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燕翼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燕翼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楊村鎮圩鎮中心鯉魚寨下,北距縣城60千米,始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為楊村富戶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

燕翼圍高14.3米,長41.5米,寬31.8米。對角四邊有守閣炮樓,占地面積1367.58平方米,內空面積334.17平方米。全圍以大門和廳堂為中軸,每層對稱建房34間,共136間房,建築面積3741.12平方米。燕翼圍在布局上注重營造嚴謹的結構,着重於提升樓體的防禦能力,從而使燕翼圍在打仗時能充當碉堡,放下土炮又成為宜居建築。

2001年,燕翼圍作為清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楊村本為楊姓人開基建村,但自明永樂年間賴姓人從石城遷入楊村後,便逐漸以賴姓為主。

明末清初,戰亂紛飛年間,賴福念及古訓「高築牆、廣積糧」為抵禦外來不法掠徒、賴福之就萌生築建圍屋防禦,邀請豐城名師工匠始築、於順治七年(1650年)始建,因工程浩繁、耗資巨大,歷經三代、共費時27年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完工[1]

道光年間(1782年至1850年),時任贛州知府的殿試欽點探花周玉涵慕名來到楊村燕翼圍賞景,為圍屋題寫了圍名。

民國三十年(1941年),蔣經國以贛南行政公署專員的身份視察燕翼圍,驚呼:「翅鳥難飛越高大的燕翼圍頂……一堡壘也!」

1994年8月,中國台灣學者以及美國學者特來考察。

建築特點

燕翼圍高14.30米,牆厚1.45米,長41.50米,寬31.80米,該樓共4層,每層有34個房間,各層均有騎樓迴環相通。臥室、倉庫、過道、迴廊、門窗、樓梯等統一且又多變,圍屋構造上講究通風、採光合理。燕翼圍在布局上注重營造嚴謹的結構,着重於提升樓體的防禦能力,從而使燕翼圍在打仗時能充當碉堡,放下土炮又成為宜居建築。

大門右邊掘一口數百年優質岩層古井,牆跟設傳聲道喚人,古老鐵大門上設置倒水和防火、防盜功能,內院設二口暗井,一是水井、二是旱進埋藏萬餘斤木炭薯粉、暗井設置暗道秘通圍外、平時填土封閉,戰時困危,才掘井自救。圍里炮角底牆壁基,砌設圓形壘洞,防掠、防震、藏臨避,以防突發境危。三樓原始千年杉木排立,琳琅滿目、環通走馬廊,居臨下58個槍眼林立,洞察牆外動態,以備戰事,牆磚砌築,糯米漿、石灰、桐油粘固,內牆壁面系、那年代用乾糧面壁,以備困飢戰備食用,是典型易守難攻堅固防禦備戰堡壘。

燕翼圍牆上布滿火槍眼,東南西北四座炮閣交相呼應,可形成無射擊死角的火力網。進圍內須經過唯一的圍門,圍門設有外鐵門,中閘門和內木門,只要圍門一關,外人莫想進來。樓上有米倉,院內有水井。相傳,牆面是用糯米粉、紅糖蛋清攪和粉刷上去,沒東西吃時,可剝下來用水煮充飢。牆根離地約1尺多高處,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來排污水的。燕翼圍分為四層,每層有34個房間,各層有騎樓迴環相通。臥室、倉庫、過道、迴廊、門窗、樓梯等多變而又統一,疏密有致、通風講究、採光合理。

備戰備荒是燕翼圍的設計特點[2]。圍內有二口暗井,一是水井,二是埋藏萬餘斤木炭和蕨粉圍旱井。平時填土封閉,戰時困危,才掘井自救,有、糧可用。在門旁挖有一口常用水井。

文物遺存

燕翼圍大門頂上有陰刻「燕翼圍」三字,門設三道,進深2.25米。第一道拱形石框對開鐵門,高2.47米,寬1.26米,鐵門板厚0.1米,石門框寬0.38米、厚0.18米;第二道活動欄門,兩壁留有寬0.15米,深0.18米的壁槽,必要時插上攔門板,形成厚0.1米的大門攔板;第三道對開堅厚木門,板厚7厘米關後上大木黃閂,兩邊有壁洞固閂。第二道門頂有一漏斗水池。

進門有階梯登樓,二三兩層有1米寬的樓廊環通,蓋有廊檐。房間內空長5米,寬2.87米,炮閣間內空長7米、寬2.87米。方圍對角四邊,以靠角首間外伸2米,築成炮角,每層炮角有5個槍眼(三大兩小),可全方位監視圍外動態,第四樓負有全面作戰功能。有58個槍眼(大19、小39),外形似窗。二三兩層槍眼的內側砌有小門(4.8尺×1.8尺)可關可開。槍眼有通風、透光、監視、射擊功能。環通過道以0.85米寬牆體頂面為路面。過道有四個排污孔,以石槽伸外。

視頻

燕翼圍 相關視頻

航拍中國第一季:江西現存最高的圍屋「燕翼圍」
江西龍南清代古建燕翼圍:四層樓高 層層環通 | 空中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