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燕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燕雀'''(学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属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 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雄鸟从头至背辉黑色,背具黄…”)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
  [[ File:燕雀.jpg|缩略图|居 右| 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87%95%E9%9B%80&src=tab_www&correct=%E7%87%95%E9%9B%80&ancestor=list&cmsid=40ff80178e6707bb8b25ca8e45c894c2&cmras=0&cn=0&gn=0&kn=30&fsn=100&adstar=0&offspring=96a67764b80782a814217f8613b87b4b&multiple=0&currsn=0&ps=67&pc=67 原圖鏈接]
 +
[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593022.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燕雀'''(学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属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
 
'''燕雀'''(学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属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
  
行 11: 行 12:
  
 
 分布于北欧、亚洲、从挪威到勘察加、[[南欧]]、中国等地。
 
 分布于北欧、亚洲、从挪威到勘察加、[[南欧]]、中国等地。
 +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
|中文学名 || 燕雀||  亚种 || 无亚种 || 英文名称||  Brambling || 门 || 脊索动物门
 +
|-
 +
|种||  燕雀 || 界 || 动物界||  目 || 雀形目||  科||  雀科
 +
|-
 +
|拉丁学名 ||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 纲 || 鸟纲 ||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 属  ||燕雀属
 +
|-
 +
|}
 +
==形态特征==
 +
 +
燕雀雄鸟繁殖羽额、头顶、头侧、枕、后颈、背、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以及最长的尾上覆羽灰黑色,或多或少缀有蓝色。
 +
 +
肩、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尖端、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小覆羽锈棕色,初级飞羽黑褐色,羽基较淡。
  
  基本信息
+
  尾黑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的淡色斑。颏、喉和上胸锈棕色,下胸、腹、两胁和尾下覆羽白色,刚换上的新羽上体黑色部分多被有锈色羽端(直到5月才退去)。
中文学名
 
燕雀
 
  
  亚    种
+
  肩锈色,大覆羽尖端赭色,飞羽和尾羽外翈具淡色羽缘。
无亚种
 
  
  英文名称
+
  冬羽额、头顶到枕蓝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末端羽缘棕黄色,颊、眼周、耳羽黑色,羽端沙棕色,后颈至上背黑色,羽基灰白色,端部羽缘棕色。
Brambling
 
  
 
+
  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长的尾上覆羽黑色,羽端棕黄色,尾羽黑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缘。
脊索动物门
 
  
 
+
  飞羽黑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除第一枚外,外翈中段具绿黄色狭缘,三级飞羽端部外翈具宽的棕红色羽缘。
燕雀
 
  
 
+
  肩羽和翅上小覆羽基部灰色,羽端橙黄色,中覆羽棕白色,大覆羽黑色具棕色羽端。
动物界
 
  
   
+
  颏、喉和上胸橙黄色,下胸和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沾棕、呈棕白至棕黄色,两胁淡棕色具黑色斑点;腋羽和翼下覆羽淡棕色。
 
雀形目
 
  
 
+
  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雀科
 
  
拉丁学名
+
[[雌鸟]]春夏羽羽色和雄鸟相似,但较[[雄鸟]]淡,上体黑色部分被褐色取代,且具淡色羽缘,头和背部具不明显的纵纹。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
  秋冬羽羽色和雄 秋羽相似,但羽色较暗、不及雄鸟鲜亮。
 
  
  命名者及年代
+
  头顶至上背黑褐色,羽缘暗红棕色,下背至腰灰白色,尾浅黑色,具白色狭缘。
Linnaeus, 1758
 
  
 
+
  颏、喉沙棕色,上胸暗橙棕色,羽端灰棕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幼鸟和雌鸟相似。
燕雀属
 
  
  目录
+
  虹膜褐 色或 褐色, 角黄 色, 嘴尖 黑色, 脚暗褐 色。
1形态特征
 
2栖息环境
 
3生活习性
 
4繁殖方式
 
5分布范围
 
6亚种分化
 
7种群现状
 
8保护级别
 
9相关文化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燕雀
 
燕雀
 
燕雀雄鸟繁殖羽额、头顶、头侧、枕、后颈、背、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以及最长的尾上覆羽灰黑 ,或多 少缀有蓝色。肩、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尖端、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小覆羽锈棕色,初级飞羽黑 褐色, 较淡。尾黑 色, 外侧尾羽具不明显的淡色斑。颏、喉和上胸锈棕色,下胸、腹、两胁和尾下覆羽白色,刚换上的新羽上体 色部分多被有锈色羽端(直到5月才退去)。肩锈 色, 大覆羽尖端赭色,飞羽和尾羽外翈具淡 羽缘
 
  
冬羽额、头顶到枕蓝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末端羽缘棕黄色,颊、眼周、耳羽黑色,羽端沙棕色,后颈至上背黑色,羽基灰白色,端部羽缘棕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长的尾上覆羽黑色,羽端棕黄色,尾羽黑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缘。飞羽黑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除第一枚外,外翈中段具绿黄色狭缘,三级飞羽端部外翈具宽的棕红色羽缘。肩羽和翅上小覆羽基部灰色,羽端橙黄色,中覆羽棕白色,大覆羽黑色具棕色羽端。颏、喉和上胸橙黄色,下胸和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沾棕、呈棕白至棕黄色,两胁淡棕色具黑色斑点;腋羽和翼下覆羽淡棕色。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
==栖息环境==
  
  燕雀
+
  繁殖期间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等各类森林中 尤以在桦树占优势 树林 常见
燕雀
 
雌鸟春夏羽羽色 雄鸟相似,但较雄鸟淡,上体黑色部分被褐色取代,且具淡色羽缘 头和背部具不明显 纵纹。秋冬羽羽色和雄鸟秋羽相似,但羽色 暗、不及雄鸟鲜亮。头顶至上背黑褐色,羽缘暗红棕色,下背至腰灰白色,尾浅黑色,具白色狭缘。颏、喉沙棕色,上胸暗橙棕色,羽端灰棕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幼鸟和雌鸟相似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 嘴基角黄色 嘴尖黑色 脚暗褐色
+
  迁徙期间和冬季 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次生林、农田、旷野、果园和村庄附近的小林内。
 +
[[ File:燕雀1.jpg|缩略图|居 右| 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87%95%E9%9B%80&src=tab_www&correct=%E7%87%95%E9%9B%80&ancestor=list&cmsid=40ff80178e6707bb8b25ca8e45c894c2&cmras=0&cn=0&gn=0&kn=30&fsn=100&adstar=0&offspring=2d6e388917d3193bea672ccb93957040&multiple=0&currsn=0&ps=67&pc=67 原圖鏈接]
 +
[https://itbbs.pconline.com.cn/dc/topic_25665619-52655657.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
==生活习性==
 +
 +
迁徙:燕雀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
 +
 
 +
食性: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 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
  
  大小量度 体重♂19-28g ♀18-28g;体长♂134-170mm ♀134-165mm;嘴峰♂11 -13.5mm ♀11-13.5mm;翅♂87-95mm ♀83-89mm;尾♂59-72mm ♀53-67mm;跗蹠♂18-21mm ♀19-21mm (注:♂雄性;♀雌性)[1]
+
  习性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 其他季节多成群 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 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 晚上多在树上过夜。由于啄食农作物 对农业有一定害处。但繁殖季节也吃昆虫 对森林有益
  
  折叠编辑本段栖息环境
+
  该鸟易 驯养 亦可作为观赏鸟,也可 作为表演用鸟
繁殖期间栖息 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类森林中 在桦树占优势的树林较常见 迁徙期间和冬季,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次生林、农田、旷野、果园和村庄附近的小林内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燕雀
+
   
  燕雀
+
==繁殖方式==
  迁徙:燕雀在中国 要为冬候鸟和旅鸟
+
   
 +
  繁殖期5-7月。通常成对分散营巢繁殖,巢多置于[[桦树]]、[[杉树]]、松树等各种树上紧靠 干的分枝处,距地高3-5m
  
  食性: 主要 子、果食、种子 植物性食物为食 尤以 草种子最喜吃 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 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
+
  巢呈杯状, 主要 由枯 和桦树皮 材料构成 外面常掺 有苔藓 内垫有羊毛 兽毛或羽毛
  
  习性: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 其他季节多成群,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 晚上 在树上过夜 由于啄食农作物,对农业 一定害处。但繁殖季节也吃昆虫 对森林有益。该鸟易于驯养,亦可作为观赏鸟,也可以作为表演用鸟
+
  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 每窝产卵5-7枚 ,多 为6枚 卵绿色、被 红紫色斑点 卵的大小为16.8-21.5mm×13.8-14.5mm
  
  叫声:悦耳 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 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1]
+
  繁殖于欧洲北部,从斯堪 纳[[维亚半岛]]、[[科拉半岛]]、俄罗斯北部往东经西伯利亚、阿尔泰、贝加尔湖一直到[[太平洋西岸]][[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岸和黑龙江 越冬在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北非]],往东经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中东、印度北部、朝鲜、日本、[[ 萨哈林岛]],部分在日本北部繁殖。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
  中国 布:主要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河南 陕西 山西,一直往南到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 西至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东至沿海各省 台湾 南至广东、广西 福建和香港 部分经[[新疆西部]]天山一带迁徙
燕雀
 
燕雀
 
繁殖期5-7月。通常成对 散营巢繁殖,巢多置 桦树 杉树 松树等 种树上紧靠主干的分枝处 距地高3-5m。巢呈杯状 主要由枯草 桦树皮等材料构成 外面常掺杂有苔藓,内垫有羊毛 兽毛或羽毛。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7枚 多为6枚。卵绿色、被 红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8-21.5mm×13.8-14.5mm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
  当前除青藏高原 海南 外,均有分 ,为旅鸟 冬候鸟
燕雀
 
燕雀
 
世界分布: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 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罗群 、芬兰、法国、德国、直 罗陀、希腊、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耳他、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 国、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 [2]
 
  
旅鸟:巴林、加拿大、利比 、阿曼、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突尼斯、美国。
+
== 种分化==
  
  燕雀
+
  物种 无[[ 种]]
燕雀
 
​繁殖于欧洲北部,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科拉半岛、俄罗斯北部往东经西伯利亚、阿尔泰、贝加尔湖 直到太平洋西岸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岸和黑龙江下游。越冬在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北非 往东经意大利、希腊、小 细亚、中东、印度北部、朝鲜、日本、萨哈林岛,部分在日本北部繁殖 [2]
 
  
中国分布: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河南、陕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肃、四川、贵州、云南,东至沿海各省和台湾,南至广东、广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经新疆西部天山一带迁徙。当前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岛外,均有分布,为旅鸟和冬候鸟。
+
==种群现状==
  
  折叠编辑本段亚 种分化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较丰富,不接近物 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 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    ,分布区域碎片 ), 群数量趋势稳定 因此被评价为 生存危机的物 种。  
单一物 种,无 种。[3]
 
  
折叠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
==保护级别==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较丰富,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    ,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4]
 
  
折叠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林业网,2017-03-15</ref>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2]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5463ff0102wrky.html (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新浪网,2017-12-19</ref>
  
折叠编辑本段 相关文化
+
== 相关文化==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释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释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视频---燕雀麻雀混群在稻田里觅食'''
 +
 +
{{#iDisplay:s08173edu7a |480|360|qq}}
  
 
== 參考來源 ==
 
== 參考來源 ==
 
{{Reflist}}
 
{{Reflist}}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於 2020年7月12日 (日) 07:51 的最新修訂

燕雀(學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屬小型鳥類,體長14-17厘米。

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雄鳥從頭至背輝黑色,背具黃褐色羽緣。

腰白色,頦、喉、胸橙黃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兩脅淡棕色而具黑色斑點。

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體色較淺淡,上體褐色而具有黑色斑點,頭頂和枕具窄的黑色羽緣,頭側和頸側灰色,腰白色。

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尤其是遷徙期間常集成大群,有時甚至集群多達數百、上千隻,晚上多在樹上過夜。主要以草子、果食、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雜草種子最喜吃,也吃樹木種子、果實。

分布於北歐、亞洲、從挪威到勘察加、南歐、中國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燕雀 亞種 無亞種 英文名稱 Brambling 脊索動物門
燕雀 動物界 雀形目 雀科
拉丁學名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鳥綱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燕雀屬

形態特徵

燕雀雄鳥繁殖羽額、頭頂、頭側、枕、後頸、背、內側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以及最長的尾上覆羽灰黑色,或多或少綴有藍色。

肩、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尖端、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小覆羽銹棕色,初級飛羽黑褐色,羽基較淡。

尾黑色,外側尾羽具不明顯的淡色斑。頦、喉和上胸銹棕色,下胸、腹、兩脅和尾下覆羽白色,剛換上的新羽上體黑色部分多被有銹色羽端(直到5月才退去)。

肩銹色,大覆羽尖端赭色,飛羽和尾羽外翈具淡色羽緣。

冬羽額、頭頂到枕藍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末端羽緣棕黃色,頰、眼周、耳羽黑色,羽端沙棕色,後頸至上背黑色,羽基灰白色,端部羽緣棕色。

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長的尾上覆羽黑色,羽端棕黃色,尾羽黑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緣。

飛羽黑褐色,初級和次級飛羽除第一枚外,外翈中段具綠黃色狹緣,三級飛羽端部外翈具寬的棕紅色羽緣。

肩羽和翅上小覆羽基部灰色,羽端橙黃色,中覆羽棕白色,大覆羽黑色具棕色羽端。

頦、喉和上胸橙黃色,下胸和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沾棕、呈棕白至棕黃色,兩脅淡棕色具黑色斑點;腋羽和翼下覆羽淡棕色。

非繁殖期的雄鳥與繁殖期雌鳥相似,但頭部圖紋明顯為褐、灰及近黑色。

雌鳥春夏羽羽色和雄鳥相似,但較雄鳥淡,上體黑色部分被褐色取代,且具淡色羽緣,頭和背部具不明顯的縱紋。

秋冬羽羽色和雄鳥秋羽相似,但羽色較暗、不及雄鳥鮮亮。

頭頂至上背黑褐色,羽緣暗紅棕色,下背至腰灰白色,尾淺黑色,具白色狹緣。

頦、喉沙棕色,上胸暗橙棕色,羽端灰棕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幼鳥和雌鳥相似。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基角黃色,嘴尖黑色,腳暗褐色。

棲息環境

繁殖期間棲息於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類森林中,尤以在樺樹占優勢的樹林較常見。

遷徙期間和冬季,主要棲息於林緣疏林、次生林、農田、曠野、果園和村莊附近的小林內。

生活習性

遷徙:燕雀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和旅鳥。

食性:主要以草子、果食、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雜草種子最喜吃,也吃樹木種子、果實、植物嫩葉、小米、稻穀、高粱、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種子,繁殖期間則主要以昆蟲為食。

習性: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尤其是遷徙期間常集成大群,有時甚至集群多達數百、上千隻,晚上多在樹上過夜。由於啄食農作物,對農業有一定害處。但繁殖季節也吃昆蟲,對森林有益。

該鳥易於馴養,亦可作為觀賞鳥,也可以作為表演用鳥。

叫聲:悅耳的鳴聲由幾笛音的音節接長長的zweee聲或下降的嘟聲。叫聲為重複響亮而單調粗喘息聲zweee。也發出高叫及吱叫聲。飛行叫聲為chuee。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成對分散營巢繁殖,巢多置於樺樹杉樹、松樹等各種樹上緊靠主幹的分枝處,距地高3-5m。

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和樺樹皮等材料構成,外面常摻雜有苔蘚,內墊有羊毛、獸毛或羽毛。

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5-7枚,多為6枚。卵綠色、被有紅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6.8-21.5mm×13.8-14.5mm。

繁殖於歐洲北部,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科拉半島、俄羅斯北部往東經西伯利亞、阿爾泰、貝加爾湖一直到太平洋西岸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海岸和黑龍江下游。越冬在歐洲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北非,往東經意大利、希臘、小亞細亞、中東、印度北部、朝鮮、日本、薩哈林島,部分在日本北部繁殖。

中國分布: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南、陝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長江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東至沿海各省和台灣,南至廣東、廣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經新疆西部天山一帶遷徙。

當前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島外,均有分布,為旅鳥和冬候鳥。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種群數量較豐富,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 ,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1]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2]

相關文化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釋義: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視頻---燕雀麻雀混群在稻田裡覓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