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燕國歷代君王

於 2018年12月20日 (四) 16:35 由 钢丝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燕顷侯

目錄

燕國

(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

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

前222年,秦滅趙,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燕召公

召(shào)公奭(shì),姬姓,名奭,是周武王的同姓宗室,食邑於召(今陝西歧山西南),謂之召公,又稱為周召公、召康公或召伯。又因其受封於燕國,稱燕召公。召公奭是後來燕國和召國的始祖。

簡介

召公奭曾輔助武王克殷,被封於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薊(今北京),但並未前往,由長子克前往就任。而他自己留在召國(今陝西歧山西南)。

召公奭是周初活躍時間最長的政治家,歷經文武成康四世,周成王時,位列三公,擔任太保的職務,他和周公旦把周朝一分為二,陝東(今河南省陝縣以東)由周公管理為東伯侯,陝西由召公奭管理為西伯侯。他多半在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的朝廷理政,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傳說召公奭曾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聽訟,後世思其人而敬其樹。《詩經·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shuì)。」就是描述這個故事,也留下「甘棠遺愛」的成語典故。

人物生平

受封北燕

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年),姬奭跟隨周武王姬發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軍,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鉞,姬奭手持小鉞,左右夾輔周武王舉行祭社大禮,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責。周武王滅亡商朝後,建立周朝政權,史稱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與宗室,於是將姬奭封在薊地(今北京),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亦稱北燕)。但姬奭沒有前往薊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長子姬克管理薊地 ,自己則留在都城鎬京(今陝西長安)任職,繼續輔佐周王室。周武王於是將京畿(國都及其附近地區)之地召(今陝西岐山西南)封給姬奭,故稱召伯、召公或召公奭。

分陝而治

周武王十二年(前1045年),周武王去世,其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當時周成王在豐地,姬奭奉命建造洛邑,以完成周武王的遺志。不久,姬奭擔任三公之一的太保。自陝地(今河南陝縣)以西,由姬奭主管;自陝地以東,由周公旦主管。

周成王年齡尚幼,周公旦代理朝政,當國攝政,姬奭有所懷疑,周公旦寫作《君奭》。《君奭》中說姬奭不喜歡周公旦的做法,周公旦便稱道:「商湯之時有伊尹,得到上天的嘉許;在太戊之時,則有伊陟、臣扈,得到上帝的嘉許,並有巫咸治理王家;在祖乙之時,則有巫賢;在武丁之時,則有甘般。正是憑藉這些有道賢臣,才安定治理商朝。」姬奭聽後,這才高興起來。

理政輔佐

姬奭治理陝地以西地區時,深受百姓們的擁護。姬奭巡行鄉里城邑,當時姬奭便在一棵棠梨樹下判斷案件,處理政事,上至侯伯、下到百姓都各得安置,無人失職。

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主之位,於是命令姬奭與畢公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即位。周成王死後,姬奭、畢公率領諸侯,引導太子姬釗拜見先王廟,反覆告誡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夠成就王業,來之不易,重要的是在於節儉,沒有貪慾,以專志誠信來統治天下,寫作《顧命》。於是,太子姬釗即位,是為周康王。 姬奭輔佐周成王、周康王兩代君主,開創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的「成康之治」,為周朝打下延續八百多年的堅實基礎。

燕侯克

燕侯克,姬姓,名克,諡號不詳。《史記》及其他古代文獻無載。

1989年,《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銘銅器座談紀要》公布了1193號西周大墓出土的「克罍」、「克盉」銘文。部分學者認為器物銘文的「克」是指第一代燕侯。有關他的身世,陳平在《燕史紀事編年會按》匯集眾說,條分縷析,認為他是召公的兒子。因召公在周輔政,其子克被封於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薊(今北京),是後來燕國的始祖。

人物生平

燕國第一任君主,燕侯姬克,諡號不詳,據學者考證,他為召公的兒子。因召公在周輔政,其子姬克被封於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薊(今北京),是後來燕國的始祖。克罍記載西周初年周成王冊封燕侯克,以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實。是當時裝酒用的。

家庭成員

父親:燕召公

弟弟:燕侯旨


燕侯旨

燕侯旨,姬姓,名旨,諡號不詳。《史記》等古代文獻失載。

有關他的身世,陳平在《燕史紀事編年會按》匯集眾說,條分縷析,認為他是召公的兒子、燕侯克的三弟,為燕國第二任君主。

基本內容

春秋時期燕國第二任君主,燕侯旨,名姬旨,諡號不詳,據學者考證,他為召公的兒子、姬克的三弟。

前任:

兄 燕侯克

前?年—前?年

繼任:

子 燕侯舞

燕侯舞

燕侯舞姬舞,諡號不詳,據學者考證,他為姬旨的兒子,為燕國第三任君主。

史料記載

《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據楊寬《西周史》考證,周公東征後,始封召公子克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藉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燕侯憲

燕侯憲姬憲,諡號不詳,據學者考證,他為姬旨的兒子,為燕國第四任君主,也有學者認為他是召伯。到底是燕侯還是召伯還有待商榷。

前任:父 燕侯旨

繼任:子 燕侯和

燕侯和

燕侯和姬和,諡號不詳,據學者考證,他為姬憲的兒子,為燕國第五任君主,也有學者認為他是召伯。到底是燕侯還是召伯還有待商榷。

基本資料

春秋時期燕國第五任君主,燕侯和姬和,諡號不詳,據學者考證,他為姬憲的兒子,也有學者認為他是召伯。到底是燕侯還是召伯還有待商拙。

前任:

父 燕侯憲

前?年—前?年

繼任:? (中間九世無名無諡,第十任為燕惠侯)

燕伯聖

燕伯聖,姬姓,名聖,其諡號不詳,青銅器銘文作匽伯聖,吳鎮烽認為是西周晚期的燕國國君,其餘事跡不明。

燕惠侯

燕惠侯(?-前827年),中國西周燕國的國君。《史記》中,惠侯之前的國君世系完全失載。[1]

前865年初立。[2][3]燕惠侯二十四年(前841年),周厲王逃到周定公召穆公共同執政,史稱共和。燕惠侯三十八年(周宣王元年,即前827年),惠侯薨。[4][5]燕釐侯即位。[6]

人物簡介

841年)。前827年惠侯去世,其子燕厘侯即位。

前任

數世前為燕伯聖(第五任為燕侯和)

繼任

子燕厘侯

史籍記載

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當周厲王奔彘,共和之時。

惠侯卒,子釐侯立。

燕厘侯

燕厘侯,本名姬莊,燕惠侯之子,西周時期燕國君主。燕厘侯二十三年(前803年),齊伐燕取桑丘(今徐水縣漕河西)。在位36年卒,子燕頃侯即位。

簡介

燕厘侯,本名姬莊,燕惠侯之子,西周時期燕國君主。燕厘侯二十三年(前803年),齊伐燕取桑丘(今徐水縣漕河西)。在位36年卒,子燕頃侯即位。

世系

前任:父 燕惠侯

前826年—前791年

繼任:子 燕頃侯

燕頃侯

燕頃侯(?-前767年),中國西周時期燕國君主,姓,名已失載。燕釐侯之子。

燕釐侯三十六年(周宣王三十七年,前791年),釐侯薨。子頃侯初立[7][8]。頃侯九年,周宣王崩[9]。頃侯二十年(前771年),幽王為犬戎所殺,西周滅亡。[10]。次年,周平王東遷洛陽。頃侯二十四年(周平王四年,前767年),頃侯薨[11],子燕哀侯即位[12]

簡介

前任:父 燕厘侯

前790年-前767年

繼任:子 燕哀侯

相關史料

《史記·燕召公世家》:三十六年,厘侯卒,子頃侯立。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為犬戎所弒。秦始列為諸侯。二十四年,頃侯卒,子哀侯立。

燕哀侯

中國春秋時代初期的燕國君主,為燕頃侯之子,繼其即位,在位四年卒,由子燕鄭侯即位。《史記》等現存史料中未有其事跡的記載。

燕鄭侯

春秋時期燕國第十四任君主,燕鄭侯,燕哀侯之子。在位三十六年卒,前764年—前729年,子燕穆侯立。

燕穆侯

燕鄭侯之子。繆侯七年(前722年),是魯隱公元年。繆侯十八年(前711年)去世,在位十三年,子燕宣侯立。

燕宣侯

燕穆侯之子。燕宣侯五年(前706年)山戎越過燕地伐齊國,雙方戰於齊郊。在位十三年卒,子燕桓侯立。

燕桓侯

燕宣侯之子,即位初年受到山戎的侵逼,將國都徙到臨易(今河北雄縣),國力日衰,在位七年卒(前697年—前691年),子燕莊公即位。 燕莊公

燕莊公

燕桓侯之子,燕莊公二十七年(前664年),山戎侵燕,燕國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救燕,大敗山戎部族,追擊至孤竹(今河北盧龍)。燕莊公為表示感謝,親自送桓公出境,不知不覺送進了齊國國土五十里,有違諸侯禮法,於是齊桓公奉送五十里地,取名燕留(今河北滄州一帶)。在位32年卒,子燕襄公即位。

燕襄公

繼燕莊公之位,遷燕都回薊城(今北京),在位40年卒,燕前桓公即位。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

因燕國有二位桓公(一說有三位桓公),故稱前桓公,繼燕襄公之位,無事跡可載,在位十六年卒,燕宣公即位。前617年—前602年

燕前桓公

燕桓公,是中國春秋時代中期燕國的君主,因燕國有二位桓公(一說有三位桓公),故稱前桓公,繼燕襄公之位,無事跡可載,在位十六年卒,燕宣公即位。

燕宣公

繼燕前桓公之位。燕宣公十三年(前589年)楚大夫巫臣偕夏姬奔亡晉國,晉封為邢大夫。在位十五年卒,子燕昭公立。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

燕宣公之子。在位時國勢由弱轉強,東擊東胡,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築燕長城,西起造陽(今河北張家口),東經遼東,又東至滿潘汗(今朝鮮清川江)。十三年卒,燕武公立。前586年—前574年

燕昭公

燕昭公,中國春秋時期燕國君主,燕宣公之子。

在位時國勢由弱轉強,東擊東胡,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築燕長城,西起造陽(今河北張家口),東經遼東,又東至滿潘汗(今朝鮮清川江)。十三年卒,燕武公立。

燕武公

(—前555年),繼燕昭公之位,前573年至前555年在位,共十九年,燕前文公即位。

在位時國勢由弱轉強,東擊東胡,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築燕長城,西起造陽(今河北張家口),東經遼東,又東至滿潘汗(今朝鮮清川江)。十三年卒,燕武公立。

燕前文公

繼燕武公之位,因燕國有兩位文公,故稱燕前文公。在位時北方戎狄各部強大,燕被迫遷都至易,《水經注·卷十一·易水》稱:「易水又東逕易縣故城南,昔燕文公徙易,即此城也」。九年卒,燕懿公即位。前554年—前545年

燕懿公

是中國春秋時代中期的燕國君主,他繼燕前文公之位,在位四年卒,由其子燕惠公即位。目前所知的史料中並無其事跡的記載。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

燕懿公之子。有許多寵臣,《戰國策》載「燕惠公欲殺公卿立幸臣,公卿誅幸臣,公恐,出奔齊。」燕國大夫共誅寵臣宋,惠公逃奔齊國。四年後,齊國派高偃到晉國,請求共同伐燕,送惠公回國。於是晉平公和齊國一起討伐燕國,把燕惠公送回了燕國,不久去世。在位九年卒,燕悼公即位。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

名不詳,繼燕惠公繼任燕國君主。在位六年卒,燕共公立。從燕悼公到燕後桓公,親子關係皆不詳。前535年—前539年

燕共公

繼燕悼公之位。燕共公二年(前527年)晉國荀吳軍討伐鮮虞。在位五年卒,燕平公立。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

(?- 前505年),繼燕共公之位。此時晉公室微,六卿始強大。在位十八年卒,燕孝公立,一說燕簡公立。前523年—前505年

燕平公

燕平公(?-前505年),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繼燕共公之位。

此時晉公室微,六卿始強大。在位十九年卒,燕孝公立,一說燕簡公立。

燕前簡公

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燕國的君主,繼燕平公之位。在位十二年卒,由燕成公即位。前504年—前493年

燕孝公

(?─前455年),一作燕考公,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至戰國時代初期燕國的君主,繼燕前簡公之位。在位十五年卒,由燕成公即位。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

(?─前434年),繼燕孝公之位,按《竹書紀年》,成公原名姬載。在位十六年,燕閔公即位。前449年—前434年。

燕成公

燕成公(?-前439年),中國戰國時期的燕國君主,繼燕孝公之位,按《竹書紀年》,成公原名姬載。在位十六年,燕閔公即位。

燕閔公

(?─前415年),或稱燕湣公,繼燕成公之位。在位二十四年卒(《史記》載愍公三十一年卒),燕簡公立,一說是燕厘公立(《史記》載厘公立)。前438年—前415年

燕後簡公

(?─前370年),原名姬載,一說名姬款,繼燕閔公之位,一說是繼燕平公之位。在位四十五年卒(《史記》說十二年卒),燕後桓公立(《史記》說燕孝公立),一說是燕獻公立(引《竹書紀年》)。前414年—前370年

燕後桓公

(?─前362年),是中國戰國時代燕國的君主,因燕國共有二位桓公(一說有三位),故稱後桓公,繼燕簡公之位,在位八年卒,由燕後文公即位。前369年—前362年

燕後文公

(?─前333年),繼燕後桓公之位,在位二十九年,秦惠王將女兒嫁給燕太子。文公卒,燕易王立。齊宣王趁新君不穩攻討之,取燕十座城池。武安君蘇秦為燕說齊王,說服了齊宣王把城池又還給燕國。二十九年(前333年),文公去世,太子即位,是為燕易王。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

(?─前321年),燕後文公之子,公元前323年,燕後文公卒,易王繼位。易王初立,齊宣王取其十城,後又歸還。十年,稱王。十二年卒,子噲立。前323年—前321年

燕王噲

(?─前314年),燕易王之子。燕易王12年,公元前321年,易王死,燕王噲繼位,齊王殺了蘇秦。蘇秦在燕國時與燕相子之有婚約,蘇秦的族弟蘇代與子之是好朋友。蘇秦死後,齊宣王重用了蘇代。其前319年,燕王噲支持公孫衍合縱的建議,與齊、楚、趙、韓支持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逐張儀至秦。次年,與魏、趙、韓、楚合縱攻秦。不久,他任用子之為相國。子之辦事果斷,善於監督考核臣屬。燕王噲3年,公元前318年,蘇代作為齊國使臣出使燕國。燕王噲問蘇代:「你覺得齊王怎麼樣?」蘇代回答說:「齊王必不能稱霸。」燕王噲又問:「這是為什麼?」蘇代回答:「因為齊王不信任和重用他的大臣。」蘇代想用這番話激燕王噲重用子之。果然,燕王噲更加重用子之。為此,子之送給蘇代百餘金,並表示要聽從蘇代的吩咐。鹿毛壽勸燕王噲:「不如把國家讓給子之。當年,帝堯之所以被後世稱為賢君,因為他曾經要把國家讓給許由,許由沒有接受,所以堯既得到了讓賢的美名又沒有失去天下。現在,大王如果將國家讓給子之,那么子之必然不敢接受,這樣一來大王便可以與當年的堯相媲美了。」燕王噲聽信了鹿毛壽的蠱惑,使子之的權位更加大了。還有大臣勸燕王噲說:「當年,禹把伯益定為自己的繼承人,但他任用的官吏都是啟的黨羽。等到禹老了,覺得啟的黨羽不足以擔當統治天下的大任,就傳位給了了伯益。而啟卻和他的黨羽攻打伯益,最終奪了伯益的國君之位。所以天下人都認為禹雖然名義上傳位給了伯益,但不過是給了他一個虛位,而實際上是要讓啟取而代之。現在,大王您說要把國家讓給子之,但所任用的官吏都是太子的人,這就和當年的禹一樣,表面上要把國家讓給子之,但實際上還是太子說了算。」於是燕王噲竟將三百石俸祿以上大官的璽全部收回,另由子之擢賢任用。這樣子之大權在握,成了實際上的君主。而燕王噲總也不上朝聽政,只想做一個臣子。前314年,子之行新政三年,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聚眾作亂,圍攻子之,數月,死者數萬。社會上人心慌慌,百姓們都離心離德了。孟軻(孟子)勸說齊王抓住時機,攻打燕國。於是齊國派兵入燕干涉,齊宣王攻破燕國,燕王噲死於戰亂,因為他把國家讓給了子之,所以死後連諡號都沒有。子之逃亡,被齊人抓住砍成肉醬(醢其身)。趙武靈王趁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姬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繼承王位,是為燕昭王。燕昭王統治時期,是燕國的全盛時期。 子之

(?~前314年),戰國時燕人,燕王噲於前320年即位後,任用子之為燕相,子之為相邦時,辦事果斷,善於監督考核臣屬,得到燕王的賞識和重用。燕王因年老不再過問政事,從此「國事皆決於子之」。燕王又聽信鹿毛壽的建議,效法堯以天下讓與許由的故事,把燕國政權都交給相邦子之。

但是朝廷大臣都是貴族(即所謂「太子之人」),而子之所提拔的官吏(即所謂「子之之人」)只是小官吏,這時燕王把三百石以上大官的璽(官印)全部收回,由子之重新任命。當子之即位後的第三年,燕國發生內亂,以太子平為首的貴族與將軍市被聯合,包圍王宮,準備推翻子之,連攻幾月沒有成功。子之反擊,取得大勝,太子平及將軍市被皆死。   前314年,齊國齊宣王在孟子的策動下,派匡章率軍,五十天內就攻下燕國,燕王噲被殺,子之逃亡,被齊人抓住做成肉醬。  三年之後,在趙、魏、韓、楚、秦等國的壓力下,齊國撤軍。趙國派兵護送在韓國的趙國公子職歸燕,是為燕昭王。

燕王子之

子之(?-前314年),戰國時曾任燕王噲的宰相,後篡位成為燕王。後齊國發兵攻燕國,子之被齊兵殺死,剁成肉醬。

燕昭襄王

(?─前279年)戰國時期燕國第三十九任君主,名職,燕王噲之子,太子平之弟。簡稱昭王或襄王。本在韓國作為人質。燕王噲死後,燕人立職為燕昭王,派樂毅伐齊國,連克七十餘城,後而敗於燕惠王時。

昭王登位之初,決心要令燕國強大起來,故四處尋找治國的良才。因禮待老臣郭隗,築宮而敬以為師,結果各國群賢聚集燕國,史載「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唐代詩人陳子昂有詩:「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即是形容燕昭王以重金聘用了蘇秦。《戰國策》里也記載他千金市馬的故事,一時燕國成為「人才高地」。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燕國聯合趙、楚、韓、魏諸國攻齊,上將軍樂毅攻破齊國,占領齊國七十多城。是燕國最輝煌的時期。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愍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併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裡,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為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燕惠王

(?─前272年),燕昭王之子,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燕惠王作太子時,與樂毅有隙,即位後對樂毅用而不信,後以騎劫代之,樂毅逃亡走趙。齊襄王五年(前279年)齊人田單在即墨(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以火牛陣擊敗燕軍,騎劫戰死,齊國悉復得其故城。燕惠王責備樂毅避亡到趙國,樂毅回致一封《報遺燕惠王書》,載於《史記》。燕惠王六年(前273年)設置了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四郡。   惠王八年,燕相成安君公孫操殺死惠王,原因不明。

燕武成王

(?─前258年),繼位原因成謎,他是在燕惠王被弒後即位的,在他即位後,曾引起趙國的不滿。武成王七年(前265年),齊國田單征伐燕國,攻占中陽。武成王十四年(前258年),武成王去世,燕孝王即位。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

(?─前255年),在前257年燕武成王死後繼位,立姬喜為太子,在位三年而卒。

这期间,秦国灭东周,迁九鼎。这时期燕国可能筑有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近人王国良推论“ 燕筑北长城,不在燕王喜时,就在孝王末年”。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

(?─?),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四十三任君主,亦是末代君主。

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秦國攻燕,兵臨易水(河北易縣)。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等人以獻督亢之地圖和秦將樊於期首級之名,圖刺秦王政,圖窮而匕見,事敗。燕太子丹逃亡遼東(今遼寧遼陽市),被燕王喜斬首,獻給秦王。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王派王翦率軍伐燕,同年十月破燕都薊城。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活捉燕王喜,燕國滅亡。前255年-前


參考資料

  1. 《史記·燕召公世家》: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當周厲王奔彘,共和之時。
  2. 《燕史紀事編年會按》頁176
  3.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燕惠侯二十四年,當共和元年。
  4.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宣王元年,燕惠侯盡。
  5. 《今本竹書紀年》:宣王元年,復田賦,作戎車,燕惠侯薨。
  6. 《史記·燕召公世家》:惠侯卒,子釐侯立。是歲,周宣王初即位。
  7. 《史記·燕召公世家》:三十六年,厘侯卒,子頃侯立。
  8. 《燕史紀事編年會按》頁183
  9.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頃侯九年,周宣王崩。子幽王立。
  10.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幽王十一年,當燕頃侯二十年。幽王為犬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11.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燕頃侯二十四年,當周平王四年,魯惠公弗湟二年,燕頃侯卒。
  12. 《史記·燕召公世家》:二十四年,頃侯卒,子哀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