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鹏(品酒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品酒师王鹏(个人脸书)

王鹏 (Paul Wang, 1979年 - ) 出生于台北,学生时代便投身葡萄酒界。王鹏利用自己的外语专长,自学出身,主要研究方向为葡萄酒品饮与啤酒品饮。2007年获得台湾法国食品协会(SOPEXA Taïwan)推荐,出国接受培训,成为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院国际认证讲师(Accredited Bordeaux Wine Educator, L’Ecole du vin de Bordeaux, C.I.V.B.),目前也是法国食品协会合作讲师、金色三麦品饮顾问。

王鹏曾考取国立政治大学俄国语文学系硕士班与国立中央大学法国语文学系硕士班,在学进修期间,凭著自学的酒类知识与技术,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进入酒界工作。王鹏曾在知名酒商任职五年,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几年间,与法国食品协会合作密切,并受到前辈讲师赏识与提拔,渐渐成为国内年轻一代的葡萄酒讲师。王鹏在酒界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者、演讲者,每每让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更巧妙地结合自己所爱与所学,将文艺批评与审美的概念运用在品饮评论上,将翻译理论实际运用在风味语汇的文字译介与文化传递,他不仅学有专精,并乐于分享丰硕的成果,因此,王鹏也是一位酒类文化工作者。

台湾品酒师王鹏(个人脸书)

从王鹏的著作与出版品,可以看出他的研究兴趣在品饮,并旁及相关审美与文化议题。2007年六月九日宣读于立政治大学外语学院翻译中心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法语葡萄酒结构语汇的汉译〉,是国内第一篇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是他准备翻译《葡萄酒的风味》(Le Goût du vin)品饮专书的序曲。他的专书《比利时啤酒:品饮与风味指南》(Belgian Beers: A Guidebook on Beer-Tasting and Flavours)是华语世界第一本相关著作;内容触及许多当代深刻议题的纪录片《葡萄酒世界》(Mondovino),则是王鹏花费两年时间游说片商引进台湾,并亲自翻译的作品。他曾应《联合文学》之邀,撰写〈酒与墨:探求一套研究文学中葡萄酒的方法〉,其他散文作品包括〈我们对于一瓶酒的三种态度〉、〈应该将饮酒的层次提升至心灵的高度〉与〈让葡萄酒贴近大众的关键〉等,这些散文内容都显现出他对品饮、审美、修养与文化议题的关注。在王鹏的身上,品饮更像是一种形而上的省思与生活态度,而不只是形而下的动作技巧,这也是王鹏最与众不同的一面。

台湾品酒师王鹏(个人脸书)


王鹏拥有丰富的教学与演讲经验,条理清晰、语言活泼,目前受邀于台湾酒研学院担任客座讲师,负责波尔多葡萄酒、啤酒与品饮等专题课程。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酒类专家王鹏,那或许会是“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一种具有多领域、多面向的兴趣和专业,无法用现有观念、规范加以概括的新趋势人才。他会击剑、骑自行车,懂化学、生理学,通晓多国语言,念过外交,对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也相当熟悉;他是品酒师,也是即席口译,更致力于讲课、翻译、著述等酒类文化教育工作。

目前除了国内相关活动少不了他,王鹏也经常飞来飞去,担任国际酒类竞赛的评审,近期他就要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啤酒挑战赛(Brussels Beer Challenge)”、慕尼黑“欧洲啤酒之星”(European Beer Star)担任评委,成为这些赛事创办以来唯一的台湾籍评审,备受国际肯定。

王鹏:“国高中时期,英文就是我最喜欢的科目,当时甚至计画以后要当英文老师。”热爱语言学习的王鹏,对英语的兴趣也延伸到了其他外语,王鹏:“升大学前的暑假刚好无所事事,就去法国在台协会附设的语言中心学习法语,也因此开始接触法国文化、爱上葡萄酒。”

念政大俄语系(现已改为斯拉夫语文学系)时,王鹏一方面辅修外交,二方面还持续修习阿拉伯文、德文等多种外语;大四那年,他通过甄试到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当了一年的交换学生。王鹏:“在法国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原文著作,还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品尝到各式各样的葡萄酒,让我眼界大开,也逐渐奠定了自己想往这条路发展的想法。”

多语专长成了王鹏探索世界的利器,能直接阅读原文著作,让他的知识来源与其他人不一样,思考逻辑和表达方式也更灵活,解说方式总能令客户耳目一新。久而久之,他整合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成为一位难以被取代的酒类专家。

王鹏回忆刚入行成为品酒师时,年仅24岁,面对年岁、阅历及社经地位都较他更资深的葡萄酒爱好者,压力著实不轻,然而他坚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总是做足功课,力求解说清晰、论述有据,反而让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最终他们都成了我的活广告!”

丰富的国际经验,让王鹏对欧美酒业有了入微的观察,他分享:“像德国有慕尼黑十月啤酒节、法国有波尔多葡萄酒节,都会吸引各地的酒类爱好者共襄盛举。”他进一步分享,“他们的文化产业,不只在设计、贩售实体商品,也在创造想像、刺激渴望、营造群众活动与文化氛围。”

回归到台湾的产业现况,王鹏指出:“台湾的优势是进口酒类的品项繁多、售价也合理,消费者很容易接触。”然而,酿造产业链还不成熟、法规不利、民众品味素养不足、社会眼光也不够友善,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王鹏虽然擅长多国语言,但他却特别强调:“不管是培养国际观或创意思考能力,都还是要从我们的母语──中文开始。”他认为,母语是训练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有这些基础,才能够进一步去理解、吸收不同文化的长处,产生新的火花。”

他也建议,别一味去揣测“这个世界需要怎样的人才”,尤其是想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年轻人,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何谓竞争力”:“不见得要比别人强,而要跟别人不一样”。他鼓励大家多方探索,“试著跨界整合自己的特质、兴趣和专长,创造出难以取代的个人价值,你的竞争力就会是满分!”


著作

  • 《比利时啤酒:品饮与风味指南》(Belgian Beers: A Guidebook on Beer-Tasting and Flavours)
  • 〈酒与墨:探求一套研究文学中葡萄酒的方法〉

散文作品

  • 〈我们对于一瓶酒的三种态度〉
  • 〈应该将饮酒的层次提升至心灵的高度〉
  • 〈让葡萄酒贴近大众的关键〉


影片

跟王鹏一起喝德国小麦啤酒 作者:PaulPengWang


〈金门高粱酒:调饮与风味游戏〉 作者:PaulPengWang
爱盲学院品酒讲座实况录影(1)〈如何执杯与嗅闻白兰地〉 作者:PaulPengWang


Essential Guide on Chinese Baijiu- What is Aroma Type? How this concept helps in my tasting? 作者:PaulPengWang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