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郭艳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牵挂》是中国当代作家郭艳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牵挂
乌云翻滚着奔腾而来,天好像决了口子。瞬间,城市低洼处已积水半尺多深。
城管、民警等工作人员顶着倾盆大雨,或排灌疏通,或指挥交通。老解在阳台上踱来踱去,不断地翻看着手机上天气预报信息:7月15至17日,豫东鹿邑将连续三天暴雨。他给我商量:“老婆,我得赶紧回老家解堂村一趟,文化广场图书室有1000多本图书。如果图书室漏水,这些书就毁于一旦。解堂地势也不高,雨水排不出去,村民会有危险的。”
“不行!你都六十五岁了,血糖高,肾结石,脚上的伤口还缠着纱布。解堂村离城里有十几里,你能经得起风雨折腾吗?”我拦住他说。
“1000多本图书和家乡人民的安全比我的生命价值高。”他用严肃的眼光看着我。
我无法再阻拦他的行动和决定,就陪他一起前行。路上水花飞溅,行车缓慢。谁知回解堂村的各个路口都被交警守护警戒着,因为前方道路水深有塌方,非常危险。行不通的地方,他就绕路走,再不通,再绕,不知绕了多少个弯,我们才来到解堂邻村的谷阳办事处赵楼路口。他把我和新能源汽车放到高处,自己挽起裤腿,准备蹚水而过。
这时,一个年轻交警一把抓住他:“大爷,别冒险,您头发都白了,还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值钱。”他再三地解释说明,但交警坚决不让通行。
7月18日8点多,雨停了,太阳露出久违的笑脸。他拍拍我的肩膀,着急地说:“老婆,别刷锅了,咱先回老家解堂!”
村头的“风景”让人痛心。一米多高的玉米苗,耷拉着枯黄的叶子,在水里做垂死挣扎。坑塘里的水向外漫,鱼儿顺水而流。有些民房和养殖场也灌进了雨水,乡亲们站在自家门口无奈地望“洋”兴叹。
文化广场被吞没大半。边缘上的一棵大树倒向东北方,压在村里主电线上,树枝摇摇欲坠,随时都会有断线、漏电的可能。我吓得不敢去想后果。老解皱皱眉头,推开车门,跳到水里,蹚过深水,找到电闸,合上电源。他又在堂弟家找出一个长锯,对准下垂的树头使出全身力气,一推一拉,锯子声嗞啦,嗞啦,犹如重锤击打,发出沉闷而有力的震动,划开一道道裂痕。树枝“咯吱”“咯吱”先后落到水里。老解全身被溅起的水珠打得湿淋淋的。 脚下的水仍无流向,过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胆战心惊。老解一边观察着,一边自言自语:路两头地势高,流不出;用电泵机抽水向外排,一时找不到机器。他在水中蹚来蹚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看着他,心绷得紧紧的,唯恐他被滑倒。突然,他招呼堂弟:“学合,把你家的铁撬拿来,撬开下水道井盖,让地面上的水走下水道。”
兄弟两人紧握粗糙的撬杠,弓着腰,使尽全身力气,大喊一声:“一、二。”不知是脚下打滑,还是没找准缝口,老解摔个仰面朝天,像只落汤鸡。他抹一下脸,摇摇头,冲我咂咂嘴:这水好喝,咸淡可口。我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只听“咕咚”一声,井盖裂开了嘴。路上的水打着漩涡向里流。接着又撬开第二个,第三个,四面八方的水哗哗地冲进下水道。路面渐渐裸露出来。老解怕行车不便,就站在井盖旁左右指挥:“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对于长期在基层乡镇政府工作的老解来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他瞅了瞅被刚锯下来的树枝,就地取材,把长树枝修剪一下,直立在下水道口中心,警示着过往行人车辆。
而老解,又匆匆忙忙地走进广场图书室。当他看到1000多本图书完好无损时,高兴得像个孩子,拿起毛巾擦了又擦,摆放整齐,图书室内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回城的路上,我摸摸老解被树枝擦破的胳膊和泡得发白的腿肚,问他:“疼吗?”他摇摇头。我笑着说:“咱村路上的水疏通了,图书室砖瓦牢固,你该放心了吧!” 他如释重负,长叹一声:“放心了!”
“放心了!”余音伴着和风在空中回荡![1]
作者简介
郭艳华,河南省鹿邑县真源中心校退休教师,河南省首批骨干教师,周口市优秀教师,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