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彬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彬文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
出生 1974年10月
国籍 中国
母校 西安交通大学
职业 科研工作者

王彬文, 男,汉族,研究员,1974年10月生,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飞行器强度领域首席技术专家[2]、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科技委主任、结构冲击动力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振动、气动弹性、结构冲击和数字强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长期从事飞行器元件/组件/结构/系统的研究性、研制性和验证性强度实验工作,长期从事飞行器强度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能力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人物简介

现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科技委主任、创客空间总监。

兼任国家振动与状态监测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委航空领域专家、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强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结构冲击动力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企业联合会智慧企业推进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

历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管理创新部长、发展规划部部长、副所长、总工程师等职。

工程研制

主持完成26个飞行器型号的42项全机、218项部件和15万件元件实验任务,强度所荣获国家重大贡献奖。主持完成总体规划、基础能力、型号研保等多项国家重大能力建设项目,在歼 10 等飞机型号研制中荣获个人立功 8 次。

在大型客机C919研制中任强度试验联合指挥部总指挥。

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研制中任强度试验联合指挥部总指挥。

在大型客机C919研制中主持开创了全机强度物理试验与虚拟试验双线并行的新模式。

在大型客机C919研制中主持完成了国家大型客机全机强度实验室建设项目。

在中国飞机气候环境实验室建设中任现场总指挥和联合调试与验收试验总指挥。

2018年08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首播《大国鲲鹏》系列纪录片,在片中接受采访时全面讲述了运-20飞机研制中的强度使命和强度力量。

2018年12月,接受人民网《智者有言》节目第11期人物专访《强而有度,把好国产大飞机的门关》。

2019年07月,主持建设的中国飞机气候环境实验室顺利通过能力鉴定,并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全状态飞机实验室气候试验。

在新型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研制中任全机强度试验总指挥。

专业研究

主持完成各类重大预先研究课题 20 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报专利16项。主持完成国家重大能力建设项目6项,攻克了气候适应性、全机落震、双垂尾抖振、全机虚拟实验等世界性难题,达到国际一流。主持构建了一体两翼技术创新体系,规划了专业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强度专业的蓬勃发展。

2015年12月,主持组建的结构冲击动力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经评审揭牌成立。

2016年11月,在第十一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航空结构冲击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的大会报告。

2017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航空强度技术的发展与挑战》的大会报告。

2017年11月,主持策划和组织编著的"飞机强度技术丛书"第一批专著发布仪式在上海举行。

2018年04月,在中国航空报发表署名文章《论现代飞机强度之时代内涵和发展使命》,深刻阐述了现代飞机强度专业的新内涵、新趋势和新使命。

2018年11月,在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上作了题为《数字孪生的强度思考与实践》的大会报告。主持申报的“大型飞机研制强度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8年度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王彬文
王彬文

2019年04月,主持共建的商用航空发动机强度技术联合实验室在上海揭牌成立。

2019年08月,在“中国力学大会-2019”上作了题为《现代数字强度的航空探索与研究》的特邀报告。

2020年08月,在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航空疲劳技术进展与挑战》的大会报告。

技术产业

基于研究所专业技术体系和核心技术能力,按照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与价值同向的“三同原则”,研究提出了基础研究院所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理念,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战略机遇,制定了研究所“三融三通”的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近年来研究所改革发展实践证明“以航融航,服务大航空;以军融军,进军大防务;以军融民,支持大工业”的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动力强劲、融合互动深入、溢出效应显著。

2017年06月,为践行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发挥航空强度溢出效应,主持组建的上海秦耀航空试验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揭牌运营。2018年06月,上海秦耀航空试验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举办强度云平台上线运营典礼暨通用航空强度技术发展论坛。

管理创新

长期从事型号研制、预先研究和能力建设等科研管理工作,对基础研究院所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战略有一定的研究,近年来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 2 项、省部级管理创新成果奖 3 项。

主持申报的"基础科研院所一体两翼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8年04月中国企业报以《一体两翼为技术创新打造澎湃动力》为题,全面介绍了以“一个主线,两条回路,三点联动”为核心的“一体两翼”技术创新体系。

主持申报的"军工科研院所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荣获2017年度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主持申报的“军工科研院所基于三融三通的技术产业生态链构建”荣获2018年度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主持申报的“军工科研院所基于三融三通的军民融合技术产业生态链构建”荣获第二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荣誉表彰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省部级以上个人表彰10余次。

2019年06月,荣膺“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3]

2019年09月,荣获“第五届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4]

2019年12月,荣聘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首席科学家。

2020年01月,主持完成的“大型飞机研制强度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02月,领衔的飞行器振动冲击与噪声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2020年04月,领衔的航空结构冲击动力学技术创新团队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2020年05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5]

2020年09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荣膺第四届杰出工程师奖[6]

2021年01月,主持完成的“大型客机全机静力实验技术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01月,荣获“2020年度航空工业优秀领导干部”。

学术贡献

长期从事飞行器强度领域基础技术研究、核心能力攻关和重大型号研制工作。

作为航空结构冲击专业的开拓者,攻克了大型飞机结构坠撞、舰载机全机落震等世界性难题,使我国航空结构冲击动力学专业跃升至国际一流。

作为飞机结构振动专业的攻坚者,突破了复杂载荷动态疲劳评估、全速域地面颤振实验等核心技术,有力支持了先进战机结构动力学品质提升。

作为重大型号强度实验的指挥者,攻克了特殊边界与复杂载荷模拟、全机结构渐进式破坏分析等关键技术,首创了全机强度物理与虚拟实验并行融合新模式,化解了精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大挑战。

作为强度重大技术能力的建设者,创建了飞机气候适应性、高超声速飞行器多物理场耦合等国际前沿实验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数字强度理论体系的探索者,提出了数字孪生的广义内涵和行业定义,构建了基于确认与校验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强度体系,推进了数字化、虚拟化、融合化和智能化的研究。

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四代机、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等重大飞行器研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并延伸应用于航天、兵器、高铁、汽车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视频

强度所所长王彬文AG600飞机首飞寄语 2017年12月19日发布

2018珠海航展直播间: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所长 王彬文访谈 2018年11月08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