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乌石鼻位于东澳溪口和南澳溪口之间,是一座向东突出于太平洋的狭长海岬,并且具有非常对称的鼻状外形。由于组成岩体为东西向延伸的片麻岩脉,较周围的片岩坚硬,于是在差异侵蚀作用下,强者出头成为海岬,弱者凹入成为海湾。这块突出的海岬复受到风吹、雨打、尤其是剧烈海浪的冲击琢磨下,逐渐成形。海岬边坡陡峭,崖脚及浅石滩上堆积有许多崩落的大石块,反映著正不断进行中的剧烈波蚀作用及边坡崩坍作用。
苏花公路北起宜兰苏澳,南达花莲崇德,沿线整体上属于断层海岸地形。苏花断层海岸北段自北方澳、苏澳湾、南方澳陆连岛、乌岩角、东澳湾、乌石鼻、至南澳溪口,海岬、海湾交替出现,其中最壮观秀丽而特具几何外形的海岬就是乌石鼻了。
正因为这里拥有的遗世独立的海岬地型景观,在台湾仍属罕有,值得重视与保护。于是在83年1月10日,依照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告,区划出宜兰县苏澳镇朝阳村的这块地方,成为乌石鼻海岸自然保留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岸林和特殊地景,总共面积为347公顷。
目录
自然保留区
乌石鼻海岸自然保留区位于宜兰县苏澳镇朝阳村境内,属于罗东林区南澳事业区第11林班,总划定面积347公顷,原为内政部核定之苏花海岸保护区之一,并经农委会于民国83年1月公告为自然保留区。
本区为台湾岛伸向太平洋上的一块鼻形小半岛,最高点为东澳岭(701公尺),由此向海之陆地即为本区范围,全区紧临太平洋,地形由海平面急剧上升至200公尺,极为陡峭,鼻头处最高点距海面亦有170公尺 ,多属东向之陡坡。
环境资源
因受东北季风直接吹拂,全年潮湿多雨,林相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完整而茂密,以樟、楠、槠、赤杨、相思树;枫香、鸭脚木、山黄麻、榕树、黄杞为主,林下潮湿,地被植物及蕨类极丰富。本区另有相当多的鸟种,如五色鸟、红嘴黑鹎外,尚有老鹰、鱼鹰等,本区尚有大量绿鸠,故有“鸽林”之称。
植物
依气候带植被型区分,本区属于东北地理气候区,海拔1000公尺以上之槠楠型森林 ,植物多为常绿阔叶林,仅散生少量之落叶 植物;樟科植物如大叶楠、红楠、大香叶树为优势植物,其他如杨桐、黄杞、乌心石、 红皮、杜英、白校欑亦不少,因湿热灌木、 藤本、蕨类颇丰富。本区植群大致可依其环境位置分为四种型;滨海区植群──以台湾芦竹、琉球泽兰为优势;鼻头棱线区──以二叶松、相思树造林木为主;溪谷潮湿区 ──以棱果榕、大叶楠、笔筒树为多;远离海岸山坡区乔木组成复杂森林郁闭佳,以红楠、九芎、乌心石、杜英、杨桐为多。全区调查发现维管束植物100科,367种,其中蕨类49种,特殊性不高却与台湾恒春珊瑚礁岩之热带海岸林截然不同。
动物
据2009调查哺乳类7目13科18种的以台湾猕猴、鼬獾最多,白鼻心分布最广;鸟类6目21科37种红嘴黑鹎、红山椒鸟占优势,其中除大冠鹫经年栖息本区,尚发现林雕、蜂鹰、雀鹰、白喉笑鸫等珍贵鸟类。两栖爬虫类共记录录2目10科19种动物如眼镜蛇、雨伞节、钝头蛇、龟壳花等喜爱潮湿森林性及林缘物种;本区蝴类种类丰富,最高有113种被记录到,其中不乏珍稀种如黄裳凤蝶、台湾麝香凤蝶、流星蛱蝶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