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肯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肯堂

人物简介


  王肯堂(1549—1613),字宇泰,一字损仲,又字损庵,号念西居士,又号郁冈斋主,江苏金坛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

人物经历

[1]
  王肯堂从小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王樵,字明远,明嘉靖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右都御史等职,卒赠太子少保,谥恭简,在《明史》中有记载。王樵与其子肯堂思想主张不同,他专重举子业,倡政事,兴改革,但肯堂不愿子承父业,一心行医治病,其父以行医妨碍举业,大加反对,严禁肯堂继续行医,而肯堂不愿放弃,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医学。其治学严谨,著书立说,深造有得,医术精湛,闻名于世。肯堂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病家不分贵贱贫富,一心救治,对一些束手无策的重病患者,凡来求诊者无不立应,毫无厌烦之心。在他的医书中还专门写了“医家五戒”、“医家十要”,为从医者制定了行医守则,在中国医德史上非常有影响。

医学著作

[2]
  王肯堂善于积累经验,著述颇丰:
  《证治准绳》(又作《六科证治准绳》,44卷,历时11年完成,这是他对中医学最大贡献的一部著作,该书博涉古今,论述详实,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杂病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伤寒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女科证治准绳六部。所述病证皆以证治为主,涉及病种极为广泛,不仅综述了历代著名医家的治疗经验,并根椐自己的从医经验,阐述本人见解,诊断精准,治疗方法详细,通俗易懂,用药遣方实用,受到后世医家的一致好评,被公认为“博而不杂,详而有要”,“以致300年来承学之士奉《六科证治准绳》为宝山玉海”,流传极广。
  《医镜》共4卷,为医学入门书。本书为王肯堂所撰写,后经张玄暎、蒋仪用校订刊行,故蒋仪用说:“宇泰先生,发明医理,著述行世,式从已久,门下订疑问难,盖多其徒,但理学渊微,卷帙浩淼,学人苦无津梁,先生手示此编,指其大要,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证用药,真昭彻如镜,遂以医镜名编。”这也可说是《医镜》书名由来。全书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五官科,每病都是先立论阐述其理,后列药例治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医辨》亦名《王宇泰医辨》,共3卷,署名王肯堂撰。从书中序言推测,该书为后人整理编纂王肯堂的经验而成,序中说:“予尝搜索先考橘轩翁平生抄录,得王肯堂医论摘抄数十叶,读之,其中颇多要语良方,但憾未见全书。顷书坊人携来一书请序,题曰《王宇泰医辨》。”
  《医论》亦称《肯堂医论》,共3卷,注明王肯堂撰写。一卷、二卷为明•殷仲春订正,清•顾金寿评;三卷为明•高杲订正,清•顾金寿评。
  《灵兰要览》,共2卷,由王肯堂撰写,顾金寿评订。《灵兰要览》原为王肯堂手书秘本,其中不少医案在王肯堂的《郁冈斋笔尘》中可以看到,后清雉皋、顾晓澜求得秘本,“欲广济宇内,不秘帐中,”于庚辰年间,重订刊行于世。
  《胤产全书》又名《妇人胤产良方》,共4卷,王肯堂编著。张受孔序说:“过金坛怀之,以质宇泰王公,并得王公手录,远文梓之,名曰《胤产全书》”。
  《胎产证治》原为王肯堂著,岳昌源重订。岳昌源系清代著名医家,字鲁山,号泗庵,浙江吴兴人氏,医术精湛。曾删补修改历代名医著作,包括删补王肯堂《医镜》,重订《胎产证治》等。
  《郁冈斋医学笔尘》共2卷。原为王肯堂从医时的随记笔录,内容十分丰富,尚未整理,后由秦伯未、钱季寅选辑修订。本书选辑于《郁冈斋笔尘》,书中涉及诗文、书画、天文、历法、名物、禅理等内容,其中医药方面的内容占了总篇幅的1/3,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
  《医学穷源集》,共2卷,原为王肯堂从医时的实录,他作稍事整理,后世医家殷宅心及他的门人记录王肯堂医案,再辑整理,实为6卷。以诊年归类,如卷3:木运年,包括壬子、丁已、壬戍三年;卷4:火运年,包括癸丑、戊午、戊癸年;卷5列土运年,包括甲寅、已未、金运年乙卯、庚申;卷6列水运年,辛亥、丙辰、辛酉和水运续编丙寅等。此书是医案专著,以运气流年对医案进行整理分类,编撰方法与前面之书大有不同,在医案著作编写中独具一格。

学术思想

[3]
  注疏伤寒,博采众长
  王肯堂精研伤寒达30年之久,造诣颇深,学术上不怀偏见,兼收并蓄诸家之长,又有独特见解。注疏《伤寒论》,是《伤寒准绳》的特点之一。他从浩如烟海的医学名著中精心选择了30余家学说,如著名医家成无己、朱肱、王海藏、吴绶、张兼善、赵嗣真、云岐子、戴元礼、李东垣、朱丹溪等摘用次数更多,对有临床实用、论述精辟的文章,更是大篇幅的引用。如王履《医经溯回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以及《伤寒温病热病说》,论寒温异同,仲景立法旨趣公允,肯堂非常赞赏,全文辑录引用。如《伤寒准绳•发热》篇,收辑了“宋元诸贤表证发热治例”,详列张洁古、王海藏、吴绶、韩祗和等关于表证发热之论述、治法、方药等。特别珍贵的是,王肯堂的书中引用了一些已亡佚的重要资料,比如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原书已佚,无从考证原始资料,而在王肯堂的《伤寒准绳》中有8处引用了该书资料,尤以“韩祗和和解因时法”收录最为详尽,列证有六种,附调脉汤、薄荷汤、防风汤、香芎汤、发表汤、七物柴胡汤、解肌汤等15首方剂,王肯堂《伤寒准绳》一书有大量的节录,使张仲景学术精旨能明于诸贤著作之中,这对研究明及明以前的《伤寒论》学说提供了方便。
  王肯堂注释《伤寒论》是以义训方法为主,采用串解原文大意方式。一般是先列仲景原文,其次采用后贤注疏意义较胜者,加以串解。遇有他人注语尚不能明白,或有舛误者,则附以自己的注释。王肯堂释论多能切中肯綮,迥发前人之未备。《伤寒准绳》在条文分类上也有其独特之处,而《医镜•伤寒》则串讲六经,条理清晰,类证详尽。王肯堂认为,王叔和编撰的《伤寒论》标三阳三阴篇,较为合理。三阳篇中,凡张仲景曰太阳病者入太阳篇,曰阳明病者入阳明篇,曰少阳病者入少阳篇。在三阴篇中同,亦按三阳之例,太阴、少阴、厥阴之名入其篇。对张仲景不称为三阳三阴之名者,但曰伤寒某病者,则用某方主之,而难分其篇者,则病属阳证,为发热、结胸、痞气、蓄血、衄血之类者,皆归于太阳篇;病属阴证者,如厥逆、下利、呕吐之类者,皆归于厥阴篇。惟燥屎及屎硬、便结等证,虽不称名也独入阳明篇。王肯堂辑录《伤寒论》原文时,打乱了成注本和宋本的条文顺序,悉因楼英《医学纲目•伤寒部》之编次方法。列六经正病在前,而次合病并病、汗吐下诸坏病于后,其次之以四时感异气而变者,及妇婴伤寒。在每经之中,以主症统领之。每类之中,先备列仲景原文,再附以后贤续法或肯堂注疏,既赅括百家,又不相淆杂。所以《伤寒准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类证研究方法。
  内科杂病,医界灵秀
  王肯堂对内科杂病的研究非常深入,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所撰写的著作,也大多是临床实践的总结。如杂病著作《杂病证治准绳》、《医辨》、《医镜》、《灵兰要览》、《郁冈斋医学笔尘》,除《杂病证治准绳》有部分内容是理论研究外,其余著作都是临床经验总结。
  王肯堂治疗疾病有着鲜明的特色,他能从实践中寻求理论的支撑,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也不拘泥于现成的方药和方法,且能自制很多方药、膏剂,后世医家称王肯堂为医界灵秀。王肯堂治疗内伤杂病,先辨虚实,首肯脾肾。患脾虚之疾,补脾不应者,当补其肾,这是王肯堂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他说:“今人只知脾胃当补,补之不应则补其母,如时足矣。而不知更有妙处,而医家所谓脾为太阴湿土,湿之一字分明,土金赖水为用也。故曰补脾必先补肾,肾精不足又须补之以味。古人云补脾不若补肾,又云补肾不若补脾,二言各有妙理,不可偏废也。”又如气滞之为病,常先从肾治。王肯堂认为:气机郁滞不仅在肝,也有因肾经亏虚不足所致者,对此王肯堂也有所述:“肾间动气,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房劳过度,或禀受素弱,肾经不足,气无管束,遂生郁滞,是生诸痰。”
  外科验证,内外兼治
  王肯堂在外科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于他善于总结经验。主要著作是《疡医证治准绳》,此外《医镜》、《灵兰要览》中也有部分外科诊治内容。
  在论述痈与疽、疮与疡时,认为形状和外表不同,疾病反应也不同。王肯堂以三因学说来分析研究痈疽的发生原因,认为外因应以运气来解释,可由四种原因引起:一曰火热助心为疮,《内经》“少阴所至为疮疹;”“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甚则疮疡;”“少阴司天之政,初之气,寒乃始,阳气郁,炎暑将起,中外疮疡”等;二曰寒邪伤心为疮疡,《内经》“太阳司天之政,三之气,寒气行,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发为痈疽,病本于心;”“阳明司天之政,四之气,寒雨降,民病痈肿疮疡是也;”三曰燥邪伤肝为疮疡,诚如《内经》“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疮疡痤痈,病本于肝是也;”四曰湿邪疮疡,诚如《内经》“太阴司天,湿气变物,甚则身后痈;”“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是也”。此四条,属于天行时气范围。其内因者,王肯堂认为:不论痈疽、瘰疬,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诚如《内经》“气宿于经络,与血俱涩而不行,壅结为痈疽。”不言热之所作而后成痈者,此乃因喜怒忧思所郁而成也。治之以远志酒、独胜散,兼以五志相胜之理,如怒胜思之类是也。内因所致痈疽,多为七情太过,五志过极,气机不畅,火邪偏盛,气郁血瘀而成。不内外因者,则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荣气不从,逆于肉里,《内经》所谓“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更为持虚;”“东方之域,鱼盐之地,其民食鱼嗜咸,安其去,美其食,鱼热中,咸胜血,故其民黑色疏理,其病为痈疽”。以上所说既不离《内经》和历代医家观点,又有自己独特见解。
  王肯堂认为,治疗痈疽外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内外兼治,方能有效。对外治之灸法,认为疮疡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自内而出者宜灸。
  儿科病证,审侯独到
  《幼科证治准绳》专门论述儿科疾病和用药处方,在《医镜》中也有关于小儿疾病专篇。对小儿疾病的诊治,王肯堂最为关注小儿指纹,认为:小儿怀抱之时,虽有所苦,而不能言,又不能指其所苦之处。欲诊其脉,则骸骨短小,气血未定,寸关尺又何以区分?浮中沉三取更难分别,故小儿之诊断难于大人。只有诊察虎口之脉,可以为验。同时,还必须结合其他望诊。
  妇科论治,医验纯熟
  在历代医家中,王肯堂是一位全科医生。据史书记载,乡邻妇人有妇科疾病,多找他诊察,效果亦佳。在妇科方面,他积累了很多经验,成就了很多著述,如《女科证治准绳》、《胤产全书》、《胎产证治》等,此外,在他的著作《医镜》中也有妇科的专篇论述。

参考来源

  1. 周祖贻,谭达全,刘锐. 明代医家王肯堂医学成就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0(09):134-139. 
  2. 周祖贻,谭达全,刘锐. 明代医家王肯堂医学成就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0(09):134-139. 
  3. 周祖贻,谭达全,刘锐. 明代医家王肯堂医学成就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0(09):1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