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延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延辉

王延辉
国籍 中国
职业 济南军区一级演员

王延辉[1]

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演员的最高荣耀是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这是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常说的话。2009年12月5日晚,在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50周年院庆晚会上,年仅55岁的他,用生命诠释了这个誓言,倒在了他一生钟爱的舞台上。 人们从当时的录像资料上看到这一幕,无不为王延辉的激情演出而感动。事实上,从军以来,他一直就是这样,39年如一日,坚持为兵服务。他说,我是部队的一名文艺战士,为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是我的天职。

人物生平

1988年9月,王延辉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之际,驻京两家文艺单位的负责人主动找到他,想留他在京工作。这时,军区话剧团领导也打来电话,说团里非常需要他这样的台柱子。王延辉二话没说,毅然回到了团里。有人说他"没有长远眼光,算不过账来",他笑言,我是话剧团培养出来的人,就应该回到这个舞台上为官兵服务,这个账已经很明白了,还用算什么?

这些年来,王延辉荣立了7次三等功、嘉奖16次,参加演出的剧目和个人先后获得20多个全国、全军等重要奖项。熟悉他的人都称赞说:"得到的奖杯不少,口碑更好。"

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演员,王延辉始终与基层官兵保持着天然的纯朴感情,在他心中,"兵事最重"。

2003年12月,王延辉一行10余人颠簸3个多小时登上渤海深处的"四无"岛。演出结束后,听说附近还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几名战士,他主动提出要去这个小岛上演出。陪同人员说,这条航道的暗涌很多,就是一些老渔民往岛上去时也担惊受怕。王延辉与其他演员商量后决意前行。

海面风疾浪大。起锚不久,大家再也坐不住了,吐得昏天黑地。船靠岸后,一个个浑身无力地爬上岛,但王延辉一看到战士们,身上立刻升腾起一股力量,第一个唱起了《咱当兵的人》。王延辉说: "我是从基层一名战士成长起来的演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本,特别是当自己有些名气后,更要把心铆在基层舞台上。"

和王延辉在舞台上搭档30多年的李莉,在话剧《老兵》中扮演夫妻。那时,他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从形体到气质与角色要求都有不小的差距。剧中第一幕的结尾是表现老兵王丙成谈恋爱的戏,剧情要求他背对观众跑上十几级台阶,在舞台高处和恋人相见。

"排练时,我感到他步履有些沉重,跑起来不像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其实,在近两个小时的大戏里,这段戏总共不到1分钟。没想到他却认了真,每天早晚去爬英雄山,在上百级台阶上跑上跑下,直到脚步轻盈起来。"李莉说。

老兵》进京汇报演出获得成功,但王延辉总觉得还没有把王丙成爱海岛、爱岗位的精神演到位。于是,剧组到长山岛演出时,他专门到船运大队找到老兵的原型。

王延辉常说:"对待艺术要精益求精,一个眼神不到位就可能影响一台戏。"

1999年夏天,王延辉扮演大型话剧《光照千秋》的主角人物戚继光。开始,剧组为他准备了道具――铠甲是纸壳糊的、剑是竹片做的。他认为这样排练演不出民族英雄的英勇气概,就坚持披真道具:铁打的头盔,铁片穿的铠甲,负重40多斤。每次排练完毕走下台,他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几次累得瘫倒在台上。他说:"排练也是演戏,有十分力就不能用九分九!"

既能演"一号",也能"跑龙套",王延辉身上闪耀着一名文艺老兵的风范。1996年,民族交响音画《长征》开始排练时,其中一名演员因故未到位,需要一名替补演员临时上场。这时,王延辉主动站出来担任这一角色。演员们都不敢相信,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台柱子,竟然甘心跑起了"龙套"。每次走台时,他一丝不苟地配合,剧情衔接十分顺畅,没出任何纰漏。演员到位后,他又默默地站在台下观看排练,主动做一些幕后的剧务工作。《长征》获奖后,大家都说有王延辉的功劳。

"这种超强的责任心来源于他对文艺事业的执著追求,来源于他对文艺宗旨的忠诚实践,来源于他对军队文艺工作者这个称号的特别感情。"文工团政委李静说。

2003年,话剧团与歌舞团合并,身为话剧演员的王延辉的演出任务大量减少。对于一个痴迷于舞台艺术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失去了舞台,就等于失去了情感的寄托,也就是失去了坚守的阵地。

"我的生活只有舞台和戏。"王延辉找到了另一个"舞台",从此,他把精力转移到为部队培训文艺骨干、为军地辅导文艺节目上。这些年,他为官兵演出万余场,辅导节目千余个,培训文艺骨干3000多名。他说,听着战士唱着我教的歌曲,看着战士演着我辅导 的节目,心里面就是一种享受。

"工作上极端认真,舞台上极端负责。"与王延辉有过接触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王延辉常说:"作为一名演员,用歌声赢得观众的掌声并不难,难得的是要用人格赢得观众的赞誉。" 与一些地方文艺圈的人相比,部队文艺工作者的生活相对清贫。近几年来,地方一些单位多次慕名邀请他前去捧场,但无论出什么价码,他都一一谢绝。他始终恪守"三不演"的底线:组织不批准的不演,不是弘扬主旋律的不演,与为兵服务有冲突的不演。他说,外面的舞台再精彩,也不能忘记军队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道德操守。

成就及荣誉

永不消失的背影

仰面躺在烟花喷涌绽放的舞台上,胳膊架在胸前,手指弯曲,嘴唇张开,双眼紧闭,脸上写满激情和陶醉…… 这是他留在人间最后的姿势!以这种壮烈的战斗姿态永远倒下的,是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文工团戏剧曲艺队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 2009年12月5日晚,古城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50周年院庆演出进入最后一个节目--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新颖独到的编排方式、别具一格的演唱模式震撼了现场所有人。21时15分,4位主持人踏着音乐的节拍走上舞台,晚会即将结束。 此时,大合唱指挥者王延辉手臂高扬,用尽全身力气准备收住最后一个音符。然而,意外发生了:他身体直立后倾,倒在了舞台上。 年仅55岁的王延辉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以这种悲壮的方式完成了他作为党的文艺战士最动人的谢幕。 "这重要那重要,为兵服务最重要;这个奖那个奖,战士的掌声是最高奖" 这是一封从战火硝烟中写来的书信,早已泛黄--作为一名参战军人,我深深为您冒着炮火硝烟为我们唱的战地歌声(曲)所吸引……谢谢您能支持我们前线,给我们增添了战斗的"力气"…… 捧读这位名叫田忠宝的军人给王延辉写的来信,我们依稀看到当年王延辉和他的战友们为前线将士演出的忙碌身影。 1985年,王延辉和战友们到前线慰问演出。在10多天里,他和战友们先后演出86场次。 入伍39年,王延辉始终把为官兵服务视为毕生的追求。从前沿阵地到内地军营,从深山哨所到边防海岛,都留下他的足迹和身影。他累计为官兵演出上万场次,帮助指导基层编排文艺节目近千个,辅导培养基层文艺骨干3000余人。 2003年12月,王延辉和战友们又一次登上黄海深处的长山岛,为驻守在那里的官兵们带去欢声笑语。 计划中的演出已经结束,王延辉一行6人已坐上返航的轮船。闲谈中,陪同的部队领导提到10海里外还有一个弹丸小岛,岛上住着两个班的官兵,文化生活单调,"他们一直希望能够看到军区的'大艺术家'的演出。" "返回,上岛!"王延辉大手一挥,毫不犹豫。 在大海中颠簸了近3个小时,王延辉等人吐得一塌糊涂。当他们登上小岛时,早已浑身乏力。 王延辉第一个站出来,唱了一曲《小白杨》。 临别,官兵们依依不舍。王延辉等人乘坐的小船慢慢远去,小岛上的官兵们仍然奋力挥舞着双臂,一遍一遍地高喊着"再见……再见……" 前卫文工团原代理团长李军至今还难以相信王延辉已永远离开了他。他说:"王延辉一生始终抱定一个信念,这就是'这重要那重要,为兵服务最重要;这个奖那个奖,战士的掌声是最高奖'。" 许多人在网上悼念王延辉。网友"老兵"写道:他懂艺术,懂部队,特别是懂兵心……

"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能为驻地群众性文化出力助劲,是职责所系"

刁苏曼有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2009年国庆节,刁苏曼所在的兴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举行歌咏比赛。作为部门经理,她慕名请王延辉来辅导。

"在济南文化圈内,王老师是一个全能式的'腕'级人物,话剧、唱歌、指挥……几乎无所不能。"刁苏曼回忆,可是他没有一点架子,"在辅导我们的那些天里,他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常常加班到深夜。"

比赛结束,刁苏曼所在部门取得比赛第一名。"我们总想请王老师吃一顿饭,每一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他对我说:'给大家辅导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你们拿奖等于给我身上增添了光彩,我应该谢谢你们。'"

"没想到他就这么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表达谢意的机会。"接受采访时,刁苏曼几度哽咽。

从艺以来,王延辉就是这样,总是自觉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神圣职责,在坚持为部队官兵服务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群众。

2009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的通知》,并推荐了100首爱国歌曲。

"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好契机。"始终牢记党的文艺战士职责和使命的王延辉,主动与他曾经辅导过的20多家地方单位联系,敲定辅导时间。

"他总是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帮我们设计演唱的舞台表现形式、配合动作等。"大众日报集团干部王华燕说,"王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唱红色歌曲,而且给我们阐释了人生奋斗、拼搏、奉献的涵义,演绎了生命昂扬向上的状态,让我们懂得人生可以这样去塑造,生命的意义要用责任和奉献来衡量。"

从基层业余演出队成长起来的王延辉,对群众性文化工作有着特殊感情。他常说:"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能为驻地群众性文化出力助劲,是职责所系。"

这些年,大到广场会堂,小到街道车间,无论走到哪里,王延辉都把主旋律弘扬到哪里。仅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他就先后到32个单位辅导过216场次。在齐鲁晚报社,他编排的合唱《映山红》,成为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他创作的诗朗诵《忠诚》,激励干警献身使命;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他满含深情地讲解怎样用心唱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王延辉累计辅导山东省、济南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80余个,指导排练文艺节目900余场次,参演和观众人数达10余万人次。

山东省歌舞剧院主席常兴江说:"王延辉的离去,是济南市群众文化的一大损失。"

"传播先进文化不能扯着耳朵灌,要打造艺术精品增强传播力、感染力,让官兵和群众自觉认同"

国家一级演员李莉与王延辉共事了30多年,她对记者说,王延辉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让她折服。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传播先进文化不能扯着耳朵灌,要打造艺术精品增强传播力、感染力,让官兵和群众自觉认同。'"李莉说。

1996年轰动全国的话剧《老兵》,讲的是9名老兵扎根海岛、献身国防的动人故事。王延辉扮演男一号王丙成。

"这部戏的难度很大。"剧中饰演王延辉妻子的李莉回忆,"我们要从20多岁演到40多岁,而当时我们都是40多岁,形体、气质与角色要求都有不小的差距。"

剧中第一幕的结尾,要求王延辉跑上十几级台阶,在舞台高处和恋人相见。"排练时,我感到他的脚步有些沉重,跑起来不像20多岁的小伙子,就把这种感觉告诉了他。"李莉说。

令李莉没有想到的是,王延辉较起了真,尽管这段戏在近两个小时的大戏中,总共不到一分钟。

每天早晚,王延辉都要去爬附近的英雄山,在近百级的台阶上跑上跑下,常常是大汗淋漓,直至脚步轻盈起来。

《老兵》初演时,好评如潮。但令同事们不太理解的是,王延辉还是觉得自己没把王丙成爱海岛、爱岗位的精神演到位。

剧组来到大海深处的长山岛慰问演出。王延辉专门到船运大队找到老兵原型,白天跟着老兵们进船舱、修机器,晚上同老兵们一块睡工棚、拉家常。

在离开海岛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老兵们跑上台抱着王延辉失声痛哭,不停地说:"你演得太好了,太像了!"

同事们都说,在王延辉心中,艺术是精神食粮,掺不得半点杂质。他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力求尽善尽美。

1999年夏天,文工团排练大型历史剧《光照千秋》,王延辉饰演主角戚继光。

创排这种大型古装剧,在前卫文工团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对王延辉而言,同样是首次。

为更好塑造戚继光这一民族英雄形象,王延辉几乎跑遍了济南市的图书馆,深入研究那段历史和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全身心投入创作。

戏中,戚继光的铁盔铁甲足有20多公斤重。排练时,剧组为减轻他的负担,专门给他做了替代品:盔甲是纸壳糊的,剑是竹子做的。

王延辉拒绝采用:"排练也不能马虎,有十分力就不能用九分九。"每次排练,他都是"全副武装"。

《光照千秋》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引起巨大反响,摘得中国话剧金狮奖,并获当年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演员魏积安是王延辉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同班同学,他深情地追忆:"延辉在《光照千秋》里的精彩表现,体现了京剧、歌剧成分,显示了他素质比较全面的舞台水平。"

有付出就有收获。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王延辉生前先后参加了《沂蒙儿女》《济南战役》《老兵》《光照千秋》《徐洪刚》《英雄战士》等10多部重要影视和舞台剧目的演出,创作演出的作品先后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话剧金狮奖、全军抗洪抢险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奖、中国戏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并7次荣立三等功。

淡泊名利的王延辉,始终把德艺双馨作为价值追求。他常常告诫自己:"台下做好人,台上才能演好戏。"

文工团政委李静说,王延辉始终恪守"三个不演"的底线。

在济南演艺圈,地方不少公司特别是演艺会馆纷纷找上门,想借他的名气扩大影响。但无论出多高的价码,王延辉都一一谢绝。

不是王延辉不缺钱,而是他认为,"演出里面有政治,演出里面有形象"。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许多人心中,王延辉仍然活着。关于他的一首歌已在齐鲁大地的军营内外传唱开来:"多想再一次听到你的歌声/多想再一次看到你走上舞台/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

社会评价

王延辉同志39年如一日坚守军队文艺舞台,热情为兵服务,倾心为基层服务,用生命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军队文艺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崇高价值取向。大家深有感触地谈到,王延辉同志是从一名基层文艺骨干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一生听党话、跟党走,勤奋敬业,甘于奉献,为了党的文艺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实现了"演员的最高境界是倒在为兵服务舞台上"的崇高誓言,不愧是军队文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大家一致认为,军队文艺工作者要带头学习王延辉同志的先进事迹,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热心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艺术上执着追求,生活上淡泊名利,真正担负起军队文艺战士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职责。大家表示,要像王延辉同志那样,牢记使命,忠于职守,追求卓越,永葆本色,自觉投身火热的军营生活,为广大官兵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军队的精品力作,大力培育和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艺老兵王延辉:用生命演绎璀璨绝唱

2009年12月5日21时15分,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大礼堂,庆祝建院50周年文艺晚会正在演出中。晚会渐近尾声,他的指挥手势还没来得及收回,突然身躯微晃两下,砰然倒地。此时,一簇簇舞台烟花相继绽放,宛如献给他年仅55岁生命的谢幕礼赞。

文艺老兵用生命演绎璀璨绝唱

2009年12月5日21时15分,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大礼堂,庆祝建院50周年文艺晚会正在演出中。晚会渐近尾声,他的指挥手势还没来得及收回,突然身躯微晃两下,砰然倒地。此时,一簇簇舞台烟花相继绽放,宛如献给他年仅55岁生命的谢幕礼赞。   他就是济南军区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他用生命演绎了一位军旅文艺工作者璀璨的绝唱。“那一刻,他完全沉醉于《团结就是力量》的音符中。那一瞬,他的背影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王延辉生前战友描述着他牺牲在舞台上的壮美一幕。

大众网济南6月11日讯(记者 吴哲)2009年12月5日21时15分,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大礼堂,庆祝建院50周年文艺晚会正在演出中。晚会渐近尾声,他的指挥手势还没来得及收回,突然身躯微晃两下,砰然倒地。此时,一簇簇舞台烟花相继绽放,宛如献给他年仅55岁生命的谢幕礼赞。 他就是济南军区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他用生命演绎了一位军旅文艺工作者璀璨的绝唱。

战友回忆难忘一幕

“那一刻,他完全沉醉于《团结就是力量》的音符中。那一瞬,他的背影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王延辉生前战友描述着他牺牲在舞台上的壮美一幕。 2009年12月5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院庆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把整场晚会推向高潮。 雄浑激越的乐曲声中,王延辉时而舞动双臂,打着铿锵有力的节拍;时而扯开喉咙,喊着抑扬顿挫的号子。情感的波涛全力撞击着众人的心扉,涌动的激情伴随着音符的律动尽情挥洒,全场观众被一种巨大的力量凝聚着、感染着…… 两曲作罢,乐曲渐近尾声,4位主持人踏着音乐的节拍走上舞台,用甜美的声音传达着晚会行将结束的消息。而此时,只见他用尽全身气力收住最后一个音符,手臂凝固在最后的指挥姿势,身体直立后倾,轰然倒在了舞台上,再也没有起来。就在这时,舞台边沿的一簇簇烟花喷涌绽放,七彩的纸片洒满了整个舞台。 王延辉的战友告诉记者,他平时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话:“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演员的最高境界是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他用这种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对于我们是巨大的悲恸,但是对于王延辉来说,应该是最完美、最动人的谢幕吧。

他对工作“过分”严苛

“他对工作极端的认真和较劲。”凡是接触过王延辉的人们,都有如此深刻印象。 1978年,前卫话剧团从基层挑选专业骨干时,选中了王延辉。报到不久,团里排练大型歌剧《沂蒙儿女》,导演看到王延辉能演、能唱的舞台表演水平,让他饰演“男一号”梁三喜。 “排演的三个月时间里,王延辉每天早上准时到我家来练声,刮风下雨雷打不动。”我说这样可以了,但是他还是不满意,王延辉那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了表演好这个角色,我拼了!” 前卫文工团的作曲家李唯说起生前的好兄弟,真是“又爱又恨”,正因为他的这股刻苦劲儿,梁三喜的角色表现得非常成功。 2001年夏天,王延辉在大型话剧《光照千秋》扮演主要人物戚继光。开始,剧组准备的排练道具铠甲是纸壳的、剑是竹片的……他认为这样体现不出民族英雄的英勇气概,坚决披戴真道具。那一身行头足有20多公斤,每次走下台,他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靴子都倒出汗水。后来,这台话剧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

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说起王延辉对艺术的执着,他的学生武文颇有体会。武文扮演话剧《徐洪刚》的“男一号”时才23岁,因缺乏经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王延辉缠着武文唠叨个不停,武文实在忍不住了,不耐烦地说:“差不多就行了,你想累死我啊!”让武文没有想到的是,下班后,一出排练场,王延辉又堵住了他,开口就说,刚才给你指出的地方还是不行啊。那一刻,武文被王延辉的真诚感动了,主动又回到了排练场。 当武文凭借话剧《徐洪刚》拿到全国表演类一等奖时,他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些鲜花和掌声应该送给我最敬爱的王老师。” 既能演“一号”,也能“跑龙套”,王延辉身上闪耀着一名文艺老兵的风范。3年前,民族交响音画《长征》开始排练时,其中一名演员因故未到位,需要一名替补演员临时上场。这时,王延辉主动要求担任这一角色。每次走台时,他都一丝不苟地配合,剧情衔接十分顺畅,没出任何纰漏。演员到位后,他又默默地站在台下观看排练,主动做一些幕后的剧务工作。 这些年,经王延辉培养和推荐的演员,不少人成了明星大腕,但他从不以此炫耀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直到王延辉过世后,曾导演、主演电视剧《暗算》的柳云龙前来济南祭奠时大家才知道,王延辉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战友眼里的好同事:工作上执着追求

说起王延辉,战友们用到的最多的词就是“想念”,前卫文工团的刘荣团长这样形容王延辉的离去,“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仍然活着”,王延辉就是这样永远活在大家的心里,我们想念他!   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英雄战士》话剧组前往演出。残垣断壁前,王延辉心情非常沉重。“鞋垫,鞋垫。”突然,一位老大娘沙哑的声音传来。聊天得知,老大娘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儿子、儿媳、孙子,只能靠一手针线活挣点零用钱维持生计。   “大姐,我买3双鞋垫,不用找钱了。”王延辉掏出100元钱,拿了三双鞋垫,强忍泪水快步离开。后来,3双鞋垫成了一家人的“收藏品”。

大众网济南6月11日讯 (记者 吴哲)说起王延辉,战友们用到的最多的词就是“想念”,前卫文工团的刘荣团长这样形容王延辉的离去,“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仍然活着”,王延辉就是这样永远活在大家的心里,我们想念他!

钢铁军人的柔软一面

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英雄战士》话剧组前往演出。残垣断壁前,王延辉心情非常沉重。 “鞋垫,鞋垫。”突然,一位老大娘沙哑的声音传来。通过聊天得知,老大娘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儿子、儿媳、孙子,只能靠一手针线活挣点零用钱维持生计。 “大姐,我买3双鞋垫,不用找钱了。”王延辉掏出100元钱,拿了三双鞋垫,强忍泪水快步离开。后来,3双鞋垫成了一家人的“收藏品”。 王延辉的老战友刘桂华告诉记者,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表面看上去是军人的飒爽英姿,其实内心非常细腻。战友闫登生去世后,延辉成了他孩子的代理爸爸,帮助干重活,雪天接送上学,甚至开家长会;演员吴艳顺烧伤住院后,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早晚跑两趟送菜送饭,还特地从老家买来海参等补品…… 说到动情处,刘桂华轻轻低下头,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

工作勤恳的好兄长

部队的文艺兵除了要有过硬的文艺素质,还要经常性地去往部队驻地,特别是到地理环境复杂的边防哨所慰问演出。几十斤甚至几百斤的演出背景台一天拆卸三四次。 “拆台的活儿又脏又累,这活儿是谁都不愿干的,但是每次只要演出一结束,你肯定能在台下看到正忙到大汗淋漓的王延辉。”前卫文工团的副团长邵峰说,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这么大年纪的老演员,为什么总抢在最前面,但是现在我们都明白了,他就是我们朴实的老大哥,这就是最真的王延辉!

艺术路上的好朋友

文工团的作曲家李唯是王延辉生前的战友,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用他的话说,王延辉就是这样一个用脑子去表演、去唱歌、去指挥的文艺军人。 “从动作到改编,他的那股认真执着劲儿,真的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他那厚厚一摞的歌谱,注释满了需要强调的位置,该做的动作、表情,一首歌演练了几百次,所有人都烦了、累了,但是王延辉仍然不放松。“这里可以再重点强调一下”永远是排练里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李唯说,他是我的好领导、好大哥,是文工团的骄傲,对每一个文艺战线上的战士都是最好的榜样和震撼! 一个好儿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同事、一个好兄长……无论是追思会上,还是面对面讲述,王延辉简单而质朴的生活,纯洁而高尚的人格,感动了采访团的每一个人。 “它只向前飞奔/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这是一首赞扬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汗血宝马的诗句。 王延辉没有远行,他的离去只是又一次的远征,就像一匹汗血宝马,用筋骨还在飞奔,永不停息,直到永远……

妻子:他是我心里永远的NO.1

“婆婆至今仍不知道,还以为延辉去维和了,还等着春节回家过年呢。”王延辉走了之后的三个多月,妻子刘莉说起丈夫仍忍不住泪如雨下。   “30年了,他给我的感觉一直是很简单,很干净,很会照顾人,像个大兄长。”谈起恋爱时的甜蜜和生活中点点滴滴,刘莉也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刘莉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踏实”。妻子眼里王延辉的踏实,缘于丈夫的简单,简单得几近透明,简单得生活里几乎只剩下了舞台和戏。   3年前,王延辉给驻地某银行系统辅导一场合唱,演出结束后为表示谢意,邀请他去打高尔夫球。王延辉憨厚一笑:“我哪会打这球。”人家改去打保龄球,他又来一句:“这种球也没摸过。”

大众网济南6月11日讯 (记者 吴哲)“婆婆至今仍不知道,还以为延辉去维和了,还等着春节回家过年呢。”王延辉走了之后的三个多月,妻子刘莉说起丈夫仍忍不住泪如雨下。 “30年了,他给我的感觉一直是很简单,很干净,很会照顾人,像个大兄长。”谈起恋爱时的甜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刘莉也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父母眼里的好儿子

“老王,又去蹭饭啊。”这是10多年来,老搭档王延水周末见到王延辉的“问候语”。一家三口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周六没有特殊情况,母亲、岳母家轮流探望。“有事只要找俺‘大儿’,保准放下电话,一会就到。” 岳母亲切地称王延辉为“大儿”,并逢人都讲他的好。听到噩耗,老人家住了半个月医院。 为了给妻子做一手好吃的煎鱼,王延辉像“地下党”一样,偷偷到饭店拜师学艺。 怕抽烟影响妻子和女儿,王延辉在厨房里办公,开着油烟机写人物分析、排演节目。 王甜10岁那年,第一次坐公交上学,被辗成开放性骨折,王延辉悲痛欲绝,甚至下跪求医生救救女儿。

妻子眼里的NO.1

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刘莉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踏实”。 妻子眼里王延辉的踏实,缘于丈夫的简单,简单得几近透明,简单得生活里几乎只剩下了舞台和戏。 3年前,王延辉给驻地某银行系统辅导一场合唱,演出结束后为表示谢意,邀请他去打高尔夫球。王延辉憨厚地一笑:“我哪会打这球。”人家改去打保龄球,他又来一句:“这种球也没摸过。” “那你业余时间都干什么?”银行领导不解地问。“我的生活只有舞台和戏。”此言一出,大伙不禁哑然。 刘莉告诉记者王延辉业余时间大多会爬上英雄山,站到山顶西北处一块凸起石头上练嗓子,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妻子眼里的王延辉绝对是个十全十美的人。除了对家里人无微不至,对待生活也是充满了热情和感恩。 在采访的最后,刘莉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盯着着墙上王延辉的照片看了好一会儿。她说:“延辉在家总爱逗我笑,告诉我和女儿,不管怎样都要生活的坚强。我会好好照顾婆婆,把女儿继续教育好,延辉,你在天之灵安息吧!”

女儿眼里的大男孩儿

在王延辉的事迹展览馆里陈列着很多王延辉用过的物品,其中一份份菜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王延辉生前特意为女儿写的。   “她就是这样一个慈祥温柔的父亲。”女儿王甜说起父亲,顿时红了眼眶。一边抚摸着父亲的照片一边回忆起一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我和爸爸都是学艺术的,集中的排演几乎每天都会到深夜,但是不管多晚回家,早上爸爸都雷打不动的起来给我和妈妈做早饭。我和妈妈劝他多注意身体,他总是乐呵呵的拍着胸脯告诉我们“硬朗着呢,没事儿!”

大众网济南6月11日讯(记者 吴哲)在王延辉的事迹展览馆里陈列着很多王延辉用过的物品,其中一份份菜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王延辉生前特意为女儿写的。 “她就是这样一个慈祥温柔的父亲。”女儿王甜说起父亲,顿时红了眼眶。一边抚摸着父亲的照片,一边回忆起一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王甜说:“我和爸爸都是学艺术的,集中的排演几乎每天都会到深夜,但是不管多晚回家,早上爸爸都雷打不动的起来给我和妈妈做早饭。我和妈妈劝他多注意身体,他总是乐呵呵的拍着胸脯告诉我们‘硬朗着呢,没事儿!’” 在王甜眼里,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人,他不会主动讲生病的事情,一次她和妈妈在楼下偶然看到了正在打点滴的爸爸,才知道原来他已经发烧39度多,即便是这样,王延辉还是会叮嘱同事不要他们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诉她和妈妈。 王甜说,就在父亲出事去的前几天,单位组织了集中地查体,回到家爸爸说他一点儿毛病儿都没有,但是也是在爸爸出事之后她们才知道,那次查体他已经查出了心脏方面的问题。 让王甜印象深刻的除了父亲作为一个军人体现出来的坚强,还有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温情。王甜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的每一个生日都是五颜六色的, “即使再忙爸爸也会抽出时间陪我一起过生日。” 除了每年不一样的礼物和亲手下厨烹饪的美味,爸爸总是变着法的逗自己开心,唱歌、跳舞……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庆祝。 王甜说,受父亲的影响,一家人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和轻松,父亲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大男孩儿。说着的时候,王甜含着眼泪翻出了手机里父亲发给自己的最后三条信息,这是王延辉在牺牲前最后发给女儿的信息:一条是催促女儿帮自己缴上党费,一条是叮嘱女儿多多练习业务,最后一条是告诉女儿,“爸爸明天就到家了!”

王延辉:演了一辈子英雄的英雄战士

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说: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法国的莫里哀在演完《无病呻吟》最后一幕后倒下,完成了他震惊世界的戏剧人生。2009年12月5日晚,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员王延辉突发心肌梗塞倒在舞台上,把生命定格在他钟爱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最后的音符里。   当晚9时15分,西安市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大礼堂里,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倾情指挥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把 50 周年院庆晚会推向高潮。他指挥的最后一个手势还未收回,90多公斤重的身躯就砰然倒地。而此时,舞台上一簇簇烟花喷涌绽放,宛如献给年仅55岁完美谢幕的生命礼赞。   噩耗传来,王延辉的许多战友沉浸在悲痛之中:他演了一辈子英雄,自己也努力做了一辈子英雄,最后的离世也是英雄般的悲壮。他经常说: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演员的最高荣耀是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

演了一辈子英雄的英雄战士——追记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

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说: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法国的莫里哀在演完《无病呻吟》最后一幕后倒下,完成了他震惊世界的戏剧人生。2009年12月5日晚,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员王延辉突发心肌梗塞倒在舞台上,把生命定格在他钟爱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最后的音符里。

当晚 9时 15 分,西安市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大礼堂里,国家一级演员王延辉倾情指挥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把 50 周年院庆晚会推向高潮。他指挥的最后一个手势还未收回,90多公斤重的身躯就砰然倒地。而此时,舞台上一簇簇烟花喷涌绽放,宛如献给年仅55岁完美谢幕的生命礼赞。

噩耗传来,王延辉的许多战友沉浸在悲痛之中:他演了一辈子英雄,自己也努力做了一辈子英雄,最后的离世也是英雄般的悲壮。他经常说: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演员的最高荣耀是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

“排练也是演戏,有十分力就不能用九分九”

也许你不认识王延辉,但是,如果你看过大型话剧《光照千秋》,一定难忘剧中戚继光的光辉形象;看过话剧《英雄战士》,一定会记得剧中的鲁副司令;看过话剧《老兵》,一定不会忘记里面的老兵王丙成;如果你喜欢唱歌,应当知道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有个“金牌指挥”……他们,都是王延辉。 出生在招远市的王延辉,从小喜欢吹拉弹唱。1970年12 月,16岁的他应征入伍后,积极参加部队业余演出,1978 年被选拔进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后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前卫话剧团,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

2001年夏天,王延辉扮演大型话剧《光照千秋》的主角戚继光,他的“行头”重 20 多公斤。剧组考虑到要反复排练,就为他准备了道具——铠甲是纸壳糊的,剑是竹片做的。

王延辉一看就火了,大吼道:“排练也是演戏,有十分力就不能用九分九!用这样的道具排练,能演出英雄的气概吗?”剧组只好让他披上真道具:铁打的头盔,铁片穿的铠甲,负重 20多公斤。每次排练完走下台,他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靴子里都倒出汗水,几次累得瘫倒在台上。

排练话剧《老兵》时,王延辉已经 40 多岁。剧中表现老兵王丙成谈恋爱的戏,剧情要求他背对观众跑上十几级台阶,在舞台高处和恋人相见。排练时,有人说他步履沉重,不像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在近两个小时的大戏里,这段戏总共不到1分钟,他却不肯轻易放过,每天早晚两次爬英雄山,在上百级台阶上跑上跑下,直到脚步轻盈起来。《 老兵》进京汇报演出获得成功,但王延辉总觉得还没有把王丙成爱海岛、爱岗位的精神演到位。《老兵》剧组到长山岛演出时,他专门到船运大队找到老兵的原型,白天跟着老兵们进船舱、修机器,晚上同老兵们一块睡工棚、拉家常。在离开海岛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老兵们跑上台抱着王延辉失声痛哭,不停地说:“你演得太好了,太像了!”

“对待艺术要精益求精,一个眼神不到位就可能影响一台戏。”入伍近 39 年来,王延辉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别人。

“演员最怕在台上光彩照人,台下见不得人”

台上,王延辉追求艺术上的至美;台下,追求品行上的至善。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演员最怕在台上光彩照人,台下见不得人。” 他的同事李唯、李学智、赵树森等介绍:身材魁梧、脸膛黝黑的王延辉,一直出演英雄人物。舞台下,他同样一身正气。走在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上了人行道,他会一把拉住人家,训斥道:“你怎么能在人行道上骑车!撞着人怎么办?”坐在饭店里,遇到吆五喝六猜拳行令的,他会上前制止人家:“这是公共场所!你们怎么能这样呢?”

“抢劫啦!有人抢劫啦!”有一次,走在济南八一立交桥上的王延辉突然听到有人喊叫,他顺着声音看到一名青年男子抢过一名妇女的手提包,朝着一条胡同跑去。1.83 米的王延辉想也没想就撒腿追去,眼看就要追上了,这名男子一眼瞥见,立马掏出一把尖刀,边跑边回身冲着王延辉恶声恶气地说道:“你再追,老子给你放血!”王延辉边跑边大声道:“我们军人趟地雷都不怕,还怕你个毛贼!快把包放下!”这名歹徒一看不好,把抢来的手提包扔向一边,仓皇逃窜。

王延辉勇敢正直的军人气概,为他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爱情。他妻子刘莉回忆说,1980年,她和王延辉相恋,8月的一个周末,两个人正在大明湖公园散步。听到有人喊“救命”,王延辉连外套也没脱,就一个猛子扎进湖水里,把落水妇女救上岸。

刘莉说,延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是军人,是党员,要讲形象!”近年来,王延辉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创作演出的作品先后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电视剧金星奖和飞天奖等十几个大奖,个人也7 次荣立三等功。不少地方单位给出丰厚报酬,邀请他商演或是加盟艺演,但都被他拒绝。他一直自豪地坚守着:“我是军人,是党员,要讲形象!我有个‘ 三不演’原则:组织不批准的不演,不是弘扬主旋律的不演,与为兵服务有冲突的不演。”

“只有新秀不断,文艺事业才能薪火相传”

“老王,你开玩笑吧,这仨生瓜蛋子能演主角?”团里讨论话剧《老兵》演员角色人选时,王延辉推荐了3名入团不久的新人,引起主创人员的担心。

“舞台上只有新秀不断,文艺事业才能薪火相传。咱们都是文艺老兵,要自觉培养年轻演员。”王延辉是个爱较劲的人,“ 我来辅导他们。”连续一个多月,他肩挑4个角色,从人物性格、形象、语言和心理的表达等多方面,一招一式地辅导、示范,3 名年轻人的演技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出色地完成角色塑造。在他的帮带下,这3 个年轻人逐渐成为骨干。

这些年,经王延辉培养和推荐的演员,不少人成了明星大腕,但他从不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直到王延辉过世后,曾导演、主演了电视剧《暗算》的柳云龙前来济南祭奠,大家才知道,王延辉还是他的启蒙老师。

在王延辉的追悼会上,柳云龙动情地说:“恩师不但教会了我演戏,更教会了我做人,我要像他一样恪守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忠诚践行者

2009年12月5日,经组织批准,王延辉参加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院庆演出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舞台上,享年55岁。王延辉同志用生命诠释了“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演员的最高境界是倒在为兵服务的舞台上”的崇高信念和价值追求。刘延东、徐才厚、李继耐和军区主要首长都作出重要批示,称赞王延辉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战士服务,为基层服务,用生命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现了部队文艺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价值取向。   王延辉同志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是名副其实、德艺双馨的军旅艺术家。他入伍39年来,始终坚持把基层视为事业的最高舞台,把为官兵服务视为永恒的追求,把毕生精力献给军队文艺事业。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