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瑷珲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瑷珲镇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东南部、黑龙江西岸,地理位置在东经126度5分,北纬49度30分,距市区32公里,是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

基本内容

瑷珲镇,历史上曾称“艾浒”“艾虎”“爱呼”“艾浑”“爱辉”等。“瑷珲”一词的含义,一说,因旧瑷珲城附近有瑷珲河,故而得名,达斡尔语,意为“可畏”;另说,满语,“母貂”之意,因明末清初这一带以产貂闻名,《爱辉县志》称“似较为可信”。

瑷珲建城,始于清初。为了抗击沙俄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决定,设置黑龙江将军,屯垦戍边,“建城永戍”。翌年春夏之交,在被沙俄武装入侵而变成废墟的古瑷珲旧址上重新筑城(今俄罗斯境内维谢雪村),历时两个半月告成。因其右濒黑龙江,又是黑龙江将军驻地,故称“黑龙江城”。后人为区别江右(西)新“瑷珲”,又称之为“旧瑷珲”。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鉴于瑷珲旧城僻处江东,与内地交通和公文往来诸多不便,清政府决定,将黑龙江将军衙门迁至下游12里的江西,在被沙俄焚毁的我国达斡尔族屯寨托尔加城的废墟上,重新修筑城寨,仍为“瑷珲城”,即新瑷珲城,亦称“黑龙江城”。

新瑷珲城的内外建筑情况,据《盛京通志》记载:“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十步,门四。西南北三面植木为廊,南一门,西北各二门,东面临江,周围十里”。黑龙江将军和黑龙江副都统同驻一城。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墨尔根城,留设副都统驻守。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俄乱”,沙俄侵略军攻入瑷珲城,被俄军纵火烧毁。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俄军撤出后,重新修筑瑷珲城。

1909年(清宣统元年),撤销黑龙江(瑷珲)副都统,设置瑷珲兵备道和瑷珲直隶厅,瑷珲城为道署和厅署驻地。

1912年瑷珲兵备道迁往黑河镇,改为黑河道。

1913年3月,将瑷珲直隶厅改为瑷珲县,遂成为县城。

1925年改为第一区。

1933年9月,东北沦陷后,伪县公署移驻黑河镇。

1936年设瑷珲保,1944年1月改为瑷珲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瑷珲区,1951年改为第三区。

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瑷珲乡和三道沟乡。1958年9月,将爱辉、三道沟两乡合并,改称爱辉人民公社

1956年为更改生辟字地名,将“瑷珲”改为“爱辉”。

1983年6月,撤销爱辉县,并人黑河市,改隶黑河市管辖。同年7月,将爱辉公社改为爱辉镇。

2015年5月,爱辉复名瑷珲[2]

视频

瑷珲镇 相关视频

瑷珲历史短片
寻访·瑷珲历史血脉

参考文献

  1. 爱辉区瑷珲镇情况简介 ,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政府,2017-03-30
  2. 爱辉镇恢复名为瑷珲镇 , 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