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璧山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大都市區、重慶西部,東連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南界江津區,西臨永川區、大足區,北靠銅梁區、合川區、北碚區。唐至德二年設立建制,因境內「山出白石,明潤如玉」而得名。
至2014年,璧山區幅員面積915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9個鎮;常住人口為72萬人。
璧山區為中國西部鞋都,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 」、「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優質葡萄之鄉」、「國家衛生縣城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納稅服務示範區「、」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等榮譽稱號。[1]
建制沿革
璧山,春秋戰國時,區境為巴國地。
璧山區在重慶市的位置東周,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縣,區境為江州縣屬地。秦漢、魏晉南北朝,循周朝制。隋朝,璧山區境為巴、江津二縣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析巴縣及江津、萬壽縣地置壁山縣,因境內有一孤山西北險峻東南稍平號重壁山而得名,隸屬於渝州,區境包括今璧山區、永川市、沙坪壩區含谷鎮、北碚區澄江鎮。大曆十一年(776年),分壁山西南地置永川縣。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隸屬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為重慶府,壁山屬之。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壁山因「地廣人稀」併入巴縣。
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復置壁山縣,屬重慶府。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以「戶口尚少,停壁山縣銓,以永並治之」(即由永川縣代管)。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壁山縣,隸屬重慶府。至乾隆年間,「壁山」改為「璧山」。
民國三年(1914年),璧山屬川東道。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省下設行政督察區,璧山屬四川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將川渝、渝黔公路兩側重慶周圍80千米的範圍,劃為重慶衛戍區和陪都遷建區,璧山屬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璧山屬川東區巴縣行政專員公署管轄。1949年12月20日,巴縣行政專員公署改駐璧山,更名璧山行政專員公署,轄璧山、江津、永川、大足、合川、榮昌、銅梁、潼南8縣。1951年4月,璧山專署遷至江津,1960年專署又遷往永川。
1968年,江津專區更名江津地區,1981年,又更名為永川地區,璧山先後屬江津、永川地區。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區併入重慶。
1997年6月18日,重慶恢復成立中央直轄市,璧山直屬重慶管轄。
2014年7月15日,璧山區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3年,璧山縣轄6個街道、9個鎮,為璧城、璧泉、青槓、來鳳、丁家、大路六個街道和大興、正興、八塘、七塘、河邊、福祿、廣普、三合、健龍等9個鎮。
璧城街道
璧城街道轄原璧城街道城中社區、東關社區、大旺社區、塘灣社區、北門社區、蒲元社區、來龍村、新堰村、三角村、天池村、芋荷村、黃葛村、雙龍村、馬家橋村、龍井灣村、大塘村、四面山村等6個社區、11個村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7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城中社區。
璧泉街道
璧泉街道轄原璧城街道華龍社區、文風社區、南關社區、牛角灣社區、雙獅社區、新勝村、虎峰村、觀音村、團堡村、大嵐村、養魚村、鷹嘴村等5個社區、7個村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4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文風社區金劍路208號。
青槓街道
青槓街道轄原青槓街道大字社區、大興社區、雙路社區、青山社區、大森村、中興村、沙坡村、梁山村、清明村、石河村、塘坊村、棕樹村、蓮花村等4個社區、9個村的行政區域,輻員面積46.45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大字社區中大街225號。
來鳳街道
來鳳街道轄原青槓街道東街社區、西街社區、花園社區、孫河村、登鳳村、普新村、安樂村、來鳳村、魁塘村、三星村、鹿合村、四平村、新七村等3個社區、10個村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44.48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東街社區新華路123號。
丁家街道
丁家街道轄原丁家鎮的行政區域,共3個社區、16個村,幅員面積85.12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銅鑼社區振興西路26號。
大路街道
大路街道是璧北的經濟文化中心,幅員面積115平方公里,轄17個村(居),是重慶市衛生鎮、「百強工程」創建鎮、統籌城鄉改革示範鎮。
河邊鎮
河邊鎮地處璧山縣西北門戶,距縣城核心區8公里,是重慶綠島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幅員面積52.5平方公里,轄6個村1個社區。
正興鎮
正興鎮位於璧山縣南部,距縣城23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出口6公里。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是璧山縣現代農業、生態旅遊規劃區,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
大興鎮
大興鎮地處璧山縣西部,距縣城核心區11公里,是重慶綠島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幅員面積100.14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
八塘鎮
八塘鎮位於璧山縣最北端,2004年由原八塘鎮和五龍鄉合併而成。幅員面積65.26平方公里,轄10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
七塘鎮
七塘鎮位於璧山縣北部,縉雲山腳 ,距縣城28公里。幅員面積57.4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2個社區。
福祿鎮
福祿鎮距璧山縣城12公里。幅員面積40.6方公里。轄6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
廣普鎮
廣普鎮幅員面積47.15平方公里。轄8個村、1個社區。「璧南吹打」被列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位於登雲坪的「涼傘雲遮」是璧山古八大景之一。
三合鎮
三合鎮位於璧山縣最南端。幅員面積35.98平方公里,距縣城38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
健龍鎮
健龍鎮位於璧山縣東南部。幅員面積50.6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2個社區。[2]
地理環境
璧山縣處於川東南弧形構造帶,華鎣山複式背斜中的溫塘峽背斜與瀝鼻峽背斜之間。溫塘峽背斜在縣境內稱東山,東翼陡西翼緩,核部地層為三疊系嘉陵江灰岩,瀝鼻峽背斜在縣境內稱西山,西陡東緩,核部地層為三疊系嘉陵江灰岩。溫塘峽背斜(東山)與瀝鼻峽背斜(西山)間的地質結構為璧山向斜。璧山向斜北起八塘鎮內,南到丁家鎮興華村,長約40千米。核部地層為侏羅紀遂寧組砂頁岩璧山向斜中的次級構造有丹鳳短背斜:北起同興水庫,南到正興鎮新山,長約22千米,茅萊山居其中,海拔524米。福祿向斜:北起福祿砂石村,南到會興簡家廟小學,長約20千米。香爐山向斜:北起定林陶市村,南至江津現龍,長約9千米。
璧山地貌的總輪廓是「兩山夾一谷」即兩個背斜山(東山、西山)中間夾一個向斜谷。
東山,北段稱縉雲山,中段稱金劍山、南段稱龍隱山。海拔500~810米,綿延61千米,山勢磅礴,北高南低。西山,北起八塘鎮仰天高,南止永川區雲谷關,海拔500~885米,其中燃燈寺峰高885米,為縣境最高。西山插旗山以南,受構造控制分為兩支,構成背斜核部的高山入銅梁縣為東山,構成背斜翼部的低山延至花果山。
璧山縣[1]境內地貌,按其海拔高度和分布位置,可分為低山、丘陵、寬谷。低山海拔500~885米,分布於境內東西兩山,山間嘉陵江灰岩溶蝕成槽谷。低山占全縣總面積的17.6%。丘陵海拔240~500米。按海拔高度梯次及丘陵形態可分為坪狀高丘、桌狀高丘、山麓狀深丘、單斜深丘、桌狀中丘、饅頭狀中丘、單斜中丘。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43.6%。寬谷海拔240米左右,分布於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流域廣大地區,寬谷占璧山縣總面積38.8%。[3]
氣候特徵
璧山縣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澇、秋涼、冬暖、無霜期長、濕度大、日照少、雲霧陰雨多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8.0°C,極端最高氣溫42.2°C,極端最低氣溫-3°C。年平均降雨量1064.7毫米,年最多降雨量1493.7毫米,年最少降雨量724.7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051.0小時,年平均風速1.6米/秒,年平均蒸發量1026.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平均雷暴日數32.4天,年平均霧日數39.6天,年平均無霜期338天。共出現大暴雨9次,暴雨69次。
河流水系
璧山縣主要河流有璧南河、璧北河和梅江河等。璧南河發源於大路街道大竹村一帶,由江津區油溪鎮注入長江,在縣境內的流域面積為442.05平方千米,河道長73.1千米,平均坡降為2.65‰;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約為16355.85萬立方米;其有長5千米以上的支流9條, 5千米以下的支流29條。[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璧山縣幅員面積9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1770畝,人均耕地面積0.83畝。土壤以水稻土為主,次為紫色土。
礦產資源
璧山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石膏、天然氣、重金石、頁岩、石英砂、瓷土等。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頁岩等建材礦產配套產出,屬地區優勢礦產。
區域人口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璧山縣常住人口為58.6034萬人。
2010年,璧山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9.803萬人,占總人口的50.86%;女性為28.8004萬人,占總人口的49.1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48。
2010年,璧山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8.9721萬人,占總人口的15.31%;15-64歲的人口為42.0898萬人,占總人口的71.82%;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5415萬人,占總人口的12.87%。
2010年,璧山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3.0784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6.4282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3.3757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19.6824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2010年,璧山縣常住人口中,下轄鎮街人口分布為:璧城街道122228人,璧泉街道82474人,青槓街道45550人,來鳳街道33032人,大路街道48145人,丁家街道60585人,八塘鎮23851人,七塘鎮21185人,河邊鎮20037人,福祿鎮13586人,大興鎮40068人,正興鎮27804人,廣普鎮18002人,三合鎮11336人,健龍鎮18151人。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0年,璧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76億元,同比增長19.4%。第一產業增加值12.05億元,同比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91.39億元,同比增長24.1%;第三產業增加值49.32億元,同比增長14.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9:59.8:32.3。與2009年相比,第一、三產業比重分別下降0.4、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
2011年,璧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8.3億元,同比增長24.0%.第一產業增加值14.9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36.0億元,同比增長32.0%;第三產業增加值57.4億元,同比增長12.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1:65.3:27.6。與2010年相比,第一、三產業比重分別下降0.8、4.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5.5個百分點。
2012年,璧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2.9億元,同比增長18.1%。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171.5億元,同比增長25.1%;第三產業增加值64.8億元,同比增長10.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6:67.8:25.6。與2011年相比,第一、三產業比重分別下降0.5、2.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2.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0年,璧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45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農業總產值8.77億元,同比增長15.7%;林業總產值0.17億元,同比增長150.7%;牧業總產值8.59億元,同比增長7.6%;漁業總產值0.77億元,同比增長8.1%;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總產值0.15億元,同比增長3.1%。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導產業產值11.78億元,同比增長14.6%,其總量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63.8%。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559公頃,同比增長0.4%。油料種植面積2152公頃,同比增長16.5%。蔬菜種植面積16671公頃,同比增長4.2%。
2011年,璧山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億元,同比增長24.4%,實現農業增加值14.9億元,同比增長5.5%。農業產值10.6億元,同比增長20.5%;林業產值0.2億元,同比增長40.7%;牧業產值11.1億元,同比增長29.2%;漁業產值0.9億元,同比增長17.4%;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0.2億元,同比增長1.0%。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導產業產值14.6億元,同比增長27.4%,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63.6%。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392公頃,同比下降0.6%。油料種植面積2166公頃,同比增長0.7%。蔬菜種植面積17361公頃,同比增長4.1%。
2012年,璧山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5億元,同比增長5.7%,實現農業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5.9%。農業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7.4%;林業產值0.3億元,同比增長10.0%;牧業產值11.8億元,同比增長3.4%;漁業產值1.1億元,同比增長14.2%;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0.2億元,同比增長2.8%。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導產業產值16.5億元,同比增長12.8%,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64.6%,比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糧食產量17.3萬噸,同比增長0.1%;水果產量9.8萬噸,同比增長15.8%;蔬菜產量59.9萬噸,同比增長9.6%;年出欄生豬28.06萬頭,同比增長1.1%;出欄家禽3005萬隻,同比增長3.5%;出欄肉兔350.2萬隻,與同期持平。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287公頃,同比下降0.4%。油料種植面積2132公頃,同比增長9.9%。蔬菜種植面積18848公頃,同比增長8.6%。
第二產業
2010年,璧山縣完成工業總產值416.08億元,同比增長36.2%。實現工業增加值82.50億元,同比增長2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2戶,完成工業總產值268.68億元,同比增長44.6%。其中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8.28億元,同比增長49.1%;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0.40億元,同比增長42.5%。大中型工業企業24戶,完成工業總產值147.78億元,同比增長3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67.28億元,同比增長42.3%。實現利稅21.37億元,同比增長40.8%。納入統計範圍的建築企業有48個,其中三級以上施工總承包建築企業31家,三級以上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5家。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7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0%;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2.93億元,同比增長57.0%;完成建築業增加值8.88億元,同比增長25.3%。
2011年,璧山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56.2億元,同比增長58.9%。實現工業增加值124.3億元,同比增長3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5戶,完成工業總產值388.9億元,同比增長42.8%。其中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4.8億元,同比增長22.9%;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84.1億元,同比增長51.9%。大中型工業企業26戶,完成工業總產值176.9億元,同比增長1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3.4億元,同比增長46.7%。實現利稅30.5億元,同比增長46.3%。完成建築業產值52.4億元,同比增長124.8%。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1.7億元,同比增長24%。註冊的建築企業有47個,其中三級以上施工總承包建築企業32家,三級以上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5家;完成建築業產值32.3億元,同比增長38.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7%,其中新開工面積1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7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4.8%。
2012年,璧山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011.8億元,同比增長54.2%。實現工業增加值156.7億元,同比增長2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9戶,完成工業總產值544.7億元,同比增長42.0%。其中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9.5億元,同比增長42.5%;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5.2億元,同比增長41.8%。大中型工業企業44戶,完成工業總產值284.8億元,同比增長3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5.6億元,同比增長42.4%。實現利稅81.5億元,同比增長63.0%。完成在地建築業產值72.3億元,同比增長38.0%。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24.0%。註冊建築企業有55個,其中三級以上施工總承包建築企業35家,三級以上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7家。註冊地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產值35.5億元,同比增長9.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6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2%,其中新開工面積199.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2.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3.2%。
第三產業
2010年,璧山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17億元,同比增長20.1%。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37.42億元,同比增長19.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1.75億元,同比增長23.1%。年接待遊客129.55萬人次,同比增長47.6%;實現旅遊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94.4%。2010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為180.90億元,同比增長38.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1.26億元,同比增長24.720.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10.75億元,同比增長61.8%。
2011年,璧山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億元,同比增長22.1%。其中限額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0.5億元,同比增長31.0%。批發業零售額4.8億元,同比增長117.9%;零售業零售額26.3億元,同比增長24.8%;住宿業零售額0.1億元,同比增長19.9%;餐飲業零售額9.3億元,同比增長23.0%。年接待遊客298萬人次,同比增長129.7%;實現旅遊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161.0 %。201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為211.8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48.8億元,同比增長22.6%。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43.7億元,同比增長29.7%。
2012年,璧山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9億元,同比增長18.1%。其中限額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8億元,同比增長26.1%。批發業零售額6.1億元,同比增長31.5%;零售業零售額34.5億元,同比增長24.6%;住宿業零售額0.06億元,同比下降18.3%;餐飲業零售額13.2億元,同比增長28.0%。年接待遊客403萬人次,同比增長35.2%;實現旅遊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52.6%。2012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50.9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242.5億,同比增長14.9%。人民幣個人儲蓄存款餘額173.3億元,同比增長16.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86.5億元,同比增長29.8%。[5]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縣有市級以上技術中心15個,高新技術企業9家,高新技術產品16個,重點新產品25個,其中優秀重點新產品1個。其中,2012年共獲得授權專利391件。
文化事業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縣擁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街鎮文化服務中心15個,電影發行公司1個,歌舞娛樂場所47家,綜合性體育中心1個,體育館1個,承辦重慶老運會健身秧歌比賽、璧山縣第12屆領導幹部運動會等各類比賽39場次。
教育事業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縣擁有各類學校187所,其中普通中學24所、小學46所、幼兒園114所、職高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
醫療衛生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90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15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私人診所107個、村衛生室262個。璧山縣共有醫院、衛生院床位1804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717張。衛生技術人員1440人,其中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616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48人,註冊護士563人。[6]
風景名勝
璧山史稱「巴渝名邑」,曾出過「雙狀元」、「六翰林」。璧山八景為「金劍晴雪」、「東林曉鍾」、「覺院夜雨」、「茅萊仙境」、「聖燈普照」、「虎峰馬跡」、「涼傘雲遮」、「石泉凝脂」。
青龍湖國家森林公園
青龍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璧山縣西北29公里處的雲霧山中,海拔400-800米。多雲霧,景區面積50多平方千米,湖面15公頃。2000年被重慶市政府評為市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水天池
水天池位於璧山縣和大學城之間,是一處風光絢麗的景點,更是璧山縣佛教文化很有代表性的地方。
觀音塘濕地公園
觀音塘濕地公園位於璧山縣城南部,緊鄰璧南河,占地面積約623畝。是中國西部濕地公園典範,以巴渝文化為背景,形成山、水、林完美結合的綠色生態濕地瀏覽區。
古老寨
璧山縣古老寨位於璧山縣雲霧山中,海拔757米,與青龍湖毗鄰,整座山寨方圓近2000畝,集森林、湖泊、雲霧、山地景觀、田園風光、古寨遺址、宗教寺觀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是重慶市繼合川釣魚城之後的又一處大型的古戰場遺址。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4]
璧山文廟
璧山文廟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是重慶市直轄後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唯一的文廟建築群,也是重慶市境內保存較好、檔次較高、規模較大的文廟建築群。
露德堂
露德堂位於璧山縣正興鎮,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也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