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塞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 |
---|---|
出生 |
美国新泽西州东奥兰治市(East Orange, New Jersey) | 1945年9月12日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罗彻斯特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 凯斯西储大学(文学士) |
职业 | 经济学家 |
机构 |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1995-) 康奈尔大学管理研究院(1978-1995) 罗彻斯特大学管理研究院(1974-1978) |
知名于 | 行为经济学 |
研究领域 | 行为金融学 |
奖项 | 诺贝尔经济学奖(2017年) |
理查德·H·塞勒(英语:Richard H. Thaler;1945年9月12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东奥兰治,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布思商业学院拉尔夫和多萝西凯勒杰出服务教授。他是行为金融学的最知名的理论家之一。由于他在行为经济学的卓越贡献[1],因此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
目录
主要研究:愚蠢的人类 及 其非理性经济行为[3][4]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网际网路上有个老梗,网友们喜欢用第三人称形容自己为“愚蠢的人类”,理查德·塞勒的行为经济学就是在研究“愚蠢的人类”和他们的非理性经济行为。
- 2017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到底在说什么?点出了人类做决定时的盲点 —“害怕失去,所以宁愿一开始就不得到”的心理,成为我们做出“不理性”决定的原因。
损失厌恶:宁愿得不到,也不愿失去
举一些例:
- 假设你今天早上出门上班时的“心情满意值”是100,忽然,你捡到一个大皮夹子,里面有100元钱,“心情满意值”迅速上升50%,达到 150。可是乐极生悲,你迟到了,扣工资100元,“心情满意值下降 50%,变成 75。一得一失,钱没有任何变化,但“心情满意值”却从100变成75。
- 有人会说,这个计算有问题,为什么“心情满意值”不是加减某一个值呢?如果那样算,“得而复失”就没有任何变化了。
- 同样是捡到100元,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乞丐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拥有的东西是我们价值判断的起点。
- 我们拿1万元炒股,亏损10%,再盈利10%,就变成了9900(反过来也是一样),凭空少了100 元。
所以“心情满意值”的变化不是加减某一个值,而是乘除一个比例。上面的例子证明了“投资决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损失厌恶”: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通常小于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所以我们不喜欢冒险,宁愿放弃得到的快乐去维持现状,也不愿承受失去的痛苦。
“损失厌恶”的前提是“拥有一样东西之后害怕失去的感觉”,它暗含著一个假设,你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判断,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的“禀赋效应”,就证明了这个假设。
禀赋效应
再次举一些例:
- 假如你同时有两份工作机会,别的条件都一样,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 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你觉得两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经济学术语来说,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效用相等。
- 其中一家先打电话通知你,你欣然接受,开始憧憬跳槽后的生活。过了一会儿,另一家也打电话给你。此时,你十有八九会拒绝。
- 虽然几分钟前,你还觉得两者没有区别,但当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后,你已经拥有的1000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于你没有得到的5天年假。
理查德·塞勒说,这就是“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禀赋效应”是“损失厌恶”心理造成的,因为“失去这千元薪水”的痛苦,大于“得到千元”(等同于五天年假)的开心。“禀赋效应”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2倍获得的快乐才能抵消损失的痛苦!
理查德·塞勒在说明“禀赋效应”时,做过一个的实验。
- 他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的任务是卖掉一个咖啡杯,第二组的任务是向卖家买咖啡杯,第三组的可自由选择,拥有一个杯子或得到同价值的一笔钱,然后让三组人分别给咖啡杯标价。
- 结果是:第二组买家的估价是2.87美元,和第三组可自由选择的学生估价3.12美元,非常接近。而卖家估价为7.12美元,高出一倍。再一次证明了“拥有什么,就高估什么”的“禀赋效应”。
理查德·塞勒等经济学家的很多实验中,都出现过大约 2:1 的比例,于是得出“禀赋效应”的“损失厌恶系数”— 2倍获得的快乐才能抵消相同损失的痛苦。
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以下是理查德·塞勒的解释:
- 钱是用来花出去的,商家清楚,商品是用来卖掉的,所以不会产生“禀赋效应”。当你对钱产生拥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对“花钱”这件事。所以
钱这个东西,一旦停止流动,就会迅速贬值。所以这个世界往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
塞勒在电影《大空头》(英语:The Big Short,香港译《沽注一掷》,台湾译《大卖空》)(2015年)中担任配角饰演现实中的自己,和赛琳娜·戈麦斯一起解释热手谬误(如图)[5]。
其他相关
塞勒是Fuller & Thaler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6] 该公司拥有一批会利用如禀赋效应、损失规避和现状偏差等认知偏误的投资者,其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
视频
参考资料
- ↑ Appelbaum, Binyamin. Nobel in Economics Is Awarded to Richard Thaler. The New York Times. 2017-10-09.
- ↑ Tetlow, Gemma. Richard Thaler awarded 2017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Financial Times. 2017-10-09.
- ↑ 2017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只说明了这一件事:花钱时千万别心痛
- ↑ [https://tw.saowen.com/a/ffe5efa8b3c7b8016950309b13f1906181ff6ef6f1e4c537f63a9519ebaec6ac 诺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是个“老顽童”!]
- ↑ The Big Short Somehow Makes Subprime Mortgages Entertaining
- ↑ Behavioral Investing. 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 [October 11, 2017].
- ↑ About Us. 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 [October 1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