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热疗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热疗法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热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热的敏感性不同,通过加热病灶部位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热疗法可以分为两种:通常把治疗温度控制在47°C以上的疗法称为热消融疗法(thermoablation),该法能使肿瘤组织在高温下急剧坏死,但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损伤,而且临床试验复杂,因此一般不予采用;而把治疗温度控制在42~46°C之间的疗法称为过热疗法(hyperthermia)。

疗法简介

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有解除疼痛作用。温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对老年人,婴幼儿,体温过低,末梢循环不良者,可用热进行保暖,使患者舒适。

热疗的作用

(一)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利于组织中毒素的排出;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在炎症后期用热,可因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从而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及组织修复,使炎症局限。

(二)缓解疼痛 热疗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致痛物质的排出及渗出物的吸收,从而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热疗还可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可缓解因肌肉痉挛、关节强直而引起的疼痛。常用于腰肌劳损、肾绞痛、胃肠痉挛等病人。

(三)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体表血流增加,因而相对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四)保暖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多用于危重、年老体弱、小儿及末梢循环不良病人的保暖。

(五)能够促进热刺激蛋白HSP的生成

热刺激蛋白(HSP=Heat Shock Protein)为用温热、损伤的方式刺激人体所生成的蛋白,它能在细胞内复制各种蛋白,并有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细胞的自爆(细胞脱噬)等,为人体细胞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热能还可复制并制作出大量的免疫细胞,而免疫细胞又能及时发现和消灭癌细胞。

在高于体温5℃以上即可生成这种蛋白HSP。

热疗的影响因素

(一)用热方式

热疗的方式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湿热法由于水传导热的能力比空气强,且渗透性大,因而热疗的效果比干热法更好。所以,使用湿热法时,水温应低于干热法。

(二)热疗的部位

因皮肤的厚薄不同,不同部位的热疗,效果也不同,一般皮肤较薄及经常不暴露的部位对热更为敏感。另外,热疗效果还受血液循环情况的影响,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热疗效果更好。

(三)热疗面积

热疗的效果与用热面积大小成正比,如热疗面积大则反应强;如热疗面积小,反应则弱。但需要注意的是,热疗面积越大,机体的耐受性越差,易引起全身反应。

(四)热疗时间

热效应与热疗的时间长短不成比例关系,一般热疗的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用热时间多为l0~30分钟。时间过长会引起继发性效应,不但抵消热疗效果,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引起烫伤等。

(五)温度差

热疗的温度与体表皮肤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热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环境温度也会影响热疗效果,如用热时室温过低,散热就快,热效应也会降低。

(六)个体差异

病人机体状况、精神状态、年龄及性别不同,对热疗的耐受力不同,反应也不相同。如年老病人,因感觉功能减退,对热疗刺激反应比较迟钝;婴幼儿对热疗反应较为强烈;女性病人对热较男性敏感等。故对此类病人用热时要加倍小心,以防烫伤。

热疗的禁忌证

1.急腹症尚未明确诊断前热疗能够减轻疼痛,因而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 因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又无静脉瓣,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能使该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使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内出血时因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倾向。

4.软组织损伤早期(48小时)软组织损伤,如挫伤、扭伤或砸伤等早期,忌用热疗。因热疗可促进局部血循环,从而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及疼痛。

四、热疗的方法

热疗的方法有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干热法包括热水袋、红外线、鹅颈灯等;湿热法包括湿热敷、热水坐浴、温水浸泡法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