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孔亚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无孔亚纲(Anapsida)属于羊膜动物,头骨上没有颞颥孔。
它们是爬行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群,出现于石炭纪晚期。由于龟鳖目演化自双孔亚纲,所以无孔亚纲全部灭绝,其中的米勒古蜥科、夜守龙科、锯齿龙科,都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绝种,只有前棱蜥科仍存活到三叠纪。
无孔亚纲是种传统上的用法,有学者提出这些无孔类动物的彼此关系很远,所以应该被分为几个演化支:出现在晚石炭纪的原始爬行动物(大鼻龙目)、生存在二叠纪的多样性无孔类爬行动物(前棱蜥形目)、以及现存的龟鳖目(海龟、陆龟、水龟)。
最早的龟鳖目化石来自晚三叠纪中国的半甲齿龟(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已经很类似现代乌龟。近年有科学家提出,龟鳖目的无孔类形态头颅骨,是种演化逆行现象。这个理论认为龟鳖目演化自双孔类爬行动物,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两个颞颥孔,这理论还已经被普遍的接受。近期的一些种系发生学研究,根据形态学而将龟鳖目归类于双孔亚纲。
一些研究人员将龟鳖目列为主龙类的姊妹分类单元[1][2],其中多数研究人员是将龟鳖目归类于鳞龙形下纲。
大部分分子系统发生学的研究结果,都支持龟鳖目属于双孔亚纲的分类法。某些研究将龟鳖目归类于主龙类,大部分研究则是将龟鳖目列为主龙类的姊妹分类单元。另有一个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将龟鳖目归类于双孔亚纲的鳞龙形下纲,是鳞龙类(蜥蜴、蛇、喙头蜥)的近亲。
他们认为龟鳖目原先被归类于无孔亚纲的原因,是因为原本研究是将龟鳖目作为无孔亚纲的研究主体、参照点,而且原本研究并没有广泛地研究远古无孔类的化石、现存龟鳖目的骨头,以建立演化树。有研究认为,龟鳖目是在2亿7900万到2亿年前演化自双孔类爬行动物。
目录
参考文献
- ↑ Susan E. Evans. An early kuehneosaurid reptile (Reptilia: Diapsida) from the Early Triassic of Poland (PDF). Paleontologica Polonica. 2009, 65: 145–178..
- ↑ Magdalena Borsuk−Białynicka; and Susan E. Evans. A long−necked archosauromorph from the Early Triassic of Poland (PDF). Paleontologica Polonica. 2009, 65: 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