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昌剪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瑞昌剪紙

瑞昌剪紙口授手傳,代代相承,主要應用於宗教、祭祀、婚喪、製衣等領域。瑞昌地處南北交匯處,經過千年的南北文化相互浸潤與滲透,瑞昌剪紙融進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獷。廣泛存在的精湛的剪紙手藝,催生出一批城鄉文化經紀人,他們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市場運作,將瑞昌剪紙推向更廣闊的天地。瑞昌市抓起了市、鄉、村三級民間剪紙組織的建設,民間剪紙藝人迅速增加,已發展到2000餘名,平均每個村就有15人左右。 2018年5月15日,文化旅遊部工業信息化部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瑞昌剪紙入選。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瑞昌剪紙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批准時間:2008年

遺產編號:Ⅶ-16

申報地區:江西省瑞昌市

藝術風格

1972年11月,在瑞昌發掘的西晉古墓墓磚的紋飾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瑞昌剪紙的歷史雛形。古墓磚及陪葬陶器上的許多飾紋圖案與今天民間剪紙的常用花紋十分相似,其手法和風格也如出一轍,據專家推測,瑞昌剪紙至少起源於1000多年前的漢晉年間。

瑞昌剪紙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間風俗密切關聯。瑞昌地處南北交匯處,經過千年的南北文化相互浸潤與滲透,瑞昌剪紙融進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獷,漸漸形成了粗細有致、剛柔並濟的藝術特色。瑞昌剪紙採用陰陽交互、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並採取「非鏤空」的反常技法,使作品含蓄而不失典雅,神秘而又深刻。

所獲榮譽

瑞昌剪紙口授手傳,代代相承,主要應用於宗教、祭祀、婚喪、製衣等領域。瑞昌剪紙在反映現代生活題材及採用新手法、新技術、新材料等方面,既繼承傳統,又開拓創新。1986年,瑞昌剪紙被江西省文化廳納入廬山之夏文化藝術博覽會進行專題展出,同年,又被中國剪紙研究會推薦100套剪紙作品在廣交會上展出;1988年,黃志純、張友清、周少瑞等25名作者的41件作品收入中國15省市《雪花剪紙集》,同年有8件作品赴美國得克薩斯州展出並被收藏;1989年,瑞昌26位作者的39件作品被選入北京全國剪紙展覽;1999年,在南昌市舉辦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瑞昌剪紙作品展」,20件參加全國群眾文化美術作品大展的剪紙作品全部獲獎。瑞昌剪紙以其獨有魅力吸引了從政府到民間的各個階層,「中國剪紙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也接踵而至。

瑞昌剪紙不僅藝術價值引人關注,潛在的裝飾價值也越來越受到商家的垂青。如今,在瑞昌從事剪紙深加工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從設計到製作,都集觀賞性、知識性、紀念性、收藏性於一體,傳統民俗文化逐漸向現代商品轉化,由零散的形式向組織程度較高方向發展,逐步形成了剪紙產業大格局。

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瑞昌剪紙入選。

市場發展

瑞昌民間有「無戶不剪紙,無女不繡花」的說法,足見剪紙的涉及面之廣。瑞昌的剪紙高手隨處可見,僅憑一把剪刀就可信手剪來,無需畫稿就可以遊刃有餘地剪出複雜多變的造型。

正是廣泛存在的精湛剪紙手藝,催生出一批城鄉文化經紀人,他們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市場運作:或收集民間剪紙精品,參加各種展覽、比賽,使其升值;或出資邀請新老藝人集中創作藝術精品;或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藝術加工,然後通過各種渠道出售。文化經紀人的興起,重新煥發了一大批新老藝人創作激情,加上政府越來越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把瑞昌剪紙引入良性互動階段。

瑞昌剪紙市場的擴大,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激發了剪紙藝人的創作熱情。善剪歷史人物的夏畈鎮朱朴光先生創作的《水滸108將》、《金陵十二釵》、《四美圖》等剪紙作品經過市場運作,一次性獲利8000元。剪紙藝人分布最多的黃金鄉,85%的村組有剪紙藝人,該鄉每年組織2次以上的集中培訓,並舉辦大型比賽,造濃剪紙氛圍,有80%的農民從剪紙中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瑞昌地處 長江中下游沿岸,地處南北交匯處,離廬山很近,一直以來深受廬山紅文化和自然風景的影響,瑞昌剪紙融合了北方的粗獷和南方的秀美,以「非鏤空」的獨特技藝,打造出了 毛澤東詩詞剪紙、革命故事剪紙、 廬山風景系列剪紙等其它派系所沒有的剪紙。[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