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濱海站,初名于家堡站,位於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自由貿易區中心商務片區的于家堡北部,毗鄰紫雲公園。車站是京津城際延伸線的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終點站,地鐵市域Z1線、濱海B2線、濱海B3線將在此相匯,與天津站、天津西站、濱海西站並稱為天津鐵路四大主客運樞紐[1]。車站由SOM建築設計事務所進行概念設計。Arup(奧雅納)提供基本設計和諮詢服務,包括建築,幕牆,結構,聲學,照明,環控,機電等專業。建築、結構,機電細部設計及施工圖由奧雅納與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聯合設計完成。2015年8月8日,于家堡站正式建成並交付北京鐵路局[2],同年9月20日啟用。[3]2019年1月5日,本站由于家堡站更名為濱海站,原濱海站更名為濱海西站[4]。
歷史沿革
2009年2月27日,于家堡站動工興建,並舉行動員大會; 9月1日,于家堡站的建設施工人員進場,進行站房主體建設。
2010年5月5日,于家堡站進行中間樁柱建設工作。
2013年11月18日,于家堡站完成鋼結構穹頂卸載工作,站房主體結構工程竣工。
2014年8月20日,于家堡站完成鋼結構水槽和玻璃幕牆樣板段的安裝工作,並進行安裝膜結構安裝工作。
2015年8月5日,于家堡站完成站房整體建設,工程竣工;8月8日,于家堡站交付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8月27日,于家堡站完成運行圖參數測試、應急演練和故障模擬等試驗內容; 9月20日,于家堡站投用運營。
2019年1月5日,于家堡站更名為「濱海站」。
建築設計
設計理念
濱海站以海洋文化為靈感設計,靈感來源於鸚鵡螺和向日葵的螺旋線,從圓形雙向螺旋網格拉伸出初始平面形態,通過數值「懸掛」形成初始形體,再反轉得到貝殼形殼體,最後經與建築結合,對平面尺寸、高度進行調整,最終形成通透、開敞、明亮、新穎的建築空間,達到了結構與建築的完美統一。 站房屋頂採用貝殼式螺旋線形結構,形成通透、開敞、明亮、新穎的建築空間,西北望去猶如貝殼、東南望去仿佛藍鯨的透明穹頂;站房地面層為大跨度「貝殼」形鋼結構膜材料採光屋面,貝殼式穹頂採用鋼結構和膜結構相結合的設計理念,膜結構採用與「水立方」相同的新型建材膜材料,同時兼具採光性好、安全係數高兩個特點,其複雜優美的網絡形式的採光讓候車區域明亮通透,仰望穹頂,被螺旋曲線的精彩震撼,可謂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設計參數
截至2015年6月,濱海站總建築面積約為27.6萬平方米,站房南北向長約874米,東西向寬約63米,建築面積約為8.6168萬平方米,最高點離地面25.8米,地層最深達65米;穹頂鋼結構長143米,寬80米,高24米,總重量約4600噸,主杆正、反螺旋變截曲線鋼箱梁分別36根。站台長450米,寬11米 。
整體布局
濱海站地面層的房屋蓋為貝殼形單層鋼結構網殼 ,主體杆件由正反兩組螺旋變截曲線鋼箱梁組成,為大跨度空間曲線網格結構。站房共計三層,其中地上一層,地下兩層,局部三層,共設有十一個出入口。地上為站房出入口,地下一層為鐵路及地鐵站的站廳層,局部層設有候車大廳、售取票廳、進站廳、出站廳及站台出入口,其中,一層西區為商業區域,東區設有出租車搭乘口,中間位置為鐵路乘客的出入站口;地下二層分兩部分,一部分為鐵路車站、及地鐵B1、B2線站台層,另一部分為私家車停放區域;地下三層為地鐵Z1線站台層;旅客搭乘往事為地下一層候車,地下二層乘車。鐵路車站台皆為島式站台。
視頻
參考文獻
- ↑ 濱海火車站:打造綜合交通樞紐中心 ,中國公路網,2010-07-23,於2010-7-30查閱。
- ↑ 齊中熙; 常霄霄. 世界最大的全地下式高鐵站房竣工交付. 新華網. 新華社. 2015-08-08 [2015-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 ↑ 京津城際延伸線開通 天津站至于家堡僅需20.5元. 北方網-城市快報. 2015-09-20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再見,「于家堡」 你好,「濱海站」. 北方網. 2019-01-05 [2019-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