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灵岩涧一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灵岩涧一角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灵岩涧一角

作者;潘天寿

材质;纸本

规格;纵119.7厘米,横116.7厘米

画作类型;水墨设色画

创作时间;1955年

现收藏地;中国美术馆

灵岩涧一角》是潘天寿1955年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设色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作是近景山水与花卉相结合所进行的系列艺术探索中较早的一件作品,是潘天寿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幅代表作,是他在解放后文艺政策的特殊要求下,深入生活,观照自然的成果。[1]

画作内容

该画作近景山水与花卉相结合,融山水花鸟画的意趣于一体,冶雄放的意笔与勾勒填彩法于一炉,刚健雄厚,磅礴有力又充满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该画作左上角的款题:灵岩涧一角。画事以积墨为难,兹试写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五五年盛暑寿并记,并钤钤印“强其骨”印、“阿寿”印、“潘天寿”印。

创作背景

新中国建立之初,政治要求与艺术本体性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具体表现为对于中国画的”改造”。即在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性要求下,服务于新的社会理想的导向规范,同时也表现为艺术家主体对社会巨变的反应和策略性选择。20世纪50年代,对于传统文人画所包含的价值标准、审美理念、表现形式的整体性批判,以及关于中国画创作中的文艺修养问题。关于山水画、花鸟画的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使中国画家面临着艰巨的时代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该画作成为在时代要求与个人创造之间,在传统笔墨与时代精神之间寻求兼容点的范例。

1955年,潘天寿吴茀之带学生到雁荡山写生,回杭州后于盛暑中创作了《灵岩涧一角》。

该画作取近景山水,并杂以山花野草,不仅使山水画之布景有异于古人旧样,而且将花草还原于其生长的环境中,展现真实的自然之美,使山水画不再只表现文人士大夫喜爱的超然隐逸之境,而更多质朴自然之感,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清新亮丽的气息。画中山石多以几何形状为之,在造型大胆奇崛、雄强有力的结构中蕴涵着无限能量。同时,坚硬的山石与生长其间的柔美的花草刚柔并济、色墨交融,于平中见奇,得自然野趣。

技法

该画作描绘的虽然只是一角之景,却不乏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在技法上多勾勒,并用点染,山石多以积墨技法表现雁荡山之厚重。此外,潘天寿对画面的题款也很讲究,隶书行书的并置既有对比又多变化,似乎与山涧的山石和花草相呼应,因而在意蕴上巧妙地融入画面。

名家点评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朋川:《灵岩涧一角》构图饱满、意境清新, 山中野花草自然点缀着奇崛突兀的山石, 显出傲岸不屈的生命力量, 笔墨刚劲, 气韵浑厚磅礴, 具抽象又立体的绘画语言, 荡漾着强烈的东方神韵, 强悍中不失雅逸之风。

研究价值

该画作意义在于其背后所包孕着的关于艺术家观察方式、创作手法乃至教学思路的一系列问题,代表了一个特定时代中,传统文人画家如何向新的时代要求转型,使这种转型既保留了传统笔墨图式的韵致与力量,又彰显出崭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神。

重要展览

1956年7月10日,《灵岩涧一角》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中被展出。

2012年1月,《灵岩涧一角》在中国美术馆馆举办的“超越传统——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展”中被展出。

2012年9月20日至10月4日,《灵岩涧一角》在中国美术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举办的“共和国美术经典——中国美术馆馆藏美术作品内蒙古展”中被展出。

2009年8月21日至9月14日,《灵岩涧一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览”中被展出。

2021年1月9日至2021年3月14日,该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中展出。

作者简介

潘天寿(1897年—1971年),现代画家、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 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布局奇险,用笔劲挺洗练,境界雄奇壮阔。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 《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