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亲的手(姜秀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的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父亲的手》中国当代作家姜秀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手

提起笔我总想给为我们一家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写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写起。纵观父亲平凡的一生,我从父亲身上寻找下笔的理由,于是我想起了父亲的手--------那双长满了老茧的手。

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庄稼、土地主宰了他的一生。每天干的都是一些累活,而全都体现在手上。这双手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沧桑,那道道沟壑虽是生活的压迫,却从中流出了一条爱之河。在我们农村一般种地分种几茬,而我的父亲总能将所有时间间隙计算准确,我家的土地总会比周围人家的地多种上一茬,我曾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地摊上你算是遭罪了,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儿时我曾一度嫌弃父亲的手,总是埋怨他怎就不能好好洗洗自己的手,每次洗完手那水就像稀薄的泥浆,妈妈洗干净的毛巾经父亲擦手就变的黑乎乎的。或许我经常埋怨的原因,后来我发现每次父亲洗手都会用鞋刷来刷手。闭上眼,记忆的大门敞开了,父亲那双粗糙的手在我的眼前一会儿模糊,一会儿又清晰了,晶莹的泪光中,父亲的那双粗糙的手触及我最脆弱的情感……

父亲那双久经风霜岁月的手很粗糙,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暴起,手心长满了一层层厚厚的老茧,手指皮肤角化的很厚,因为角质层太厚,长满了数也数不清的裂痕。一道道裂痕似老松树皮的沟壑,在那宽大的手面上,好似长满了岁月留下的一道道纵横交错的褶皱,摸上去好像冬天风中的老树枝干,是那样的粗糙。以致有的地方开裂,手指上缠满了一圈圈无奈的胶布,这就是我的父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触目惊心凸起的青筋痛击着我的心灵,手心上那厚厚的茧振颤着我的灵魂

长时间的超负荷的劳动,使得父亲的手早已经变形,关节粗大,指甲凹陷,更让人不忍看到的是,每逢冬季父亲的手上便会出现数不清的裂痕。记得一个冬日周末我回父母家,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面前摆了一个针线盒,父亲竟然在用缝衣针缝手上的口子,我心疼问:“爸这样不疼吗?”爸爸说:“老皮,针扎是不疼的,我皮肤干燥,到了冬天就裂口子,这样缝起来抹上油,晚上用保鲜膜包起来好的快。”听了父亲的话我无语,但真的不忍心看父亲一针针缝自己的手,就悄悄走了出去帮助妈妈做家务,但眼里泪花在一直的打转。

父亲一生都在忙碌,而我是很少看见父亲的手受伤,或许是他因手掌上那层厚厚的老茧的缘故吧,一般的利器还真是很难伤到他。父亲的手看似粗笨,但却很灵巧,好像无所不会。父亲的学历并不高,可是谁会想到学历不高的父亲有着一双无比灵巧的手呢。我家的灯、家俱损坏,是从来不请修理工的,都是爸爸亲自上阵,几下就搞定了。家里的家俱也几乎都是出自父亲的这双粗糙的手,让本村的一些木匠都不得不佩服。要知道父亲没上过几年学,也从来没学过木匠,屋里所有的茶几、沙发、洗脸架等都是父亲一手打制的,在当时,那些样式新颖的家俱让许多人家都羡慕不已呢。父亲不仅会木匠,也是一个很好的瓦匠,家里的院墙,也是父亲一首垒起来的。自三妹开了洗姜厂后,一些零碎的姜给了父亲,父亲便切了姜片晒干卖给收姜片的,手工切慢而且也很累,聪明的父亲又成为一个发明家,自己琢磨竟然用那粗糙的手制作出一个可以手摇动切姜片的小机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为家里穷,父亲姐妹又多,爷爷又很早去世,父亲十岁出头便不停地开始了劳作,我们姐妹三个出世后,父亲又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把我们一个个抚育成人。 父亲的手,令我暗生敬佩,也会暗自落泪。看着这双布满茧子的双手,心里有点泛酸,我仿佛看到了另一片天,而这片天就是父亲用这丑陋的手撑起的幸福,给了我满满的父爱。

岁月无情,光阴如梭,以前高大、刚硬的父亲现已七旬,身体大不如前。我们姊妹大的几个已成家立业,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曾劝过父亲多次不要再操劳去种地了,但与土地打交道习惯了的父亲却总是不肯闲着,他说只要活着就要种点地,也是一个乐趣。如今父亲仍用他那双长满茧子的手,在庄稼地里刨着。看着父亲的手,我把泪硬咽了下去,我不想让父亲看到。他已经承受了太多,我只能用自己的力气,利用节假日尽量多回家帮着年迈的父亲多干活,算是对自己的一丝安慰。

如今父亲老了,父亲的手,那双长年累月和土地打交道的手,变得更加坚硬。然而,就是这双粗糙的蕴含了父亲所有的爱。就是这双饱经风霜的手,支撑着我们一家,支撑着我们的天,支撑着我们的一切。

◆古楼清韵

每次去西由办事,我都会经过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很想下去抚摸或是近距离的接触,但却总是因时间缘故未能如愿。看着在一片茂密的绿植物丛中,荫蔽着的古建筑斑驳的墙面,我总是不停地猜测:这建筑物到底有着怎样的辛酸与不幸?穿越百年深邃的时光,它依然静静地默地守候在那里,这是因为风霜雨露的洗礼,赐予了它巍然屹立的勇气吗?

今天傍晚再次经过,我终于忍耐不住停下了车。当我拨开杂草,近距离与这个古建筑接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那一刻,我似乎穿越了时间隧道,轻轻的用手抚摸着它的斑驳墙壁,仿佛抚摸一位老人的脸庞。它经过了几十年还是一百年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但它在和时光一起慢慢变老的同时,却毅然守望着自己典雅、清静的品性。这年代久远的古建筑,能够经受岁月沧桑的侵蚀依然挺立!让我肃然起敬。

繁华城镇里这古老的建筑成为了时间的记忆历史的痕迹。灯红酒绿的现代城镇历史的原始味道越来越少,千篇一律的红砖瓦房以及小楼复制品,趾高气扬的走进了斑斓的新农村,俨然成了这新农村新的主人。古建筑线条粗犷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往昔,它似一个和蔼的老者,用沧桑、老练的话语和拔地而起的一排排新房促膝而谈,与村民的新建的红砖瓦房共同构建着新农村的古朴与辉煌。这古老的建筑就是拿凝固的音乐,那静止的时光,更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宛若一面锈迹斑斑的古镜,记录着过去,照耀着现在,也折射出未来。每一片一块瓦砾,都让我感发幽古之思,可以说这老建筑就是是一册历史。

微风吹来,古建筑周围的绿色植物“沙沙”作响,似乎在唱着古老的歌谣,我的思绪也随风去追寻那飘散的古典情怀…此时的我,似乎和那老去的时光一起,以一粒微尘的形象,融化在老建筑的古色古香里,仿佛我变成一只飞翔在烂漫春色里的蜜蜂,用恬静、活泼的语言,采撷着它们从历史深处散发出来的静谧与幽远。

在我拍照时有几个村民过来围观,当我问起这老建筑的故事时,他们却摇着头说不出它的来历,讲不清它的年轮,只是说好像是一个教堂。或许关于这个老建筑的故事,像翻过一叶历史书页一样被风吹走,留下的是一种叫做风格的东西。这些故事构成了很久以前一段历史的缩影和风情,细节像串在岁月上的风铃,随风摇曳着昨日的诗意香气。古建筑深藏在这斑驳的岁月之中,鲜活生动地跳跃在了人们的心灵和行动中。在历史的车轮中,这老建筑,就像贾平凹笔下的那块《丑石》,总是被人嫌弃,但只有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去审视,我们就会看到它所蕴藏着的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及它留给我们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瞧!这古建筑以如水的律动,如歌的行板,流淌在这座过去与现在完美融合、记忆与发展歌韵相谐的温情、浪漫的城镇里。

在岁月长河中,这古老的建筑,更像是历史的凭证,记述了过去曾有的辉煌和今天仍在延续的传奇。此时,这座饱含古典情韵的古建筑,静静地掩映在、和风中,如一个慈祥的老者沐浴着春的清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散发它特有的韵味,鲜活生动地渗透到人们的心灵和生活中,好像在不经意间,这座肃穆典雅的古建筑也担负起了传承历史的责任。

与古建筑告别时,已是夕阳西下,坐上车走了很远,我还在不住地回头张望,晚霞映照下的古建筑,笼罩在袅袅炊烟中,似乎蒙上了一层洁净的薄纱,和着一点点西坠的夕阳,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1]

作者简介

姜秀丽,笔名:清雅,悦读天下文学网站站长、《悦读》杂志副总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