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牛角椒 |
宁化牛角椒种植面积巨大,与山东、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面积相当,在以上各大种植基地中,表现最为优良的品种当属绿美龙。绿美龙辣椒种子果型粗大顺直、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强,且极早熟。是市场上最优秀的牛角椒品种。在各大基地均有大面积种植。
宁化牛角椒,福建省宁化县特产,名列中国八大名椒之一,经加工制成的椒干,以颜色鲜红、皮薄、透明、味香、脂多、辣味适中六大特色闻名中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一直是福建省重要出口商品,列入中国出口商品目录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宁化牛角椒
类型; 福建省宁化县特产
特点; 以颜色鲜红、皮薄、透明等
最早栽培时间; 19世纪初(清初)
优秀牛角椒绿美龙; 国内牛角椒种植面积大,以山东、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的种植基地尤其多。在众多基地中,尤以牛角椒种子绿美龙表现优异。该品种果型大、抗病性好、产量高、是表现最好的牛角椒品种。福建宁化县的牛角椒的牛角椒也多为此品种。
该品种是三系杂交种,极早熟,大果型牛角椒,连续座果能力强,光滑亮丽,长势强,果肩径5.5-6.5厘米,最长33厘米以上,平均单果重120克左右,果色绿,辣味中,亩产6000公斤左右,最高可达12000公斤,是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的最佳品种,抗疫病、病毒病、枯萎病,耐贮运。上图即为绿美龙牛角椒的实物拍摄图。
简介
宁化辣椒干畅销港澳地区,尤受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欢迎。宁化牛角椒,主要产地在水茜、安远、河龙、禾口、淮土等乡,为宁化椒干中的上品。
种植历史
据史料记载,19世纪初(清初),宁化牛角椒在宁化已有栽培。20世纪50年代,该县种植规模维持在1000亩左右,从1956年开始组织出口,产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首次出口就以其色泽鲜红、椒体透明、皮薄光滑、辣度适中、味香、油脂含量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中国"全国椒干专业会议"上被评为二等辣椒,在长期的出口中,宁化牛角椒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被誉为中国"全国八大名椒"之一,成为宁化外贸出口的长期主导产品。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宁化牛角椒发展到2000-3000亩左右的规模,少数年份1000多亩,其中1964年该县辣椒总产量和1972年出口量创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历史之最,分别达到586.3吨和286.78吨。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宁化牛角椒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3000-6000亩的规模,其中198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7648亩,但总产量及出口量仍不及1964年和1972年。
种植条件
宁化,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6℃,年均降雨量1750㎜,无霜期230天以上。境内溪河纵横,流入闽、赣、韩三江。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水源特别适合农业生产,为牛角椒的种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宁化县牛角椒种植历史悠久,农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初长期的出口历史也在中国及国际上创造了品牌效应,宁化发展牛角椒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发展状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品种退化、质量降低,病虫害多发,产量减少,烤烟生产挤压生存空间等原因,辣椒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亦同步减少,出口量急剧下降,1986年仅出口30余吨,不及最高年份的九分之一,从1987年起已停止出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该县辣椒种植面积维持在1000- 2000亩左右的规模,这时的牛角椒仅限于自产自销,大部分留作食用,在市场上已不多见。
宁化牛角椒产量减少的原因,一是对牛角椒品种没有进行科学的提纯复壮,几十年一贯制,导致品种退化,产出的辣椒个体小、品质差、产量低。二是大田长期种植牛角椒后,容易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生,且不易控制,造成大面积减产。三是牛角椒生产不被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该县大力倡导发展烤烟生产,放弃了对牛角椒生产,顺其自然发展,蒸蒸日上的烤烟优势掩盖了牛角椒的传统优势。
植物性状
宁化牛角椒株高45-75厘米,叶片长卵形,双叉形结果习性,花白色,果实呈长圆锥形似牛角,果长18-23厘米,从定植到成熟70-80天, 亩产干椒可达250-350公斤。[1]
参考文献
- ↑ 大牛角辣椒 京冠长龙牛角椒种子, 快资讯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