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濱海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濱海站

圖片來自中文百科知識
位置    天津市濱海新區
      自由貿易區中心商務片區
      于家堡北部

啟用日期  2015年9月20日

途經路線  京津城際鐵路

站台规模  3台6线(截至2015年9月)

滨海站,初名于家堡站,位于中國天津市滨海新区自由贸易区中心商务片区于家堡北部,毗邻紫云公园。车站是京津城际延伸线的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终点站,地铁市域Z1线、滨海B2线、滨海B3线将在此相汇,与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并称为天津铁路四大主客运枢纽[1]。车站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概念设计。Arup(奧雅納)提供基本设计和咨询服务,包括建筑,幕墙,结构,声学,照明,环控,机电等专业。建筑、结构,机电细部设计及施工图由奥雅纳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联合设计完成。2015年8月8日,于家堡站正式建成并交付北京铁路局[2],同年9月20日启用。[3]2019年1月5日,本站由于家堡站更名为滨海站,原滨海站更名为滨海西站[4]

历史沿革

2009年2月27日,于家堡站动工兴建,并举行动员大会; 9月1日,于家堡站的建设施工人员进场,进行站房主体建设。

2010年5月5日,于家堡站进行中间桩柱建设工作。

2013年11月18日,于家堡站完成钢结构穹顶卸载工作,站房主体结构工程竣工。

2014年8月20日,于家堡站完成钢结构水槽和玻璃幕墙样板段的安装工作,并进行安装膜结构安装工作。

2015年8月5日,于家堡站完成站房整体建设,工程竣工;8月8日,于家堡站交付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8月27日,于家堡站完成运行图参数测试、应急演练和故障模拟等试验内容; 9月20日,于家堡站投用运营。

2019年1月5日,于家堡站更名为“滨海站”。

建筑设计

设计理念

滨海站以海洋文化为灵感设计,灵感来源于鹦鹉螺向日葵的螺旋线,从圆形双向螺旋网格拉伸出初始平面形态,通过数值“悬挂”形成初始形体,再反转得到贝壳形壳体,最后经与建筑结合,对平面尺寸、高度进行调整,最终形成通透、开敞、明亮、新颖的建筑空间,达到了结构与建筑的完美统一。 站房屋顶采用贝壳式螺旋线形结构,形成通透、开敞、明亮、新颖的建筑空间,西北望去犹如贝壳、东南望去仿佛蓝鲸的透明穹顶;站房地面层为大跨度“贝壳”形钢结构膜材料采光屋面,贝壳式穹顶采用钢结构和膜结构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膜结构采用与“水立方”相同的新型建材膜材料,同时兼具采光性好、安全系数高两个特点,其复杂优美的网络形式的采光让候车区域明亮通透,仰望穹顶,被螺旋曲线的精彩震撼,可谓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设计参数

截至2015年6月,滨海站总建筑面积约为27.6万平方米,站房南北向长约874米,东西向宽约63米,建筑面积约为8.6168万平方米,最高点离地面25.8米,地层最深达65米;穹顶钢结构长143米,宽80米,高24米,总重量约4600吨,主杆正、反螺旋变截曲线钢箱梁分别36根。站台长450米,宽11米 。

整体布局

滨海站地面层的房屋盖为贝壳形单层钢结构网壳 ,主体杆件由正反两组螺旋变截曲线钢箱梁组成,为大跨度空间曲线网格结构。站房共计三层,其中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局部三层,共设有十一个出入口。地上为站房出入口,地下一层为铁路及地铁站的站厅层,局部层设有候车大厅、售取票厅、进站厅、出站厅及站台出入口,其中,一层西区为商业区域,东区设有出租车搭乘口,中间位置为铁路乘客的出入站口;地下二层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铁路车站、及地铁B1、B2线站台层,另一部分为私家车停放区域;地下三层为地铁Z1线站台层;旅客搭乘往事为地下一层候车,地下二层乘车。铁路车站台皆为岛式站台。

視頻

于家堡高铁站正式更名为“高铁滨海站”!京滨跨入“公

参考文献

  1. 滨海火车站: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中国公路网,2010-07-23,于2010-7-30查阅。
  2. 齐中熙; 常霄霄. 世界最大的全地下式高铁站房竣工交付. 新华网. 新华社. 2015-08-08 [201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3. 京津城际延伸线开通 天津站至于家堡仅需20.5元. 北方网-城市快报. 2015-09-20 [2015-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 再见,“于家堡” 你好,“滨海站”. 北方网. 2019-01-05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