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蒙·卡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1938年5月25日--1988年8月2日),全名小瑞蒙·克列維·卡佛,美国短篇小说家,诗人。被誉为自海明威以后,最具有影响力的美国短篇小说家。

生平简介

1938年卡佛出生于奥勒冈州哥伦比亚河边的锯木城镇克拉斯坎尼,后在华盛顿州的亚基马市长大。他的父亲是从亚利桑那州来的锯木工人、渔夫,长期酗酒;母亲则是餐厅服务生和销售员,工作不稳定。

19岁高中毕业后,即奉子成婚。他曾做过锯木工人、门房、送货员、图书馆助理维生,但生活仍难以为继。卡佛人生的前半部分,在失业、酗酒、破产中度过,妻离子散,贫困潦倒,但始终怀抱著作家梦,坚持创作。[1]

他的写作功力是苦学而来,直至四十岁,即70年代后期,才逐渐在文坛崭露峰头,而后在1983年获米尔德瑞─哈洛斯特劳斯生活年金奖;1985年获《诗歌》杂志莱文森奖;1988年被提名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并获哈特福德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布兰德斯小说奖。然而,卡佛享受成名的滋味并无太久,只活到五十岁就过世了。他所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主要有《能不能请你安静点?》、《大教堂》、《愤怒的季节》等短篇小说集和诗集。作品亦被改编成《银色.性.男女》等电影。[2]

尽管卡佛一生创作并不丰,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却相当巨大,尤以村上春树为着。这位日本当代名家,曾译过卡佛许多作品,为他做过很多评注,更直接透露自己在写作上受到卡佛很大的影响,卡佛是他最景仰的美国伟大作家。学界亦常以两者的文本做比较。村上说:「我的写作,多数来自瑞蒙?卡佛的启发。」[3]

卡佛的文字向来被归为极简主义,他作品中快乐的成分不多,大都是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的黑色幽默;而他所描写的,大多来自生活物品与细节,以及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举凡情人、夫妻、母子、同事等,或是电话、电视、咖啡,都成为卡佛书写的对象。他的小说没有灾难剧情的表相,却有最波动、最无奈的人生际遇与写照,就如他所言:「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4]

瑞蒙.卡佛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世纪,三十年来持续被全球广大的读者拜读,影响后世作家,或许正在于他不为任何「伟大」的目的而书写,虽不经意,却深刻地为我们凿斧出最伟大动人的生命之书。[5]

1988年,卡佛逝后葬在华盛顿州安吉尔港的海典湾公墓。他的墓碑上刻了他的诗篇〈晚期断章〉:

你是否得到

你人生所期望的?

我得到了。

你想得到什么?

称自己为挚爱,感受到我自己

被世上所爱。

主要作品

1、《大教堂》

2、《能不能请你安静点?》

3、《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4、《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

5、《叫我自己親愛的》

6、《新手》

相關影片

The Life of Raymond Carver documentary with Rare Interview (1989)
Raymond Carver
"Cathedral" by Raymond Carver, as read by James Naughton
RARE: Raymond Carver Reads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參考資料

  1. [1]豆瓣读书
  2. [2]豆瓣读书
  3. [3]豆瓣读书
  4. [4]豆瓣读书
  5. [5]豆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