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玛莉‧伍尔史东克拉芙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玛莉‧伍尔史东克拉芙特照片来自大英图书馆


玛莉‧伍尔史东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是开启女性平等的女性之一, 她强调理性教育,并于 1792 年出版了一本书籍,《妇女权利的辩白: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 批评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 ,又译为女权辩护》,这是最早一批有关女性主义的哲学作品之 一,而她的主张至今仍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基础。 《女权辩护》出版的背景是在动荡不安的法国大革命下完成的,大革命也在英国引发了 一连串的论战,许多政治评论家从政府讨论到了人权、政教分离。玛莉加入论战是为了回击 一位法国议员所发表的《公共教育报告》,其文中写道:“男性注定是这个世界舞台上的表 演者......父系家庭更适合于女性的教育......”玛莉受到其文章的启发因而写下《女权辩护》一 书。同年著名的法国女权主义者玛丽•古兹(Marie Gouze,1748~1793)也发表了她的《女性与女 性公民权宣言》。法国大革命提供了妇女更多争取权力的机会。

“女人在哪里?”

浅谈女权的兴起 3 《女权辩护》是一篇很长的评论文,所有主旨都于第一章里头出现,而后再透过她自己 及其他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讨论,而其中心论点是:“女性应该受到理性教育,以给予她们 机会向社会做出贡献,而不仅于奉献于家庭。”并主张女性毫无疑问的具备理性思考能力, 并不像是其他哲学教育家所认为女性不具备理性或抽象的思维。在《女权辩护》中,玛莉对 于感性的泛滥进行了批评。她认 为理性与感性应相辅相成。她并不排斥感性,而运用理性的论证与感性的修辞捍卫了自己的 立场。而我认为感性并不是不好,但它绝对不是女性的专门用词。男性不该以感性、情绪化...... 等的言词来贬低女性。理性绝对不只是男人的专利,而感性也不只是女人才有的,所有的人 类都能有权利选择理性亦或是感性。

玛莉‧伍尔史东克拉芙特说过:“女人被教育成是男人的玩物,一只在男人身边发出响 声的玩具,不论男人要求取悦他的理由是什么,她都必须随时在一边陪笑著。”女性应有独 立工作权,有受教育权。并十分反对哲学家卢梭(Jean-Jaques Rousseau,1712~1778)于其 1762 年的著作《爱弥儿 Emile》所写的:“没有女人男人依然存在,没有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问题...... 女人是要取悦男人、要贡献给男人、要哺育男人、更要照顾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卢 梭认为女性受教育是为了要取悦男性,对此,玛莉还曾针对卢梭做了抨击,她摘录了一大段 《爱弥儿 Emile》并评论道:“对于这一天才的文章,我除了说它是色情哲学之外,没什么话 好说的了。”虽然卢梭对于启蒙时期的贡献很大,但他同大部分的人一样忽略了妇女的权益 问题。

玛莉‧伍尔史东克拉芙特曾写道:“从身体的构造上来看,上帝似乎是为了让男人获得 更大程度的美德而将男人创造出来的。但是我找不出任何理由来作出结论,说男人的品德在 本质上应该是存在差异的。”她并不强调两性平等,而认为不论男女都应遵守相同的道德准 则,虽然玛莉对男性在力量与勇气上拥有的优 越地位的敬重。而且她并未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因为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要到 1980 年之后才开始出现。但《女权辩护》一书的确为了女权主义铺了路。就像一位女权主义者所 写的:“玛莉‧伍尔史东克拉芙特告诉女性,她们拥有与男人一样的能力,并应该享有相同的 权利。”这也该是现代女性应该知道的。也许我们绝大部分没有与男人相同的体力,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具有理性的思考能力,这点,从居礼夫人身上就能略知一二。

本文旨在探讨一位十八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女作家玛丽?吴尔史东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以下简称为玛丽),她对当时英国社会各种有关两性不平等的互动关系反应在政治、社会、教育、哲学各方面的所见所思,其系统性的论述,其与同时期女性思潮的交流互动,以及其两性思想对当代人们的启发性影响。 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塑造出的女性行为标准,简而言之,即为“端庄淑女”(the proper lady),及由此一标准延伸出的各种行为规范,例如谦虚、忠贞、柔弱、顺从、依赖。以往人们多从男性利益的角度来诠释这些女性特质,而将之视为女性(应实践)的美德;玛丽却从两性平等对待、与人权的观点切入,论证说明这些看似美好、实则带有箝制性且不利于两性的女性特质,正是阻碍女性开发理性、获取知识、实践美德的主因。而将这些人为的、不自然的女性特质加诸女性身上的父权体制与男性观点,则是玛丽所要质疑并挑战的主要目标。

玛丽借重男性思想家揭橥的理性思想,重新诠释“人权”理念,使理性的主体包含两性,使行使权利的对象扩及为两性。她从家庭中父权至上的权力运作,论述到政治社会中男性独占公民权利与权力的不平等机制,并进一步提出具体而建设性的实践改革之道。她主张由教育著手,根本改变人们的心态、思维、观点、行为;此种教育制度必须由政府公家办理,以避免以往家庭教育、私立学校与住宿学校产生的弊病。她并以身作则,力图打破旧有的女性形象,重塑一健全而有利于两性的女性形象。她更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以此说服两性为达良善社会的理想,共同努力改进。她明确指出社会欲有所改善,则女性首须获得权利,才可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一个有能力尽义务、享权利的公民。

玛丽的两性思想建立于理性调节情感、情感推动理性的思想基础上,以女性权利为改善两性互动、改革社会的起点,以两性互助互利为目标,以人人实践美德、共臻良善社会为终点。其思想虽可大致包含于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思潮内,深入分析之,则其另具有乌托邦主义、及社会主义、激进主义的成份在内,可谓与其同时代女性思潮的先锋,有其不可轻忽的贡献。玛丽的两性思想对于两个世纪后的当代人们,实仍具有许多启发性与进一步诠释与探究的价值。

[1]

视频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