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肯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肯堂

人物簡介


  王肯堂(1549—1613),字宇泰,一字損仲,又字損庵,號念西居士,又號郁岡齋主,江蘇金壇人,明代著名的醫學家。

人物經歷

[1]
  王肯堂從小出生於官宦之家,其父王樵,字明遠,明嘉靖進士,歷任刑部員外郎、右都御史等職,卒贈太子少保,諡恭簡,在《明史》中有記載。王樵與其子肯堂思想主張不同,他專重舉子業,倡政事,興改革,但肯堂不願子承父業,一心行醫治病,其父以行醫妨礙舉業,大加反對,嚴禁肯堂繼續行醫,而肯堂不願放棄,仍孜孜不倦地學習醫學。其治學嚴謹,著書立說,深造有得,醫術精湛,聞名於世。肯堂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對病家不分貴賤貧富,一心救治,對一些束手無策的重病患者,凡來求診者無不立應,毫無厭煩之心。在他的醫書中還專門寫了「醫家五戒」、「醫家十要」,為從醫者制定了行醫守則,在中國醫德史上非常有影響。

醫學著作

[2]
  王肯堂善於積累經驗,著述頗豐:
  《證治準繩》(又作《六科證治準繩》,44卷,歷時11年完成,這是他對中醫學最大貢獻的一部著作,該書博涉古今,論述詳實,內容豐富,其中包括雜病證治準繩、雜病證治類方、傷寒證治準繩、瘍醫證治準繩、幼科證治準繩、女科證治準繩六部。所述病證皆以證治為主,涉及病種極為廣泛,不僅綜述了歷代著名醫家的治療經驗,並根椐自己的從醫經驗,闡述本人見解,診斷精準,治療方法詳細,通俗易懂,用藥遣方實用,受到後世醫家的一致好評,被公認為「博而不雜,詳而有要」,「以致300年來承學之士奉《六科證治準繩》為寶山玉海」,流傳極廣。
  《醫鏡》共4卷,為醫學入門書。本書為王肯堂所撰寫,後經張玄暎、蔣儀用校訂刊行,故蔣儀用說:「宇泰先生,發明醫理,著述行世,式從已久,門下訂疑問難,蓋多其徒,但理學淵微,卷帙浩淼,學人苦無津梁,先生手示此編,指其大要,令一披覽,而曉然於辨證用藥,真昭徹如鏡,遂以醫鏡名編。」這也可說是《醫鏡》書名由來。全書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以及五官科,每病都是先立論闡述其理,後列藥例治療,簡明扼要,一目了然,重點突出。
  《醫辨》亦名《王宇泰醫辨》,共3卷,署名王肯堂撰。從書中序言推測,該書為後人整理編纂王肯堂的經驗而成,序中說:「予嘗搜索先考橘軒翁平生抄錄,得王肯堂醫論摘抄數十葉,讀之,其中頗多要語良方,但憾未見全書。頃書坊人攜來一書請序,題曰《王宇泰醫辨》。」
  《醫論》亦稱《肯堂醫論》,共3卷,註明王肯堂撰寫。一卷、二卷為明•殷仲春訂正,清•顧金壽評;三卷為明•高杲訂正,清•顧金壽評。
  《靈蘭要覽》,共2卷,由王肯堂撰寫,顧金壽評訂。《靈蘭要覽》原為王肯堂手書秘本,其中不少醫案在王肯堂的《郁岡齋筆塵》中可以看到,後清雉皋、顧曉瀾求得秘本,「欲廣濟宇內,不秘帳中,」於庚辰年間,重訂刊行於世。
  《胤產全書》又名《婦人胤產良方》,共4卷,王肯堂編著。張受孔序說:「過金壇懷之,以質宇泰王公,並得王公手錄,遠文梓之,名曰《胤產全書》」。
  《胎產證治》原為王肯堂著,岳昌源重訂。岳昌源系清代著名醫家,字魯山,號泗庵,浙江吳興人氏,醫術精湛。曾刪補修改歷代名醫著作,包括刪補王肯堂《醫鏡》,重訂《胎產證治》等。
  《郁岡齋醫學筆塵》共2卷。原為王肯堂從醫時的隨記筆錄,內容十分豐富,尚未整理,後由秦伯未、錢季寅選輯修訂。本書選輯於《郁岡齋筆塵》,書中涉及詩文、書畫、天文、曆法、名物、禪理等內容,其中醫藥方面的內容占了總篇幅的1/3,其中有不少獨到見解。
  《醫學窮源集》,共2卷,原為王肯堂從醫時的實錄,他作稍事整理,後世醫家殷宅心及他的門人記錄王肯堂醫案,再輯整理,實為6卷。以診年歸類,如卷3:木運年,包括壬子、丁已、壬戍三年;卷4:火運年,包括癸丑、戊午、戊癸年;卷5列土運年,包括甲寅、已未、金運年乙卯、庚申;卷6列水運年,辛亥、丙辰、辛酉和水運續編丙寅等。此書是醫案專著,以運氣流年對醫案進行整理分類,編撰方法與前面之書大有不同,在醫案著作編寫中獨具一格。

學術思想

[3]
  註疏傷寒,博採眾長
  王肯堂精研傷寒達30年之久,造詣頗深,學術上不懷偏見,兼收並蓄諸家之長,又有獨特見解。註疏《傷寒論》,是《傷寒準繩》的特點之一。他從浩如煙海的醫學名著中精心選擇了30餘家學說,如著名醫家成無己、朱肱、王海藏、吳綬、張兼善、趙嗣真、雲岐子、戴元禮、李東垣、朱丹溪等摘用次數更多,對有臨床實用、論述精闢的文章,更是大篇幅的引用。如王履《醫經溯回集》、張仲景《傷寒立法考》以及《傷寒溫病熱病說》,論寒溫異同,仲景立法旨趣公允,肯堂非常讚賞,全文輯錄引用。如《傷寒準繩•發熱》篇,收輯了「宋元諸賢表證發熱治例」,詳列張潔古、王海藏、吳綬、韓祗和等關於表證發熱之論述、治法、方藥等。特別珍貴的是,王肯堂的書中引用了一些已亡佚的重要資料,比如韓祗和的《傷寒微旨論》原書已佚,無從考證原始資料,而在王肯堂的《傷寒準繩》中有8處引用了該書資料,尤以「韓祗和和解因時法」收錄最為詳盡,列證有六種,附調脈湯、薄荷湯、防風湯、香芎湯、發表湯、七物柴胡湯、解肌湯等15首方劑,王肯堂《傷寒準繩》一書有大量的節錄,使張仲景學術精旨能明於諸賢著作之中,這對研究明及明以前的《傷寒論》學說提供了方便。
  王肯堂注釋《傷寒論》是以義訓方法為主,採用串解原文大意方式。一般是先列仲景原文,其次採用後賢註疏意義較勝者,加以串解。遇有他人注語尚不能明白,或有舛誤者,則附以自己的注釋。王肯堂釋論多能切中肯綮,迥發前人之未備。《傷寒準繩》在條文分類上也有其獨特之處,而《醫鏡•傷寒》則串講六經,條理清晰,類證詳盡。王肯堂認為,王叔和編撰的《傷寒論》標三陽三陰篇,較為合理。三陽篇中,凡張仲景曰太陽病者入太陽篇,曰陽明病者入陽明篇,曰少陽病者入少陽篇。在三陰篇中同,亦按三陽之例,太陰、少陰、厥陰之名入其篇。對張仲景不稱為三陽三陰之名者,但曰傷寒某病者,則用某方主之,而難分其篇者,則病屬陽證,為發熱、結胸、痞氣、蓄血、衄血之類者,皆歸於太陽篇;病屬陰證者,如厥逆、下利、嘔吐之類者,皆歸於厥陰篇。惟燥屎及屎硬、便結等證,雖不稱名也獨入陽明篇。王肯堂輯錄《傷寒論》原文時,打亂了成注本和宋本的條文順序,悉因樓英《醫學綱目•傷寒部》之編次方法。列六經正病在前,而次合病並病、汗吐下諸壞病於後,其次之以四時感異氣而變者,及婦嬰傷寒。在每經之中,以主症統領之。每類之中,先備列仲景原文,再附以後賢續法或肯堂註疏,既賅括百家,又不相淆雜。所以《傷寒準繩》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類證研究方法。
  內科雜病,醫界靈秀
  王肯堂對內科雜病的研究非常深入,有着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其所撰寫的著作,也大多是臨床實踐的總結。如雜病著作《雜病證治準繩》、《醫辨》、《醫鏡》、《靈蘭要覽》、《郁岡齋醫學筆塵》,除《雜病證治準繩》有部分內容是理論研究外,其餘著作都是臨床經驗總結。
  王肯堂治療疾病有着鮮明的特色,他能從實踐中尋求理論的支撐,審證求因,治病求本,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也不拘泥於現成的方藥和方法,且能自制很多方藥、膏劑,後世醫家稱王肯堂為醫界靈秀。王肯堂治療內傷雜病,先辨虛實,首肯脾腎。患脾虛之疾,補脾不應者,當補其腎,這是王肯堂的一個重要經驗總結。他說:「今人只知脾胃當補,補之不應則補其母,如時足矣。而不知更有妙處,而醫家所謂脾為太陰濕土,濕之一字分明,土金賴水為用也。故曰補脾必先補腎,腎精不足又須補之以味。古人云補脾不若補腎,又雲補腎不若補脾,二言各有妙理,不可偏廢也。」又如氣滯之為病,常先從腎治。王肯堂認為:氣機郁滯不僅在肝,也有因腎經虧虛不足所致者,對此王肯堂也有所述:「腎間動氣,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房勞過度,或稟受素弱,腎經不足,氣無管束,遂生郁滯,是生諸痰。」
  外科驗證,內外兼治
  王肯堂在外科方面的貢獻,主要是在於他善於總結經驗。主要著作是《瘍醫證治準繩》,此外《醫鏡》、《靈蘭要覽》中也有部分外科診治內容。
  在論述癰與疽、瘡與瘍時,認為形狀和外表不同,疾病反應也不同。王肯堂以三因學說來分析研究癰疽的發生原因,認為外因應以運氣來解釋,可由四種原因引起:一曰火熱助心為瘡,《內經》「少陰所至為瘡疹;」「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甚則瘡瘍;」「少陰司天之政,初之氣,寒乃始,陽氣鬱,炎暑將起,中外瘡瘍」等;二曰寒邪傷心為瘡瘍,《內經》「太陽司天之政,三之氣,寒氣行,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發為癰疽,病本於心;」「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民病癰腫瘡瘍是也;」三曰燥邪傷肝為瘡瘍,誠如《內經》「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瘡瘍痤癰,病本於肝是也;」四曰濕邪瘡瘍,誠如《內經》「太陰司天,濕氣變物,甚則身後癰;」「太陰之勝,火氣內郁,瘡瘍於中,流散於外是也」。此四條,屬於天行時氣範圍。其內因者,王肯堂認為:不論癰疽、瘰癧,不問虛實寒熱,皆由氣鬱而成,誠如《內經》「氣宿於經絡,與血俱澀而不行,壅結為癰疽。」不言熱之所作而後成癰者,此乃因喜怒憂思所郁而成也。治之以遠志酒、獨勝散,兼以五志相勝之理,如怒勝思之類是也。內因所致癰疽,多為七情太過,五志過極,氣機不暢,火邪偏盛,氣鬱血瘀而成。不內外因者,則認為過食肥甘厚味,榮氣不從,逆於肉里,《內經》所謂「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更為持虛;」「東方之域,魚鹽之地,其民食魚嗜咸,安其去,美其食,魚熱中,咸勝血,故其民黑色疏理,其病為癰疽」。以上所說既不離《內經》和歷代醫家觀點,又有自己獨特見解。
  王肯堂認為,治療癰疽外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內外兼治,方能有效。對外治之灸法,認為瘡瘍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自內而出者宜灸。
  兒科病證,審侯獨到
  《幼科證治準繩》專門論述兒科疾病和用藥處方,在《醫鏡》中也有關於小兒疾病專篇。對小兒疾病的診治,王肯堂最為關注小兒指紋,認為:小兒懷抱之時,雖有所苦,而不能言,又不能指其所苦之處。欲診其脈,則骸骨短小,氣血未定,寸關尺又何以區分?浮中沉三取更難分別,故小兒之診斷難於大人。只有診察虎口之脈,可以為驗。同時,還必須結合其他望診。
  婦科論治,醫驗純熟
  在歷代醫家中,王肯堂是一位全科醫生。據史書記載,鄉鄰婦人有婦科疾病,多找他診察,效果亦佳。在婦科方面,他積累了很多經驗,成就了很多著述,如《女科證治準繩》、《胤產全書》、《胎產證治》等,此外,在他的著作《醫鏡》中也有婦科的專篇論述。

參考來源

  1. 周祖貽,譚達全,劉銳. 明代醫家王肯堂醫學成就研究[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30(09):134-139. 
  2. 周祖貽,譚達全,劉銳. 明代醫家王肯堂醫學成就研究[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30(09):134-139. 
  3. 周祖貽,譚達全,劉銳. 明代醫家王肯堂醫學成就研究[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30(09):1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