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吉林烈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顺,男,吉林省人,1914出生,汉族。烈士。
1947年1月入伍,在四平市-双辽市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二十一师六十一团担任排长,于1947英勇牺牲。
王顺烈士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
目录
东北民主联军简介
东北民主联军由东北人民自治军发展而来,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基础。[2]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 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3]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三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
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总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总司令,肖劲光任第三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1月2日,任命周保中为第三副总司令,肖劲光改任第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6日,国民党军攻占山海关,打开通往东北的陆上通道。同年12月至1946年1月,陆续增兵加紧进攻东北。这时,隐藏在东北人民自治军新发展部队中的坏分子和收编的土匪武装纷纷叛变,各部队员额普遍减少。1946年1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总司令,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肖劲光兼任第一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市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到1946年3月,全区歼灭土匪7万余人。在这期间,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
东满(吉辽)军区:周保中任司令员,林枫任政治委员,辖通化、吉东、辽北军区(通化军区辖由原辽东军区通化支队改编的杨靖宇支队、由朝鲜义勇军南满第1支队改编的李洪光支队;吉东军区辖2个警备旅;辽北军区辖2个军分区)和永吉、吉北军分区,并指挥由东北挺进纵队改编的第7纵队,辖第19、第20旅,由山东解放军第2 师改编的第22、第23旅,由原吉林军区部队组建的第24旅。
西满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治委员,辖嫩南、辽西军区,并指挥新四军第3师(欠第7旅)。(嫩南军区辖洮安、扶余、安达支队;辽西军区辖5个军分区和保安第1旅;新四军第3师辖第8、第10旅和独立旅。)
南满军区:程世才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辖安东、辽宁军区和辽南军分区,并指挥东北民主联军第3、第4纵队。(安东军区辖第3、第4军分区和安东保安司令部、安东保安纵队;辽宁军区辖第1、第2、第3军分区,3月辽宁军区撤销。)
北满军区:高岗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辖松江、合江、嫩江、北安军区,并指挥山东解放军第7师和第359旅。(松江军区辖哈东、哈南军分区;合江军区辖第1、第2军分区和哈北军分区;嫩江军区辖4个军分区和2个警备旅,1月,所属第4军分区编成嫩南军区,调归西满军区建制;北安军区辖黑河军分区和3个警备旅;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旅。)4月,成立牡丹江军区,辖3个支队及直属炮兵团,归北满军区建制,同月,改称绥宁军区,6月撤销,部队分别编为合江军区第1军分区和东安军分区。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接指挥山东解放军第1师和新四军第3师第7旅。
6月,中央军委决定对东北民主联军领导人进行调整,林彪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周保中、吕正操、肖劲光任副总司令,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任副政治委员,肖劲光兼任第一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后因情况变化,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又逐步集中主力,进行了为时1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万余人,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气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谈判。
四平保卫战后,东北解放区面积大大缩小,除北满外,大部陷入国军之手。这时,东北民主联军除留第3、第4纵队于南满地区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大部转至北满地区休整,各级军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原归军区指挥的野战部队大部分划归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接指挥。[4][5]
参考文献
- ↑ 王顺烈士,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321703034 ,本馆由[ 天堂使者创建于2010年05月30日]
- ↑ 东北民主联军 .铁血网 引用日期2016-07-15
- ↑ 钟占兴,沈兆璜.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组织沿革[J].军事历史,1994(2).47-51.
- ↑ 东北秋季攻势:东北民主联军彻底掌握了战场主动 .趣历史 引用日期2016-07-15
- ↑ 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兵团部队编制 .中华网 引用日期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