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足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足區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重慶市西部,東距重慶主城區80公里,西離成都256公里。區人民政府駐棠香街道。與永川區、榮昌區、銅梁區、潼南區和四川省安岳縣相鄰。郵政編碼402360。境內的大足石刻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勝地,擁有全國首批甲級旅遊開放縣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重慶市最佳旅遊景區、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等殊榮。

原為大足縣,2011年10月,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大足區。2016年底全區戶籍人口1064190人,其中非農人口386446人。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6.6億元,同比增長11.1%。

縣名由來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大足縣以「以界內大足川(今瀨溪河沱江支流)為名」。另據蜀中廣記記載,「取豐足之義也,或雲縣之寶頂山有巨人跡」。

歷史沿革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肅宗採納左拾遺李鼎祚奏議,置昌州,大足縣與州同置。
唐大順元年(公元890年),設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靜南軍使於昌州,隸東川。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罷。
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昌州徙治大足,同時撤銷靜南縣併入大足縣。同年,北山石刻開鑿。
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置武信軍於遂州,大足隸之。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王建於成都稱帝,建立前蜀,大足為其版圖。
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前蜀武信軍節度使王宗壽降唐,大足隸於後唐。
後蜀應順元年(公元932年),孟知祥據蜀稱帝,大足改隸後蜀。
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石篆山石刻落成。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妙高山石刻開鑿。
南宋乾道、淳熙年間,潼川府路轉運司徙治昌州(大足)。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趙智鳳開鑿寶頂山石刻。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蒙軍破城,昌州失守,知州陳仲遒賦詩投井拒降。
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撤昌州,以州屬三縣併入大足,旋又並大足入合州銅梁縣。
元至順年間,復置大足縣,隸合州。
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四月,大足縣民韓法師起義,稱「南朝趙王」。五月,戰敗,被俘犧牲。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大足改隸重慶府。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十二月,縣人蔡伯貫以白蓮教聚眾起義,國號大寶。次年兵敗,被俘犧牲。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由榮昌知縣代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復設大足縣署。
民國初年,先後屬重慶鎮撫府、川東道、四川省
公元1935年,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駐永川)。
1949年12月2日,縣長郝明國潛逃,4日雷在齊代理縣長。12月9日,雷在齊在推舉下組成縣臨時人民辦事處,接管縣政府,維持秩序。12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12軍補訓師1團3營兩個連到達大足東關11保柏楊寺,13日在中共縣城支部和臨時人民辦事處迎接下進城,宣告大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隸川東行政區巴縣專區、璧山專區、江津專區。
1952年8月,川東行政區撤銷,隸四川省江津專區。
1968年,江津專區更名為江津地區。
1975年10月,劃出雙路公社及元通公社4個大隊、土橋公社2個大隊,共120個生產隊建立雙橋區,隸重慶市
1981年,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
1983年3月,永川地區撤銷,大足縣改隸重慶市。
1997年,重慶市恢復中央直轄市後,仍隸重慶。
2011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市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重慶市大足區。

行政區劃

明清時期

明代大足鄉制不詳。萬曆《重慶府志》卷二載大足33里之名:安賢、長受、三溪、從順、昌寧、嘉勝、德陽、青平、遇仙、石院、高峰、同古、雍溪、富春、錫山、米糧、曲水、雙山、崇泰、汶水、善慶、伏元、靜南、月富、興昌、豐成、永安、三花、仁政、中山、進德、朝賢、存義。鎮凡四:縣西15里老官鎮,南40里珠溪鎮,南30里龍水鎮,西南32里劉安鎮,非行政建制。正德《四川總志》卷十三載大足編戶37里。

清代大足縣下分14里,按光緒《大足縣誌》卷二「里鎮」與汪茂修光緒20年筆記如下

米糧里 治東30里,廣20里,今智鳳彌陀。
崇勝里 城西80里,廣60里,今高升、鐵山。
拾萬里 城東南70里,廣25里,今拾萬。
汶水裡 城南70里,廣30里,今龍水、雙路。
錫山里 城東70里,廣20里,今玉龍、雍溪。
永安里 治西北40里,廣30里,今中敖。
昌寧里 治西南20里,廣15里。
仁義里 城南近郊,廣40里,今城區東關。
嘉勝里 城西30里,廣25里,今三驅。
福元里 城東南70里,廣25里,今萬古、金山。
曲水裡 城東50里,廣25里,今國梁、回龍。
安賢里 城西30里,廣25里,今珠溪。
玉峰里 治東35里,廣30里,今石馬。
關廂里 治東60里,廣50里,今郵亭。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清政府推行新政,籌備地方自治,大足劃分為珠溪、中敖、彌陀、雙河、郵亭、雲路、回龍、拾萬8鄉及東關、龍水、三驅、萬古4鎮。次年增劃高升、大堡、雍溪、馬跑、玉龍、雙路6鄉,共4鎮14鄉。

(現中國台灣省)時期

公元1912年,析置青龍、寶興、石門、協和4鄉,另有興隆、復隆2鄉置而旋省,撤彌陀鄉,計4鎮17鄉。民國2年(1913年)省青龍鄉,9年復置,析置城廂鎮。民國十一年(1922年)析置化龍鄉,旋省。民國17年復省青龍鄉,又置復隆、彌陀、香山鄉。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置3個指導區,各轄數個鄉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復置青龍鄉,計3區5鎮20鄉。

公元1935年,國民政府統一四川,推行聯保制,改鄉鎮為聯保,析置季家、石龍、興隆、天青4聯保,並青龍入天青聯保,並協和、拾萬為協萬聯保,計3區,27聯保,743保,7830甲。民國26年(1937年)復分協萬為協和、拾萬聯保,析置觀音、太極聯保,計3區,30聯保。

1940年,推行新縣制,復改聯保為鄉鎮,置化龍、雙溪、高坪、新建4鄉,分天青為天寶、青龍2鄉,並馬跑、石門為石馬鄉,並城廂鎮、觀音鄉、太極鄉為西城鎮,改中敖鄉為鎮,計3區6鎮26鄉,625保,6289甲。民國31年(1942年),增設第四、五、六指導區。民國35年(1946年),為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饒國梁,雲路鄉更名為國梁鄉,截止此時大足縣鄉鎮如下:

第一區(區治東關鎮) 轄東關鎮、西城鎮、寶興鄉、香山鄉、彌陀鄉
第二區(區治萬古鎮) 轄萬古鎮、興隆鄉、雍溪鄉、國梁鄉、大堡鄉、回龍鄉
第三區(區治石馬場) 轄石馬鄉、復隆鄉、拾萬鄉、協和鄉、玉龍鄉
第四區(區治龍水鎮) 轄龍水鎮、雙路鄉、郵亭鄉、新建鄉、珠溪鄉
第五區(區治三驅鎮) 轄三驅鎮、季家鄉、雙河鄉、石龍鄉、高升鄉
第六區(區治中敖鎮) 轄中敖鎮、高坪鄉、青龍鄉、雙溪鄉、化龍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0年增設第七區、第八區,更改鄉鎮隸屬。
1951年並東關、西城2鎮城區為城關鎮,以所屬鄉村分建城東、城西2鄉,以龍水鎮所屬鄉村析置龍西鄉,改中敖、三驅、萬古3鎮為鄉。
1952年,增設第九區、第十區。
1953年,析置三溪鎮,復以中敖、三驅、萬古3鄉為鎮,復置或增劃城南、民新、天台、青坪、楊柳等37鄉,城關、龍水2鎮升為區級鎮。
1954年,增置沙壩、元通2鄉,計10區,6鎮,68鄉,422村。
1955年,撤第九區,以第十區為第九區,一至九區更名為城關、中敖、三驅、龍水、石馬、萬古、珠溪、郵亭、雙河區。
1956年,改萬古、三溪2鎮為鄉,裁併民新、米糧、登雲、城北、三元等23鄉,撤城關區,所屬城東、城西、城南、香山、化龍、彌陀6鄉為縣直屬。
1957年,復以萬古鄉街村為萬古鎮,計8區5鎮47鄉422村。
1958年10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除城關、龍水2鎮外,其餘鄉鎮組建為25個人民公社(其中尨水區僅龍水公社一社),全縣共422個大隊。
1959年,分建天保、轉洞、新復、龍西、順龍等15個公社。
1961年,再次增設城南、米糧、登雲、青坪、楊柳等17公社,設城郊區,轄城東、城西、彌陀、香山、城南、化龍、米糧、登雲8個公社。1962年,析中敖公社街道置中敖鎮。
1967年,香山公社改名東方紅公社。
1972年,彌陀、登雲、化龍、國梁公社更名為八一、東風、前進、建設公社,
1975年3月恢復登雲、化龍、國梁公社原名。同年10月,劃出雙路公社及元通公社4個大隊、土橋公社2個大隊,共120個生產隊建立雙橋區,隸重慶市。
1977年,析萬古公社街道為萬古鎮,恢復寶頂公社原名。1978年,黃桷公社併入國梁公社。
1980年,計9區,4鎮(縣屬、區屬各2),54公社,500大隊,16街段,4258生產隊。
1981年,按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更城關鎮為龍崗鎮,城郊區為雙塔區,雙河區為鐵山區,更城西為明星、八一為彌陀、青坪為麻楊、天保為天寶、新復為石桌、楊柳為柳河、現龍為燈塔、新建為沙橋、土橋為平橋、萬古為新石、興隆為古龍、中心為石牛、和平為對溪、石龍為青山、新民為玉灘、新勝為子店、雙河為鐵山公社,以原黃桷公社增置曲水公社。1983年至1984年,改所有公社為鄉,更天台為天山、大堡為金山、青山為龍石、多寶為寶山鄉。1985年,改玉龍、三溪2鄉為鎮,計9區,6鎮(縣屬2,區屬4),53鄉,502村,32居委,4449村民組,274居民組。
1987年,改郵亭鄉為鎮。1993年,重慶市於全市實施撤區並鄉建鎮工作,撤銷所有區公所,改復隆、寶頂、寶興、拾萬、回龍、金山、國梁、雍溪、龍石、鐵山、高升、季家13鄉為鎮,團結、石馬2鄉並建石馬鎮,珠溪、玉灘2鄉與三溪鎮並建珠溪鎮,登雲鄉、彌陀鄉並建彌陀鎮。至1996年,大足縣轄龍崗、龍水、中敖、三驅、玉龍、萬古、郵亭、寶頂、彌陀、寶興、復隆、石馬、拾萬、金山、回龍、國梁、雍溪、珠溪、龍石、鐵山、季家、高升22個鎮和米糧、化龍、城南、高坪、天寶、天山、古龍、沙壩、元通、寶山10個鄉,縣政府駐龍崗鎮;雙橋區轄龍灘子1個街道和雙路、通橋2個鎮,區政府駐雙路鎮。
1997年重慶市恢復中央直轄市後,大足縣、雙橋區仍隸重慶。2002年6月,撤銷龍崗鎮、城南鄉,設立龍崗、棠香兩個街道辦事處。2003年,撤銷米糧鄉、彌陀鎮,設立智鳳鎮,化龍鄉併入寶頂鎮,天寶鄉併入高坪鄉,天山鄉併入中敖鎮,沙壩鄉併入珠溪鎮,元通鄉併入郵亭鎮,寶山鄉併入鐵山鎮。2009年12月,撤銷高坪鄉、古龍鄉,設立高坪鎮、古龍鎮。
2011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市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大足區。同時,設立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市級開發區。2014年12月,撤銷雙路鎮、通橋鎮、智鳳鎮,設立雙路街道、通橋街道、智鳳街道。

現行行政區劃

現下轄6個街道、21個鎮:

街道辦事處:龍崗、棠香、龍灘子、雙路、通橋、智鳳。 鎮:石馬、金山、拾萬、萬古、雍溪、古龍、回龍、國梁、寶頂、中敖、高坪、高升、鐵山、三驅、寶興、季家、龍石、龍水、玉龍、珠溪、郵亭。

區內另有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廳級,重慶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代管龍灘子街道、雙路街道、通橋街道、郵亭鎮)、重慶大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級,含龍水鎮部分地區,共1.555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

大足自然地理結構成多元形態,地質結構分屬川中抬拱與川東褶皺兩大構造單元,地形地貌分屬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來年改革地貌單元,蓋層分為川中平緩褶皺帶與川東南強烈坳褶帶,自然地貌有「兩兩多元分合,獨峰突兀盆中,六丘三山一壩,巴岳屏蔽東南」之稱。

礦藏資源

大足境內有天然氣白雲岩石灰石石英砂岩等多種礦藏。其中,古龍鎮興隆礦區被發現一個目前亞洲最大的鍶礦床,預計探明的資源量將超過2000萬噸,經濟價值約20億元。

生物資源

大足區有 野生動物35科67種,分獸類、鳥類、魚類等;飼養動物主要有等。有野生植物125科364種,分喬木灌木類、藤本、草本、常見藻類植物等。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水杉珙桐,二級保護植物銀杏杜仲絞股藍八角蓮金毛狗脊金蕎麥等。栽培植物除糧食、油料、蔬菜等主要農作物外,還有蠶桑油桐煙葉葡萄藤梨枇杷花椒等經濟作物。

水能資源

大足區處沱江嘉陵江分水嶺上,有溪河293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5.3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為3.7億立方米,占地表水資源總量的69.8%;已開發利用量為2.1億立方米,占39.6%。

大足區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111座。水庫主要有:玉灘水庫、上游水庫、化龍水庫、響水灘水庫、躍進水庫、龍水湖等。

地貌

大足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南邊緣翹起,中部及東北部寬緩。境內最高點在巴岳山南段雲台寺山峰,海拔934.7米;最低點在雍溪玉峽河堤,海拔267.5米。

大足境內有地山、丘陵、平壩、河谷等多種地形,有「六丘三山一分壩」之勢。其中,低山約443.90平方公里,占全境31.93%;丘陵約809.00平方公里,占全境58.19%;溪谷平壩約137.31平方公里,占全境9.88%(以上數據均為原大足縣部分)。

水系

大足境內共有大小溪河近300條,總長近1000公里,主要河流有瀨溪河、窟窿河、淮遠河等,分屬沱江、涪江兩大水系(均屬長江水系)。

氣候

大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較充足,雨量較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盛夏伏旱較多,初夏與秋季多綿雨,冬季較暖,霜雪不多。

教育

大足區主要學校有:重慶資源與環境保護職業學院、重慶物流工程學院、重慶工程學院、重慶電信職業學院、重慶服裝工程職業學院、大足中學、雙橋中學、龍崗中學、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大足區實驗小學等。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071585人,其中非農人口509103人。當年出生人口12831人,出生率為10.8‰;死亡人口7400人,死亡率為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全區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7.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7.2%。

大足人以 漢族為主體,少數民族約有1200人。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等40個民族。

旅遊資源

大足區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人文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大足石刻(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1]大足石刻有造像5萬餘尊,銘文10餘萬字,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着公元九至十三世紀長達400年歷史里人類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藝術歷史上最後的豐碑。

寶頂山摩崖造像(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大佛灣、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
北山摩崖造像(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佛灣、觀音坡、佛耳峰、營盤山)
南山摩崖造像(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併至北山摩崖造像)
石篆山摩崖造像(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併至北山摩崖造像)
多寶塔(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併至北山摩崖造像)
石門山摩崖造像(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併至寶頂山摩崖造像)
尖山子石刻造像(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
舒成岩摩崖造像(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
妙高山摩崖造像(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摩崖造像(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
龍頭山摩崖造像(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包含於寶頂山摩崖造像)
雙牆村崖墓(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
馬跑教堂(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
饒國梁紀念堂(第二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饒國梁。

大足寶頂香會,歷史久遠,歷各朝而不衰。會期從農曆正月上旬到二月底,以觀世音菩薩生日前後最盛,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

省級風景名勝區龍水湖-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

大足石刻

擁有造像5萬餘尊,銘文10餘萬字,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着公元九至十三世紀長達400年歷史里人類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藝術歷史上最後的豐碑,在1999年12月先於龍門、雲岡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分別由北山石窟寶頂山石窟南山石窟石篆山石窟石門山石窟、多寶塔(簡稱「五山一塔」)構成,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審定為「天才的藝術傑作,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佛、道、儒造像能真實地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的哲學思想和風土人情;造型藝術和宗教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龍水湖

位於大足區南部的巴岳山麓,水域面積5600多畝,常年蓄水1500多萬方。2004年7月列入第四批國家水利風景區[2]。可經渝蓉高速轉 重慶三環高速公路直達。

玉龍山

位於大足區玉龍鎮,有桫欏樹群、雲台寺、三清古洞等景觀,2004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饒國梁紀念館

始建於1929年,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為中西合璧二層磚木結構樓房。展覽由基本陳列、書法作品陳列、實物場景展示及多媒體展示4大部分組成。

交通

國家高速公路G85銀昆高速公路在區內有5.3公里,設有郵亭出口。

國家高速公路G5013渝蓉高速公路在區內有43.8公里,設有大足東互通、大足西互通、三驅互通及大足服務區。重慶三環高速公路渝高速S0101在區內設有雍溪互通、萬古互通、拾萬互通、龍水湖互通及萬古服務區。另有南渝(大)瀘高速公路在建。

成渝鐵路在區內設有三等站大足站、四等站長河碥站。

成渝客運專線在區內設有高鐵站大足南站。

名優特產

龍水五金

起源可溯至晚唐,隨着鑿石造像運動得到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水五金一度與北京王麻子、杭州張小泉刀剪齊名[3]

寶頂冬尖

始創於清光緒六年,以重慶所產冬菜為原料,經獨特的傳統工藝加工,陳年壇貯而成[4]

大足冬菜

是川渝特產,為列為「中國傳統名醃菜之一」。

丁家坡洋芋

發源於重慶市大足區丁家坡,現已發展到重慶主城,是大足區特色小吃。

大足竹編

花色繁多,工藝精湛,常見竹編製品有青席黃席[5]斗席竹籃竹桌竹床竹簾筆筒蒸籠鍋蓋等類別,每一類別還分多種規格和花色。

榮譽記錄

2018年5月, 「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正式公布,大足區上榜。

2018年6月,大足區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視頻

大足區 相關視頻

大足區組工運動會
大足區 梅絲拳
大足區在希望的田野上共贏
大足區季家鎮書記代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