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单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热量单位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热量单位是用于表示热量的计量单位,在营养学中最常用的热量单位是千卡。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及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为焦耳。
1卡路里=4.19焦耳
指基准时期人们消费中的平均每人食物供给量的估计数,数字用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来表示。热量的单位是大卡。在提倡使用的热量单位“千焦耳”(1卡路里=4.19焦耳)被广泛理解和接受以前,将采用传统的热量单位。
大卡,也被记做大写字母C,最常见于食品标注,相当于将1000克水在1大气压下由摄氏14.5度提升到15.5度所需的热量,约等于4186焦耳。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 ↑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