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特级教师董美玲的特别之处(李彦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特级教师董美玲的特别之处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特级教师董美玲的特别之处》中国当代作家李彦良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特级教师董美玲的特别之处

董美玲,个子不很高,文文的,雅雅的,总是面带笑容。她只是阳泉市第四中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但她又很不普通,是国家级骨干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省市有名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阳泉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城区三优名师。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城区政协副主席、山西省第9届、10届、11届人大代表。

她曾多年参与省级课题实验,数十次承担市级观摩课的主讲任务,三次参加全市课堂教学赛讲并三次获得全市第一。“系列作文”和现代诗《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课堂教学实况被录制成电视教学片,广为传播。所写论文多次获奖并有多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可谓业绩不凡。可她至今还在备课,上课,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耘耕。我问她为师将近40年,教出来多少学生?她说:“没有统计,只知道比我自己优秀的很多很多”。特级教师董美玲究竟特别在什么地方?据我了解,起码有如下特点。

当我问及她:“你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是如何取得这些业绩,赢得这么多荣誉的?”她淡然一笑说道:“人生有许多追求,我也一样。但我时刻不忘自己的职业角色是语文教师,做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优秀语文教师是我毕生的追求。荣誉是付出辛苦后社会给予的回报,兼职是时代赐予自己的机遇,地位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鼓励。但不管兼职的社会职务有多少,官衔有多高,语文教师才是我今生今世的立业之本。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成全了我的人生理想”。董老师的回答很明白,不管头顶上的光环多耀眼,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语文教师。把做语文教师作为自己的立业之本,并且力求做得完美,正显示了董美玲在职业理想层面的特别之处。这种时刻不忘自己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情怀,让人敬仰。

“那你是如何践行你的立业之本的呢?”她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和气氛的设计师,虽然教无定法,但要教得得法,那就得有寓知识于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之中。我时时、事事、处处都不忘怀对教材教法的思考。一个影视镜头,一次生活感悟,一点新闻素材,一句富有哲理的语句都会碰撞到我敏感的职业神经,都会与自己所教的语文课链接,然后用心取舍,反复推敲,灵活恰当地引用,而并不是在写教案时照搬教学参考,去冥思苦想”。

记得那年5月12日,我去观摩她的课堂,使我对她的执教特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那节课有上百人听,主题是《今天是5月12日》。她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导语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营造了出来:“今天是5月12日,是一个不该忘记,不能忘记,不会忘记的日子。2008年的今天,我们曾经历了一场太深的伤痛;而后,我们又见证了太多的感动。伤痛与感动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是一部真实、生动、丰富的教材。今天,我们就从这部活生生的教材中截取星星点点的内容,引进课堂,围绕‘抗震救灾’这一话题组织一次综合性的语文活动”。随后,引导同学们围绕口头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等环节有序活动。全班有百分之九十多的同学通过看图作文、心理描述、信息发布、模拟演练、即兴感言,或演讲、或展示、或书写,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她的结束语是:“同学们,记住今天吧,5月12日!记住灾难,认识自然;悼祭无辜,感怀好人;珍爱生命,不屈不挠!”整个课堂,师生配合默契,高潮迭起,感人至深。这节被评为“教法、学法观摩课”的特等奖的课,充分展示了她的高超教学创意和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董美玲有寓教于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难能可贵。

“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好?”她说:“老师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创设适合学生接受教育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引导到寓学于快乐的情景当中”。“如何创设呢?”她说:“既兼顾教学的课标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二者有机结合,就可以达到课课有创新,节节有特色,个个有收获的目的”。难怪她的学生都说:“上董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她能够帮我们在轻松中学到知识,在愉快中陶冶情趣”。

当年在我的采访过程中,有一个叫李艺婷的学生还拿出她的日记让我看,她在《董老师给我们讲解 <机器人的动作>》中写到: 机器人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让我们全班同学去扮演机器人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今天语文课上,董老师教我们学习和理解人的情感行为的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的词语,为了加深印象,她指挥我们像机器人一样,演绎人生瞬息万变的喜怒哀乐。“准备开始——”所有同学严阵以待。“哭!”老师的话音一落,哭声在教室里瞬间爆发,全班50多个人,抬胳膊,抹眼泪,还发出“呜呜——哇哇”的哭声。“笑!”老师发出第二道指令,同学们来了一个180°的情感急转弯,立刻爆发出疯狂的震耳笑声。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捶胸顿足。如果说刚才的“哭”有作秀的成分,而现在的“笑”,却是发自内心的。在极短的时间内,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这比背公式、记单词有趣多了,所以我们的笑声是发至肺腑的,也是情真意切的。还没等我们笑够,老师又来了新的指令:“睡觉!”刚才的我们,还是一个个的笑面儿郎,顷刻间,像都应声倒下,教室里群响毕绝,悄无声息。“停!”全班同学立刻抖擞精神,稍稍坐正,不料老师又来了一个“死!”全班同学连想都没多想,立刻都“视死如归”了,有的“死不瞑目”,有的“含笑九泉”,有的“面目狰狞”,教室里坐着、躺着、趴着,倒下一片。同学们成了一具具能呼吸的“僵尸”。机器人的寿命,如此短暂,只有几分钟便一命呜呼。这节语文课,我们不仅体验了机器人的敏感与灵活,更记住了本节课的关于人的情感行为的动词,真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透过学生的这篇学生日记,我们足可欣赏到董老师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

在课后座谈中,董美玲说:“只要精心设计,语文课就不会枯燥,教材就会变成专门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剧本;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情感丰富的主人公;教室也不再是单一的学习场所,而是孩子们个性张扬的舞台。用趣味包装枯燥的内容,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就一定能够把语文这片园地耕耘成令学生心驰神往的百花园,就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既收获知识,又培养情趣”。董美玲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情景的理念和实践,确实不寻常。

如果说一篇学生习作和一节观摩课不能尽显一个教师的素质,那么回顾一下董老师的成长过程,就可以看到她之所以成为特级教师的必然原因了。董美玲,生在阳泉,长在阳泉。1982年毕业于山西雁北师专,一上岗,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华,她一直探索着前进在城区以至阳泉市、山西省的教改的前列。早在1987年,30岁的她就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了。1989年,她设计的《许小兵离家出走以后》就被城区评为优质课,并拍摄成电视录像课。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她承担的“系列作文框架设计与操作”参与了山西省JIP课改实验,其成功经验得到了专家的认可。1990年她设计的《北京立交桥》、《向沙漠进军》、《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篇目的教案,在山西省优秀教案征集大赛中受到好评,并在《山西同步教学网》33、36、76期上播出。1991年和1998年两次荣获“全国育才”奖。1996年她在阳泉市教改工作大会上作经验交流。1997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9年,她的论文《微型片段每日练》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同年被阳泉市教委聘为首批兼职教育科研员。2000年,《登上地球之巅》示范课取得成功;论文《系列作文框架设计与操作》获多个奖项。当年,她以国家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进京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专业培训,成为语文学科的首批教学带头人。2001年,评为“阳泉市百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2002年《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案例得到好评。2003年《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新方法》的教改尝试,取得明显效果;同年被聘为山西省中考命题组成员。2004年《核舟记》教法设计,入录省教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成果《校本培训的模式研究和探索》中。2005年《知识短文趣味教学》《作文进行中的德育渗透》相继发表,2006年《微型片段写作训练五步法》《谈中考语文复习》发表得奖。2007年《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实验报告》实验成果得到推广。2008年《在抗震救灾日子里的作文教学的设计与随笔》通过交流,深得好评。2007年,阳泉城区率先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她应征到六中做支教教师。来到六中后她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在当年城区初二年级统考中,全城区语文前20名中,她教的学生就有四名,三率遥居城区各校前列。2010年秋季开学后,董美玲圆满完成了她到六中的支教任务,回到了四中。那一年,她的《作文训练中一材多用的教学探索》获全国中语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获“阳泉市教育名师”称号。2014年,2017年获“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优秀辅导”奖。而且每年都受聘到阳泉各地做示范教学。

用勤苦创造成功,董美玲实属不易。时刻不忘自己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操守,把做好语文教师作为立业之本,把做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优秀语文教师当作毕生的理想追求,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善于寓教于不断创新的方法,寓学于快乐的情景设置中的独特教学风格,既是使董美玲在平常中创造深刻,在平凡中锻造神奇,使她自己成为了特级教师的原因,也是令同行仰慕和赞美的特别之处。从上岗至今38年,就这样辛辛苦苦地过去了。如今的董美玲并没有像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一样撂担子,吃老本,等退休,而是承担着和年轻人一样的教学任务,一如既往地在教学第一线上为孩子们服务。这也许就是董美玲能够成为特级教师的特别之处吧。

[1]

作者简介

李彦良,山西昔阳人,1948年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