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牡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牡蒿

中文名称 牡蒿(原变种)

拉丁学名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var. japonic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亚科 管状花亚科

族 春黄菊族·菊亚族

属 蒿属

亚属 龙蒿亚属

组 牡蒿组

系 牡蒿系

种 牡蒿

牡蒿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Thunb.的全草。植物牡蒿,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1]

形态特征

牡蒿,别名蔚《诗经》。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开展和直立的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下部叶倒卵形或宽匙形,花期萎谢,长3-8cm,宽1-2.5cm,下部渐狭,有条形假托叶,上部有齿或浅裂;中部叶匙形,长2.5-4.5cm,宽0.5-2cm,上端有3-5枚浅裂片或深裂片,每裂片上端有2-3枚小锯齿或无,近无毛或被微柔毛;上部叶近条形,三裂或不裂;苞片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先端不裂或偶有浅裂。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或近球形,于分枝端排成复总状,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2mm,无毛;总苞片3-4层,背面多少叶质,边缘宽膜质;雌花3-8朵,能孕;内层为两性花5-10条,不孕育。瘦果小,倒卵形,无毛。花、果期7-10月。[2]

生长环境

除西南省区从低海拔分布到海拔3 300米地区外,其余地区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在湿润、半湿润或半干旱的环境里生长,常见于林缘、林中空地、疏林下、旷野、灌丛、丘陵、山坡、路旁等。

分布范围

产辽宁(南部、东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东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南部)等;除西南省区从低海拔分布到海拔3 300米地区外,其余地区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在湿润、半湿润或半干旱的环境里生长,常见于林缘、林中空地、疏林下、旷野、灌丛、丘陵、山坡、路旁等。日本、朝鲜、阿富汗、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锡金、克什米尔地区、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菲律宾及苏联(远东地区)也有。生于林缘、林下、旷野、山坡、丘陵、路旁及灌丛下。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3]

药用价值

拼音Mǔ Hāo

别名齐头蒿、野塘蒿、土柴胡[湖南、广东]

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牡蒿Artemis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入药。未开花前采收,夏季晒干。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暑。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4]

蒿属介绍

属中文名:蒿属

属拼音名:haoshu

属拉丁名:Artemisia

中国植物志:76(2):1

描 述:Artemisia L. 蒿属,菊科,约350种以上广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欧、亚、北美,少数种分布到非洲、南亚及中美洲等热带地区,我国(不包括分出的绢篙属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种以上,各地均产,其中如黄花蒿A.annua L,青蒿 A. apiacea Hance,茵陈蒿A. capillaris Thunb. 和艾A.argyi Levl. et Vant. 等均入药,尤以艾的用途最广,黄花蒿可治疟疾,还可制酒饼。草本、亚灌木或小灌木,揉之常有香味;叶互生,常分裂;头状花序小,异性,盘状,常弯垂,排成圆锥花序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全部管状;缘花雌性,1列,纤细,2-3齿裂;盘花两性,结实或不孕;花序托裸露或有托毛;瘦果小,有沟纹,无冠毛。头状花序含同性花的种类已分出另立为绢蒿属。[5]

参考来源

  1. 牡蒿,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牡蒿,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3. 牡蒿,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4. 牡蒿,中医世家
  5. 蒿属Artemisia,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