下降,日平均氣溫一般在20.0℃~22.0℃之間。冬季較寒冷,氣溫變幅較大,常有較強冷空氣影響,帶來降溫、降雪和霜凍天氣。

降水

萬載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742.5毫米,年際變化較大,最多的2002年達2353.3毫米,最少的1986年僅1321.2毫米。各地雨量分布不均,山區多於平原。呈北多南少的降水分布。降水的季節性差異較大,由於季風影響,4~6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2%左右。最多的2002年6月降水量達587.5毫米,11月至翌年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20%,其他月份占38%。

日照

萬載縣處於中緯度(北緯28°),光照條件良好,據2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日照時數1567.3小時,占可照時數的35%。山區由於雲霧多和地形影響,日照時數少於平原和丘陵地區。4~10月間為作物生長季,平均日照時數在100.0小時以上,7~8月為最多,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最多為1988年7月達282.9小時,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發育和成熟,11月至翌年3月,日照時間短,月平均日照時數在120.0小時以下,最少的1998年1月全月日照時數僅15.7小時,

至2013年,據近2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霜日為29天,最多的1986年達48天,最少的1994年14天,歷年平均初霜日期為11月8日,平均終霜日期為3月6日,平均有霜期為109天,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56天,最多的1998年達302天。

至2013年,據近20年資料統計歷年平均雪日為8天,最多的1988年為18天。歷年平均初雪日期為12月27日,最早的1987年為11月28日,歷年平均終雪日期為2月20日,最晚的1998年為3月21日。歷年最大積雪深度為1991年18厘米。

至2013年,據近20年資料統計全年平均風速為0.8米/秒,全年靜風約占52%,年最多風向NNE占7%,破壞性大風出現較少。1986年至2005年出現8級以上大風共出現16次,多的年份可出現2~3次,少數年份全年無大風出現,大風多出現在夏秋季節,大風出現時常伴隨雷雨天氣。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錦江是萬載主要河流,流域面積14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6秒立方米,主河長77.5公里,坡降0.0011,落差66米,水能蘊藏量22605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為3575千瓦,現已開發495千瓦,占可開發量的13.8%,還有3080千瓦待開發。

白水河發源白水老山,流域面積104平方公里,主河長19公里,坡降0.0105,多年平均流量2.96秒立方米,落差20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4140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為3900千瓦,已開發570千瓦,占可開發量的14.6%,還有3330千瓦待開發。

黃茅水發源於黃茅鎮興源沖,流域面積74平方公里,主河長26.6公里,坡降0.0043,落差110米,多年平均流量2.06秒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86千瓦,可供開發的700千瓦,已開發550千瓦,占可供開發量的78.6%,還有150千瓦待開發。

山口水發源於赤興鄉書堂村黃家坊,流域面積90.1平方公里,主河長14公里,至雙橋柏樹街入蜀江,坡降0.0043,落差260米,多年平均流量2.56秒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075千瓦,可開發量1900千瓦,已開發500千瓦,占可開發量的26.3%,還有1400千瓦待開發。

牟溪水分東、西兩源,正源西溪發源於仙源牟源里九龍山之南;東源出黃皮尖下,至江口(亦為雙江口),東、西二源匯合後經西江出雙橋。流域面積157.7平方公里,主河長24.5公里,坡降0.0082,多年平均流量4.99秒立方米,落差206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986千瓦。可開發量9665千瓦,已開發6750千瓦,還有2915千瓦待開發利用。

龍溪水流域面積71.5平方公里,主河長24.4公里,坡降0.0081,落差122米,多年平均流量1.98秒立方米,水能蘊藏量4000千瓦,可供開發量為2670千瓦,已開發1515千瓦,還有1155千瓦待開發。

龍河流域面積102平方公里,主河長12公里,坡降0.0033,落差40米,多年平均流量2.96秒立方米,水能蘊藏量812千瓦。可開發量400千瓦,已開發175千瓦,待開發量為225千瓦。

白水河流域面積177.9平方公里,主河長18.5公里,坡降0.0086,多年平均流量5.05秒立方米,落差160米,水能蘊藏量5656千瓦,可開發量2065千瓦,已開發1540千瓦,待開發量525千瓦。

泰溪水古稱「康樂水」,流域面積395.6平方公里,主河長34.7公里,坡降0.0104,多年平均流量10.4秒立方米,落差360米,水能蘊藏量34208千瓦,可供開發量34190千瓦,已開發16170千瓦,還有18020千瓦待開發。

礦藏資源

截止2005年底,萬載縣發現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礦泉水及地下熱水等18種,各類礦產資源儲量潛在經濟價值50億元左右。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無煙煤、煙煤和金。無煙煤資源量14701千噸,基礎儲量2200千噸;煙煤資源量1990千噸,基礎儲量335千噸。金礦資源量為403.9公斤,其中基礎儲量為206.34公斤。萬載縣最具資源潛力的礦產資源有水泥用灰岩、白雲岩、磚瓦粘土、建築用砂和陶瓷土等。水泥用灰岩和建築用石料以馬步鄉量大質優,估計資源量在1~1.2億噸;白雲岩分布在鵝峰東溪,儲量約542噸;磚瓦粘土分布在康樂、鵝峰等地,資源量在1000~1500萬噸;建築用砂沿蜀江分布,資源量500~600萬立方米;陶瓷土(高嶺土)主要分布在白水、赤興、茭湖、高城鄉境內,資源總量在311萬噸。

石英礦

石英礦又名硅石,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硅。主要分布在西坑、九龍、羅城、白水、赤興等鄉鎮,萬載縣總體儲量約300萬噸。其礦床呈脈狀產出,儲量豐且品位高的當數白水老山(儲量約16.3萬噸,品位含二氧化硅為99.8%),雙橋白石尖(儲量4.45萬噸,品位含二氧化硅為99.76%)。

瓷土礦

瓷土又名陶瓷土(石)、高嶺土,多屬風化殘積型礦藏,主要成份為三氧化二鋁,萬載縣瓷土儲量豐富,萬載縣總儲量為311萬噸,廣泛應用於瓷器、陶釉製品和化工原料,主要分布於:

赤興浙橋:資源儲量為39.6萬噸;

茭湖槽頭:資源儲量為113.2萬噸;

仙源山棗:資源儲量為10.08萬噸;

白水槽嶺:資源儲量為6.74萬噸;

高城燕仔窩瓷土礦,地處高城糧管所附近,地質普查儲量100萬噸,礦石形狀呈片狀結構,屬風化礦土。該礦石泥經淘洗含三氧化二鋁37%以上,且雜質少,白度達84%。用途主要用於製作建築、生活瓷製品,還可作造紙填料,塗布等。

長石

萬載縣長石有鉀長石、鈉長石及鉀納長石。地表因風化作用多形成高嶺土,深部則為長石,多為細晶岩脈侵入形成,也有部分為偉晶岩脈型。長石呈脈狀產出,脈幅寬一般為1~5米,長几十至幾百米。主要分布於赤興鄉淅橋、皂下村、仙源新市村、茭湖鄉槽頭村,儲量估算約為100萬噸左右。長石用途多為化工原料,如用做陶瓷坯體配料、釉料玻璃熔劑、搪瓷原料等。

萬載縣鉀、鈉長石開採始於2001年,以赤興鄉為先,繼而仙源、白水、茭湖逐步開發。至2001年底開採量達4萬噸。礦產品主要銷往廣東、浙江等地。2005年開採量達5萬噸。

白雲岩

白雲岩分布於鵝峰東溪村、馬步布城村、黃茅鎮光明村等地,儲量約5000萬噸,用於做耐火材料,提煉金屬鎂等。

金礦

高城桃源金礦區,位於縣城西13公里的高城鄉境內。礦體為石英脈型與硅化破碎帶型。礦石以含金黃鐵礦和銀方鉛礦為主,伴生礦物有閃鋅礦、磁鐵礦、赤鐵礦及輝銅礦、鎢、鉍、錫、銣等。初步勘查工業儲量1.9噸,地質儲量2噸。

嶺東金礦區。位於豐頂山花崗體的北緣,桃源岩體的南端,岩石性及礦石類型同桃源金礦,品位均在10克/噸左右。

青石

出金鐘湖,青質黑理,有松竹紋,可為屏。又一種出東坑,色青黑有黃斑,細潤而堅。土人琢以嵌桌櫈,佳者琢為硯,亦出墨。

麻石

麻石俗稱蘇石,出吹藜、丁田,色白質,粗無紋理。石工雕鐫精巧,無所不可。舊時萬載城內街道所鋪石料皆取之於此。

菊花石

菊花石位於黃茅新泉村泉塘組地下,呈深灰色,敲開可見小菊花紋,是製作硯台的上等石料,蘊量不多。

袁石

袁石,江西八大觀賞石之一。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杜綰著《雲林石譜》載:距萬載縣縣城十餘里,石無數,出野田間,其質嶙峋,微青色,間多峰巒,岩突四向,又有石罅,中上下生小林木,蓊鬱可喜。或高三四尺,或五六尺,全如一大山氣勢,經行凡數百步不斷。地名為亂石里(即八角亭)。土人以石占田礱,有妨布種,恨不之去。惜乎地遠,人罕知之。

土地資源

根據相鄰縣、市提供面積量算工作界,萬載縣控制面積為2566854.7畝,折合1711.24平方公里。根據萬載縣外業調繪境界,萬載縣土地面積為2570804.4畝,折合1713.87平方公里。萬載縣區域面積(含工作界外重疊面積)為2577428.9畝,折合1718.28平方公里。1996年江西省土地管理局下達萬載縣的年末面積指導數(即平差後的面積數據)為2566971.4畝,折合1711.31平方公里,並以此數據為統計上報國家庫數據(1998年民政部門勘界後萬載縣國土面積為1719.63平方公里)。

森林資源

萬載縣第五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從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全部完成調查成果材料。通過本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及森林分類經營區劃調查得出:在萬載縣171400公頃的國土面積中,林業用地面積108649公頃,其中森林95962公頃,灌木林地10620公頃,疏林地333公頃,無立木林地1726公頃,苗圃地8公頃。萬載縣活立木蓄積為4074832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2536758立方米,疏林地蓄積1801立方米,散生木蓄積1353874立方米,四旁樹蓄積182399立方米,活立竹47708839株,其中:林分毛竹42415233株,散生竹5293606株,萬載縣森林覆蓋率為63.1%,萬載縣規劃發展生態公益林29681公頃,商品林79116公頃。

濕地資源

萬載縣8公頃以上的濕地6 9處,總面積為25258.53公頃,占萬載縣土地總面積的14.74%,其中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濕地2處計725.7公頃(即三十把和錦江水庫);面積在8公頃以上100公頃以下的濕地6 6處,面積為17 9 9.5公頃,均為長年性淡水水域;萬載縣水稻田濕地計22733.33公頃。另萬載縣8公頃以下的水庫8 6個,山塘1 8 3 8個,溪流154條。

按濕地環境類型分:萬載縣天然濕地即河流濕地面積1561.8公頃;人工濕地面積23696.73公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 年末常住人口493902人,其中:男性250852人,女性243050人。年平均常住人口493422人,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3.04‰,人口死亡率為5.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9 ‰。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戶籍人口579102人,其中城鎮人口220083人,鄉村人口359019人。

民族

2016年,萬載縣有漢族和壯族、滿族、瑤族、回族、苗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彝族、侗族、土家族、哈尼族、畲族等13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GDP)203269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3050萬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962445萬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877199萬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9.50 :47.35 :43.15,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1196元。非公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425325萬元,增長8.3%,占GDP的比重為70.12%。

第一產業

2019年農業總產值34640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15%;糧食種植面積76.42萬畝、比上年增長0.25%,實現糧食總產量32.08萬噸、增長0.21%;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4.75萬畝、增長7.9%,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17.61萬噸,增長5.7%;油料作物總產4838噸,增長13.7%;棉花種植面積450畝、下降3.2%,棉花總產量31噸、下降6.1%;甘蔗種植面積2940畝、下降17.6%,甘蔗總產量3968噸、下降18.4%。

2019年肉類總產量40580噸,下降4.59%。其中,豬肉產量30091噸,下降9.94%;牛肉產量1164噸,增長21.00%;羊肉產量2508噸,增長7.36%;禽肉產量4683噸,增長38.80%。年末生豬存欄17.01萬頭、下降26.66%,生豬出欄37.17萬頭、下降11.44%;年末牛存欄3.99萬頭、增長23.29%,牛出欄1.08萬頭、增長20.29%;年末羊存欄9.70萬頭、增長14.02%,羊出欄15.07萬頭、增長5.31%;家禽出籠362.05萬羽,增長33.44%。全年水產品產量18446噸,增長1.06%。

2019年萬載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8.96萬千瓦(不包括農業運輸車),比上年增長4.07%。實際機耕面積49.66千公頃,增長0.5%;當年機械播種面積16.81千公頃,增長3.66%;機械收穫面積41.98千公頃,增長0.65%。

第二產業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其中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增長6.6%,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0.0%。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8.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6.3 %;私營企業增長10.3 %。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2.9 %,製造業增長9.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9.5%。

2019年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有機(富硒)食品、煙花鞭炮四大重點產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5%、19.2%、3.3%、2.5%,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0.8 %和14.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1.9%和24.4%。

2019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工業企業達57戶,其中超10億元的5 戶,超30億元的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7.83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利潤總額28.53億元,同比增長2.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6 %,比上年回落0.13 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 83.14元,降低0.7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提高13.5個百分點。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統計重點監測的2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種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75.9%。其中,服裝增長54.1%,有色金屬增長31.7%,飲料增長26.5%,燈具及照明裝置增長25.9%,包(袋)增長20.2%。

2019年全縣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6.7%;竣工產值增長7.06%,竣工率達81.44%。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完成投資同比增長9.4%,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85.7%、24.7%和2.4%。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增長55.9%;非國有投資下降5.5%,其中民間投資下降4.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4.57%。從投資主要構成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3.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1.89%;工業投資增長24.7%,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43.6%。在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下降31%,占本年資金來源的比重達68.06%。

201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97億元,其中,住宅投資6.84億元,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12億元。房屋施工面積104.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03%,其中新開工面積30.9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61%;房屋竣工面積6.6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6.38%;商品房銷售面積26.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41%;商品房銷售額9.89億元。年末房屋待售面積1.89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6.33萬平方米;商品住宅待售面積0.58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3.9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01億元,增長11.75%。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10.61億元,同比增長17.5%。商品銷售額從分行業看:批發業18.97億元,增長7.2%,零售業48.83億元,增長10.5%,住宿業1.17億元,增長10.5%,餐飲業9.18億元,增長10.8%。

2019年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3.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5%,化妝品類增長78.2%,日用品類增長46.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96.8%,通訊器材類增長19.2%,汽車類增長17.9%,金銀珠寶類增長58.1%,中西藥品類增長13.4%。

2019年末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20799戶,從業人員74509人,註冊資金413774.12萬元。其中本年新增個體戶5055戶,從業人員11786人,新增註冊資金90382.8萬元;全年私營企業6044戶,僱工人數54154人,註冊資金2604635.9萬元。其中本年新增私營企業1531戶,增加僱工人數13022人,新增註冊資金475750萬元。

開放型經濟

2019年外貿出口完成22005萬美元,同比增長3.3%。利用外資完成6343萬美元,同比下降8.11%。其中現匯進資37萬美元,現匯進資比例0.58%。

2019年緊扣全縣「百日百億攻堅戰」活動主線,重點圍繞「高端製造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兩新產業,緊盯「高大上實」企業,把國企和央企、大集團和上市公司作為主攻方向,把引進高附加值、高稅負項目作為主攻目標,重點突出深圳、廣州、東莞、上海、北京等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把「珠三角」「長三角」作為招商引資、承接產業的主戰場,着力引進一批「高大上實」企業落戶萬載。

2019年創新招商方式,引進了中金潤集團打造標準化廠房,採取「建設+招商+基金」模式,全新打造二期標準化廠房。同時積極探索成立產業基金,扶持落戶企業壯大發展。做足以商招商文章。建立健全萬載在外企業及人才信息庫,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推介萬載;同時充分利用已落戶企業資源吸引配套上下游企業落戶萬載。截止2019年底,全縣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43個,簽約金額93.8億元,億元以上項目2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分別是總投資10億元的南極光電子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中農聯萬載現代農業科技城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萬載田園綜合體及有機、富硒產業開發項目。

金融

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345107.50萬元,比年初增加178112.90萬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579831.85萬元,比年初增加166715.25萬元。住戶存款餘額中,活期存款713773.07萬元,比年初增加63698.81萬元,定期及其他存款866058.78萬元,比年初增加103016.44萬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854416.42萬元,比年初增加200983.70萬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579873.67萬元,比年初增加68015.66萬元。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299031.73萬元,比年初增加35011.26萬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80841.94萬元,比年初增加33004.40萬元。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2019年末全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81%,建成區面積達17.5平方公里,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3.74%,比上年提高1.52個百分點。

2019年完成了老城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萬載縣田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於2019年5月(宜府字【2019】55號)文批覆同意。大力推進田下古城、棚戶區改造、垃圾焚燒發電、宜萬同城快速通道、G220萬載繞城一級公路、臨街外立面改造、贛西外國語學校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郵電旅遊

201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1243戶,比上年減少11289戶;移動電話用戶數為410815戶,比上年增加2794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1119戶,比上年增加16878戶;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7066.26萬元, 同比增長12.1%。

2019年接待遊客900.02萬人次,同比增長24.7%,全縣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7.7億元,同比增長27.1%。按照縣委、縣政府決勝「四大戰役」的總體部署,萬載古城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6月,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宜春成功召開,萬載古城景區選為大會主要參觀點之一獲得廣泛讚譽,使全縣再次獲得了「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縣」榮譽。新華社、人民網等30餘家全國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報道萬載,宜春智慧旅遊平台測評,萬載好評率達99.7%,在全市參觀點中排第一。

社會保障

2019年末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5768人,比上年增加16573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06126人,比上年減少5864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17385人,比上年減少1415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36260人,比上年減少5864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28879人,比上年增加45175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721人,比上年減少2146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6897人,比上年減少759人。

文衛體育

2019年全縣共有各類文化機構3個:文化館、博物館和圖書館。公共圖書館藏書量27.5萬冊,圖書總流通量20萬人次,鄉鎮綜合文化站20個,農家書屋181個,文化市場經營單位162家。

2019年全縣通廣播行政村181個,廣播覆蓋率達 100%,電視覆蓋率達96 %以上,通有線電視的行政村167個,有線電視用戶達到6.1萬戶,其中農村用戶3.57萬戶。

2019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3家,醫院36家(公立醫院21家,民營醫院15家),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家,中醫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衛生監督所各1家,婦幼保健院1家,皮膚病防治所1家,鄉鎮衛生院17家,聯合診所6家,民營醫院15家,健康體檢中心1家,個體診所57家,醫療機構網點(門診)12家,村衛生室181所,醫務室3家。全縣總編制床位數2698張,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1813 張,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885張,社會辦醫所占床位比例 32.8 %。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183人,其中註冊執業(助理)醫師1567人,註冊護士1707人,其他醫技人員909名。全縣註冊鄉村醫生529名。

環境環保

2019年全縣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0.9%,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個百分點, 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46μg/m3,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5μg/m3。根據省、市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萬載縣境內棗木(袁州區、萬載交界斷面)、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工業園區斷面與均車、盧洲斷面(萬載、上高交界斷面)5個監測斷面全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縣地表水質繼續保持在優良水平。

2019年全縣156個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已完成154個,40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評率達到100%。依法取締關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工藝落後、污染嚴重的「小散亂污」非法生產企業30家。

2019年已完成全年四個季度對1個縣城飲用水源地、12個千噸級以上農村飲用水源地及105個水庫的水質監測工作,每點位常規指標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全縣飲用水源地水質類別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人民生活

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4元,比上年增加1184元,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59元,比上年增加2253元,增長7.9%,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比率為43.4%。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652元,比上年增加1308元,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341元,比上年增加1124元,增長11%。年末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54.2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53.5 平方米。

教育科技

2019年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31所,在校學生132660人,教職工6383人。 2019年全縣實際參加高考人數3968人,普通文化類考生中一本上線人數436人,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401人;全縣錄取一本408人,錄取二本以上1668人。

2019年全縣共有普通和職業高、初中畢業生9164人,其中高中4000人;全縣在校學生132660人,其中高中15578人,初中31595人,小學60268人。全縣招收高中生6068人,初中生10391人,小學生8817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毛入學率 103.8%,初中毛入學率 114.6%。

2019年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獲批8家,高企總數達到了22家;培育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25家;組織企業申報江西省重點新產品4個;申報33個宜春市「5511」工程計劃項目;新增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交通運輸

縣城距江西省南昌昌北國際機場185公里,距湖南省長沙黃花國際機場168公里,距宜春明月山機場42公里,距滬昆鐵路(「浙贛線」)的宜春火車站39公里,距滬瑞(「昌金段」)高速公路26公里。320國道和「湘贛」、「芳萬」兩條省道穿境而過。

2019年公路汽車客運量374.7萬人,比上年下降5.19%,旅客周轉量18360.3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19%。貨運量3871萬噸,比上年下降3.51%,貨運周轉量367745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6.74%。

旅遊名勝

杜平將軍陵

杜平將軍陵 1999年3月4日,杜平將軍在南京逝世,骨灰葬於家鄉黃茅茶亭嶺的金鑾殿觀音蓮(小地名),陵墓座北朝南,高瞻遠矚,氣勢磅礴。陵園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耗費3萬多元,由其子女出錢,萬載一建公司建造,墓正中望山碑上有遲浩田題詞:「丹心獻中華,雄才書春秋」。兩旁的對聯左邊是卜明題「一生戎馬南征北戰,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端戈終年;一身正氣堅持真理,為國富民強求安康兩袖清風」。右邊是戊中奇題:「文韜武略一代英豪,堅貞職守堪為吾輩典型;孺將雍容大家風度,文才書藝盡稱萬代師表」。

謝靈運墓

謝靈運墓 坐落於縣城東北康樂里泉村12組蓮花形山,距縣城約2公里。

謝靈運墓為土封墓,墓前立有謝氏後裔刻立的麻石質墓碑。碑文曰:「合族嗣孫某某立始祖謝公諱靈運字公義墓光緒七年春月重修。」謝靈運歸葬何處說法不一,但萬載謝靈運墓為全國唯一僅存有碑之實墓,且萬載為謝靈運世襲封爵地,又有其族譜準確記載,其墓應為可信。但是否確係謝靈運肉身墓,尚有待考證。

翰林橋

翰林橋 位於高村鎮歧源水口,長14米,寬4米。原石橋上無亭,清代楊姓兄弟二人倡捐修閣於橋上。為勉勵後代要出人頭地,以「翰林」命名。嘉慶十八年(1813年)冬重修。1978年,歧源村又投資修繕一新。

康樂橋

康樂橋 又名毓英橋、丁田橋,位於縣城東北5500米處,橫跨蜀江。該橋4墩5拱,長98米,寬7米,高8.5米,有麻石砌築,磚塊欄牆,單向舟形墩高3.5米,券拱跨徑15米,拱券由9道單券磋列而成。橋頭有石雕殘獅1對。

龍江橋

龍江橋 俗稱鵬程橋,位於縣城東北1000米處的龍河渡,橫跨蜀江河面。此橋4墩5拱,由粗料石與灰漿粘合而成。橋高8.7米,長98米,寬5.5米,兩側有高0.9米的青石板欄牆。單向舟形墩高3米,券拱跨徑17米,拱券由9道單券磋列而成。橋堍向上設30級石階。

觀鷹橋

觀鷹橋 亦作觀音橋,位於萬載縣北官元山船埠潭,離縣城60公里。據清道光版《萬載縣誌》載,該橋建於「宋淳化元年(990年)12月,易霽翁、湯文學重修,旁有石崖鐫字。」比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約晚400年。觀鷹橋,雖歷經一千多年的滄桑,依然完好無損,仍穩穩噹噹地橫跨在綠水之上。整座橋規模不大,由6塊長約10米、厚約40厘米、寬約30厘米的花崗岩組成橋面,兩端的橋基均由雕鑿整齊的花崗岩石塊襯砌而成,顯得十分穩固和沉重。觀鷹尖山陰水綠波蕩漾自橋下流過,屈曲東流進入泰溪(康樂水)。遺憾的是,橋兩邊的石崖因風雨剝蝕,石上所鐫之字已遍尋無着。

文明塔

文明塔 位於城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監生易瓊等捐建。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緒十八年(1892年)易瓊後裔先後重修。塔身由磚石砌成,通高約30米,共7層。下6層為六角形(底層為基座),最上一層為圓柱形,層與層相接處有腰檐挑出;7層之上是灰色圓錐形寶蓋,蓋上壘有塔剎。塔座開有兩門,一門朝北偏西,一門朝東偏南,門高1.8米;第2層至第6層均設有6道拱門,其中4道假門;塔內底層東側嵌有一方石碑,上刻陽文楷書「光緒十八年歲壬辰春月立,易瓊公後裔重修」。1983年初夏,縣人民政府撥款整修,將塔內木梯改為鐵梯。1998年縣人民政府對文明塔進行了裝修,在塔的各個角上裝鈴鐺,塔基四周配有燈光設施,並將塔身漆成米黃色,被列為縣城實施的10個形象工程之一。

城隍廟

城隍廟 明洪武三年(1370年)縣丞馮厚禮以紅巾劉仁舊居改建,座落在康樂街道龍河東岸集賢坊(今仿古街),後屢建屢毀,該寺坐北朝南,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古樸典雅,五進大殿,青牆灰瓦,雕樑畫棟,廟內有方形石柱17對,木柱20對,配以鼓形基座,柱正面有陽刻楹聯十數副。總體布局充分體現了明代建築風格,左右對稱。

包公廟

包公廟 位於黃茅鎮洪爐村鐵山界,距縣城58公里,與湖南瀏陽接壤。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乾隆庚子年(1780年)重修。嘉慶年間(1796~1820年)又由瀏(陽)萬(載)士民募款擴建,置有田產。廟坐北朝南,穿斗式磚木結構,三進,17間,面闊9.34米,進深31.76米,占地面積約312.52平方米,硬山頂,脊飾寶葫蘆。側山花板自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一檀徑。山花板上繪有花草,三面的風火牆高達12米,整個建築分前、中、後三殿。前殿已倒毀,僅存鼓形石柱基4隻,中殿與後殿均用石柱木樑穿插法架成。檐下、梁前均見木雕、木樑與石柱間施斜穿斗拱,上雕花草。雀替鏤刻精緻多彩,有龍、魚、牛、羊等造型。室內設有天花板,表面加工較細。

周家大屋

周家大屋 位於株潭鎮株山村丁家橋,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約200年歷史,大屋分3列,每列5進,門坊、牌樓、雕檐、鏤窗均古色古香,均為木質結構,共計有房間200多間,棟棟相連,列列相通,屬江南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大型清代漢族古民居,曾在此處拍過多部電影,對研究古代文化、歷史、建築、習俗等有重要作用。

百歲牌坊

百歲牌坊 座落於茭湖鄉謝溪村牌坊組,整座牌坊均為麻石建造,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牌坊正面刻有「百歲坊」三個大字,旁有一幅對聯「中婺星輝西江人瑞,南山壽永北闕恩榮」,牌坊背面石刻「萬載縣儒士鍾之妻黎氏立」。在古代,年逾百歲之人極少,地方官發現百歲婆婆以後,便上奏朝廷,清光緒帝便下聖旨予以褒獎,如今在其後人家中照方上仍懸掛着一塊金字木匾,上書:

光緒己丑年,奉旨貞壽之門

百有餘歲壽婦儒童鍾質之妻黎氏立

據當地人介紹,百歲婆婆膝下有9子,其去世時8子9媳年齡均超花甲,其有一子病時娶媳,婚後子亡,其媳至終未再嫁。為表彰其貞節,在百歲坊旁立有貞節牌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修公路時被毀,貞節牌坊蕩然無存。

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

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1932年4月~1934年1月) 位於仙源鄉月山下王家屋,該屋坐西朝東,背靠青山,面臨稻田,土木結構,成「凹」字型,分正屋和側屋,側屋東面為「山」字型垛子牆。兩層,每層5廳10房,互相連通。正廳後牆上還保留着原書寫的「辦公廳」字樣。全屋總面積748平方米。1955年由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撥款修繕。1980年,修復後進行復原陳列,現陳列室宣傳的有省委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少共湘鄂贛省委辦公廳等,1984年9月,湘鄂贛革命紀念館新館在縣城建成後,將大部分文物移交紀念館收藏。1959年頒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1932年4月~1934年1月) 位於仙源鄉橋頭王家大屋(現仙源鄉政府大樓旁)。該屋坐東朝西,兩幢並列相銜接。南棟有高達10米的風火牆。土木結構,平房,分前後兩進,各有12平方米的天井,天井兩旁的照枋上還保存着當年書寫的標語「列寧之路」、「馬克思路」。全屋共4廳20間房,總面積1010平方米。該舊址建於清咸豐年間。1955年由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撥款修復。1959年頒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0月21日,在由紅色之旅萬里行組委會、江西省旅遊局主辦,江西日報、江南都市報、大江網協辦的「江西百姓喜愛的十大紅色旅遊景點」評選活動中,仙源鄉「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群」以20320票,排位第五入選。2006年5月,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縣城毛澤東舊居

縣城毛澤東舊居 康樂鎮豬子墟路31號。該屋坐西朝東,系磚木結構民房,1969年按原貌修復,面積100平方米。1930年8月12日下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一軍團從宜豐出發,到萬載縣城後,毛澤東在此屋住了一個晚上。

黃茅毛澤東舊居

黃茅毛澤東舊居 即黃茅鎮橋會公房,該屋坐西朝東,磚木結構,一廳兩房,廳堂後有一天井,天井兩邊各有一小廳。於1977年修復進行復原陳列,面積80平方米。1930年8月18日,毛澤東到達黃茅後住在這裡。當天,毛澤東、朱德在黃茅主持了高級軍事幹部會議,作出了殲滅文家市之敵的英明決策,發布了《向文家市進軍的命令》。第二天,又寫了一封給贛西南特委轉閩西特委並轉中央的信。

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舊居

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舊居 在官元山西南6.5公里處的過山堝謝家上屋。該屋坐東北朝西南,背依青山,土木結構,上蓋青瓦,前後分水,面積為983平方米,民國民居。1929年8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從湘贛邊境返回湘鄂贛邊區。8月8日,部隊從永新出發,10日到達蓮花,11日抵萍鄉,14日,又一次攻克萬載縣城,繳獲了大量的物資,取得了返回邊區的第一個勝利。接着向萬載、銅鼓縣邊境游擊,消滅了萬載高村的一個靖衛團。紅五軍軍部駐「萬四區邊特處」。後彭、滕率領的紅五軍與黃公略帶領的湘鄂贛邊境支隊匯合,同住於此。他們在萬載活動達數月之久。在此,參加了湘鄂贛邊特委在官元山城坑召開的「九·二」擴大會,決定紅五軍與邊境支隊合編,統稱紅五軍。下轄5個縱隊,軍長彭德懷、副軍長黃公略、政委滕代遠、參謀長鄧萍。10月中旬在此召開過紅五軍軍委會議和五軍隨營學校支部會議。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風塵僕僕,轉戰萬載城鄉,動員和教育群眾,發展革命組織,壯大革命武裝,加強湘鄂贛的武裝割據,對革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983年10月,該舊居經萬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1960年籌建,館址原設仙源月山下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舊址,1962年5月1日開始預展,1963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共分3部分12單元,有291件展品。「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衝擊,停止開放。1982年在縣城籌建新館。1983年10月破土動工。1984年9月建成。新館位於縣城寶塔路中段,占地1474平方米。1985年10月18日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典禮,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江渭清題了館標,南京軍區政委杜平題了詞:「欣逢開館日,緬懷眾先烈,學英雄精神,成未竟事業。」館舍坐東朝西,面朝大街,是一座磚瓦結構的仿古建築,四合院式,外形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紀念館共有6個展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整個陳列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歷史。首為序廳,後分3部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的鞏固和發展;堅持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革命烈士紀念館

革命烈士紀念館萬載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是經省政府批准公布的省級烈士建築保護單位。全館占地6畝,座落於縣城沿河東路128號。1995年6月,被縣委、縣政府授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9月,投資12萬多元裝修了該館門面和擴建了店面,通過裝修、擴建,該館黑色的花崗岩館面,金碧輝煌的琉璃瓦和金光燦爛的館標及對聯,相互對應輝映,把整個烈士館的臨街門面裝點得更加雄偉、莊嚴,展示了老區黨政和群眾對褒揚和慰藉革命先烈的心愿,再現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風貌。

相關視頻

萬載縣 印象龍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