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柄粘盖牛肝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5.2-10cm,扁半球形或近扁平,淡黄色或黄褐色,很粘,干后有光泽。[1]
基本内容
中文学名:点柄粘盖牛肝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牛肝菌科、粘盖牛肝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5.2-10cm,扁半球形或近扁平,淡黄色或黄褐色,很粘,干后有光泽。菌肉淡黄色。菌管直生或稍延生。菌管角形。菌柄长3-10cm, 粗0.8-1.6cm,淡黄褐色,顶端偶有约1cm长有网纹,腺点通常不超过柄长的一半或全柄有腺点,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到淡黄色,6.5-9.1(10)μm×2.6-3.9μm。管缘囊体成束,淡黄色到黄褐色,多棒状,31.2-52μm×5.2-7.8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松林及混交林地上散生、群生或丛生。
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香港、台湾、河南、山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福建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较好。东北地区曾大量加工出口或干品销售市场。该菌据报道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与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牛肝菌,真菌门层菌纲真菌,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
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多集中在海拔高度300m~600 m之间,在海拔200 m或700 m也有生长,但数量很少。云南各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