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潮格温都尔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潮格温都尔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潮格温都尔镇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潮格温都尔镇,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 地处乌拉特后旗北部,东与乌拉特中旗呼勒斯泰镇交界,南邻阴山山脉与巴音宝力格镇毗邻,西与获各琦苏木相邻,北与巴音前达门苏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戈壁省达楞扎德嘎德接壤。 辖区面积6181.8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潮格温都尔镇户籍人口9389人。 1956年,潮海努图克改称潮格温都尔苏木。1970年,划归乌拉特后旗。1981年,改为赛乌素镇。2004年11月,旗府由此迁出。2005年12月,赛乌素镇与原乌力吉苏木合并为潮格温都尔镇。 截至2020年6月,潮格温都尔镇辖2个社区、8个嘎查,镇人民政府驻二社区宝力格北路130号。 2018年,潮格温都尔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1]

位置境域

潮格温都尔镇地处乌拉特后旗北部,东与乌拉特中旗呼勒斯泰镇交界,南邻阴山山脉与巴音宝力格镇毗邻,西与获各琦苏木相邻,北与巴音前达门苏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戈壁省达楞扎德嘎德接壤。辖区面积6181.8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潮格温都尔镇境内地势北高,向南低倾,地形南部是阴山,中北部为丘陵,境内平均海拔1580米。

气候

潮格温都尔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多,夏季干旱降雨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多年平均气温3.8℃,1月平均气温-19.9℃,极端最低气温-34.0℃(2011年1月5日);7月平均气温22.3℃,极端最高气温34.1℃(2011年7月22日)。最低月均气温-19.9℃(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6.1℃(2010年7月)。无霜期年平均190天,最长达249天,最短为13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3060.2小时。0℃以上持续期227天(一般为3月18日~11月9日)。年平均降水量126.6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2378毫米(197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84.6毫米(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8月最多。

人口

2011年末,潮格温都尔镇辖区总人口795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44人,城镇化率64.7%。2011年,人口出生率4‰,人口死亡率1.68‰,人口自然增长率2.32‰。2017年末,潮格温都尔镇常住人口4850人。 截至2018年末,潮格温都尔镇户籍人口938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潮格温都尔镇财政总收入1256.42万元。

农业

2011年,潮格温都尔镇生产粮食1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葵花。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产肉类1180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195元。

工业

2011年,潮格温都尔镇形成以风电、采选、冶炼为主导产业,石油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工矿能源企业总数达1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 2018年,潮格温都尔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1个。潮格温都尔镇骆驼商业2011年末,潮格温都尔镇商业网点240个,职工312人。 2018年,潮格温都尔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潮格温都尔镇有剧院1座,座位741个;村文化中心13个,农家书屋10个。体育场地1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国际驼球赛;嘎查或个人每年还会举办摔跤、赛马、赛驼等比赛。广播喇叭18只,入户率80%,通响率92%。有线电视用7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5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潮格温都尔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67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所,在校生10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潮格温都尔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4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潮格温都尔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个体诊所2个;病床26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8张,固定资产总值2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0.13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500人次,出院病人8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4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54人,参合率98.3%;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潮格温都尔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70户,人数2944人。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54户,人数1940人;农村五保分数供养18人,支出504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92人。新增就业人员95人,有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人,全年共帮助37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