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珠郎娘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珠郎娘美
來自知乎的圖片
珠郎娘美

中文名稱 :珠郎娘美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Ⅰ-73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珠郎娘美》是貴州侗戲作品。清末,貴州省從江縣侗族戲師梁耀庭、梁少華根據貴州侗族聚居地區流傳的珠郎娘美故事與民間敘事歌,改編成侗戲劇本。2008年6月7日,珠郎娘美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珠郎娘美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主要內容

  •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長春電影製片廠以榕江車江清代美女娘美的真實愛情故事為題材,拍攝上映了黔劇舞台藝術片《秦娘美》後,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多年來,眾多遊客在錦繡侗鄉車江古榕群下流連忘返時,不約而同地將眼光投向這位美麗如仙的侗家姑娘,並對她的驚天愛情悲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清道光年間,口寨有一位勤勞聰慧又美麗如仙的侗族姑娘,名叫娘美。與口寨遙遙相望的朵帕寨上,有個聰穎俊秀的孤兒名珠郎,小名秀郎。兩家田地相連,在共同的勞動中,兩人結成一對戀人。可是,娘美的母親卻將她許配給定達寨的舅家人,後來,竟將她鎖在房中不准出來,並準備強行將娘美完婚。珠郎得知娘美被關後,氣憤不已。但自己勢孤力單,只好每天晚上徘徊在娘美房前屋後,不知如何是好。農曆四月十八日,即距舅家來娶親的前三天深夜,娘美趁母親熟睡之機,打破窗戶,跳出房間,與肝腸寸斷的珠郎相會,兩人抱頭痛哭。他倆決定遠走他鄉,以"逃婚"的方式,向封建婚姻制度抗爭。兩人摸黑爬上九十九垴,歷經千辛萬苦,走到七百貫洞。貫洞寨的鄉親非常同情兩人的不幸遭遇。可是,財主銀宜卻起了歹心,因寨上人都說娘美比他小老婆孟亮漂亮十倍,銀宜便想霸占娘美為妾。於是,他假裝熱情收留他倆到家中落腳,並與珠郎結拜為弟兄。本寨的"款首"蠻松給銀宜出了一條毒計,即聚眾"起款"時,讓珠郎吃"槍尖肉",趁機殺害他,娘美孑然一身,必然束手就範。珠郎和眾人被逼上江箭坡參與"聚款",在吃"槍尖肉"時中計被刺死。
  • 娘美得知珠郎遇害,痛不欲生,直奔江箭坡找到珠郎的遺骨。她返回貫洞寨上,猛烈擊鼓。寨上人聽到鼓聲,紛紛向鼓樓集中。娘美當眾宣布:"我的愛人珠郎已被人殺害了,現在我找到了他的屍骨,誰願意幫我埋珠郎,我就嫁給誰!"銀宜一聽大喜,連忙搶先答應幫她埋珠郎。寨主當眾說:"鼓樓議事,不可兒戲,既然一個願埋,一個願嫁,這事就這樣定了。"議事完後,娘美要銀宜隻身跟她上山,銀宜暗暗得意。娘美讓銀宜在珠郎吃"槍尖肉"的地方挖坑,他挖了一尺深就不想挖了,娘美說:"死於刀槍的人要深葬才好,再往下挖三尺。"當挖到三尺多深的時候,銀宜累得喘不過氣。就在他彎腰想休息時,娘美眼明手快,迅速拿起鋤頭,對準銀宜的腦袋,狠狠一鋤打去,銀宜猝不及防,當即歪倒一邊,娘美又趁勢補了幾鋤,直到銀宜再也不動了,才把坑口兩邊的泥土往下刨,把銀宜埋在他自己挖的深坑裡,為珠郎報了仇。失去珠郎的娘美悲憤至極,她背着珠郎的遺骨,順着兩人當初逃婚的山路,一路哭着回到三寶侗鄉,親手將珠郎的遺骨安葬在朵帕寨旁,讓自己時時伴着他。珠郎娘美演繹的愛情悲劇,在黔、桂、湘侗鄉廣為流傳。娘美姓楊,1955年,廣西三江縣編了侗戲《娘美秀郎》,三江侗族有姓秦的,就給娘美安了個"秦"姓。1956年,貴州在創作(或改編)這個戲時,仍沿用"秦"姓。
  • 如今,珠郎娘美雖然人去音消,但當年娘美與寨上姑娘們捶侗布的大青石依然靜靜地擺放在故居遺址,她當年佩帶的銀飾依然熠熠生輝。三寶侗寨的鄉親們,在古榕下為珠郎娘美立了雕塑。2003年4月18日,珠郎老家--王嶺寨上的鄉親們,為珠郎墓立了石碑,珠郎娘美故事將千古流傳。榕江縣三寶侗寨一位名叫娘美的女子與珠郎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為反抗古禮的包辦婚姻,她與珠郎私奔到從江貫洞;貫洞財主銀宜貪戀娘美美色,想霸占她,未果,便勾結寨老蠻松將珠郎殺害。珠郎他鄉遇害,娘美悲痛欲絕,在巧施計策為珠郎報仇雪恨之後,身背夫君屍骨回家鄉埋葬。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在侗族地區廣泛傳頌。清末,從江縣侗族戲師梁紹華、梁耀庭據此編成侗戲劇本,成為侗族文化寶庫中一筆珍貴的文學遺產,展現了侗鄉男女青年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吶喊,塑造了侗族婦女勤勞、智慧、善良、不屈的性格。《珠郎娘美》分行歌坐月、歌堂私奔、他鄉遇害、報仇雪恨四幕,以侗戲的調為主旋律,結合侗族大歌中的小歌如琵琶歌、牛腿琴、敘事歌、笛子歌、河邊歌等進行改良,並在表演上有了新突破,將傳統的侗戲唱法與現代唱法結合起來,加大演唱對比度,加強歌曲的表現力。此外,還着重在侗族民間音樂創作上進行新嘗試,如在傳統原生態的基礎上重新譜曲,更好地體現出劇中角色的喜怒哀樂。[1]

傳承意義

它是當代侗族文化寶庫中一筆珍貴的文學遺產,是封建時代侗鄉男女青年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吶喊。其中的娘美形象,展現了侗族女性為平等而抗爭的英雄形象,象徵着侗族婦女勤勞、智慧、善良而不屈的性格。2013年末,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有限公司與從江縣簽訂協議將《珠郎與娘美》改編成侗族大歌劇,首演之後該劇還將在國內多地巡演。

保護現狀

2008年,珠郎娘美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從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榕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珠郎娘美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瀕危狀態

內容來源於非遺大數據平台,文革期間侗歌侗戲被列為「四歸」而禁止演唱。「君」師、歌師、戲師等傳承人被掛牌游斗,《珠郎娘美》的傳承遭到破壞,不少手抄文本被沒收焚燒。直到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的春風吹醒了中國大地,也吹醒了一度沉睡的侗鄉。《珠郎娘美》的傳承得到恢復。八十年代,是民族文化恢復生機的年代,可很快又受到現代化進程中,外來文化的侵襲,電子電訊技術的衝擊。公路沿線的侗寨,青年男女已不再唱侗歌,不會彈琵琶和牛腿琴,連蘆笙也不會吹了。原生態的《珠郎娘美》出現了生存危機,侗族文化藝術面臨失傳斷代的危險。傳唱《珠郎娘美》的「君」師越來越少,能用侗語從頭唱完《珠郎娘美》的人更為稀少,現代的年青人價值取向轉變。由於出外打工的多,回鄉後,追求時尚娛樂,唱流行歌曲、跳卡拉OK舞,把從外面看到、學到的城市文化帶回侗寨,欣賞、傳承本民族古老歌謠的熱情開始淡薄,這一切是造成《珠郎娘美》面臨瀕危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加上50年代、60年代不少侗族歌手、「君」師、戲師,如梁紹華、梁本珍、梁華儀、梁紹序、梁老全等相繼去世。現在所剩的歌手、君「師」、戲師沒有幾人了。當地除個別老人能從頭唱完《珠郎娘美》外,一般中年人只能支零破碎地演唱幾段而已,大部分青年人除了會唱其中情歌,約逃歌調外,連唱完整一個段落也無人了。《珠郎娘美》的傳承後繼乏人,處於失傳斷代邊緣。現急需採取有力的保護措施和保護方法,使用侗語演唱的原生態《珠郎娘美》敘事歌,能繼續傳承下去。

視頻

珠郎娘美201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