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烘炉地南山福德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烘炉地南山福德宫
图片来自anikolife

烘炉地南山福德宫,简称南山福德宫、又称烘炉地土地公庙,是位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内南里、烘炉塞山土地祠,本为茶农所祭祀的小庙,后扩展成香火兴盛的大庙,有一尊土地公巨像。

沿革

南势角吕氏为清治时自漳州诏安来台湾,来台祖为吕德进。第二代落脚烘炉塞山区,该地左右突出一块山头,下有耸立一块巨石,后来人便称此地为“烘炉地”,此地区为吕家产业,附近的中和竟南宫、中和南山观音寺也都是该宗族所建。庙委吕芳锡表示,一百多年前该地山区有许多茶农,为求平安就在山上用土石搭建一座土地祠,由于山路崎岖,除茶农外,几乎没人上山拜此庙。

1952年,中和人游兴仁改建小庙,各地善信竞相捐输。后来,一名建商为感谢此土地公保佑,捐钱造路,并扩建土地公庙,定名为“南山福德宫”,有求必应的传闻就此传开,外地香客也愈来愈多。1967年南势角吕氏起重建,以吕苍柏为首大幅扩展此庙,四年时间建成。庙委游辉文表示,当时1960年代改建时,都靠信徒携带一桶水泥或几块砖,下山时带著空水桶下山,慢慢把建材运齐改建。1971年再逐步扩大为今日的规模,有活动中心、停车场、餐厅等。随著不断修建,山麓并修建登山阶梯,从烘炉塞山脚下登高至正殿,总共有一千两百多个阶梯。

1994年,委员会计画竖立一座大型的土地公神像,原规划神像高度仅三十六台尺,经常到烘炉地爬山的林丰正便建议何不干脆以建立一座新地标的方向来设计,于是委员会重新规画巨型土地公神像,找到苗栗一位吴姓雕塑师传制作一尊净高七十二台尺、基座算起高达一百零八台尺的玻璃纤维巨像。1996年3月完工后,行经北二高中和段时,由南向北往右边山上望,便能清楚看到山腰上的此土地公像,庙方次年在两旁各加一条巨龙像。

1998年9月1日,庙方南山福德宫图书馆正式启用,由市长吕芳烟主持,耆老徐水古、分局长孙翼德等各界参加。

2005年1月5日,一名中和的江姓男曾在大土公地像旁安装土制钢管炸弹,及时被发现。

庙又称“烘炉地土地公庙”,今址为新北市中和区兴南路二段399巷160之1号,属内南里。今日庙身保留旧庙,成为庙中庙,第一间庙于正殿后方,第三间庙则盖两层楼,把第二间庙包在一楼。2010年,庙方再于大土地公像下方位新辟建财神殿。

祭祀

农历过年、农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以及八月十五、十六日开工纪念日,是庙里最热闹的三大节日。据庙方黄明裕表示,很多房仲业及各公司行号业务常来参拜,此宫自此成财神庙,如台湾彩券公司每年都会率员工前来参拜。

进入主殿参拜共分五炉依序是天公、福德正神山神星君注生娘娘,最后特别绕到正殿后方参拜第五炉,也就是最早供奉在石板间的土地公。正殿后方的石壁除福德正神外,还祭祀招财童子、进宝郎童。因香火鼎盛,过多纸钱引发烟害,导致环保局官员因而屡屡告诫,管委会决定从2007年1月开始进行封炉,而受到地方反弹。

二楼财神殿有财神爷文昌帝君月下老人

顶楼太岁殿:斗姥元君六十太岁星君

关连项目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1]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