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田中耕一

增加 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當時,田中的論文並沒有受到重視;後來,[[德國]]與[[美國]]的學者改良他的方法,用於研究[[基因]]時測量[[蛋白質]]質量,再三引用他的論文。
2002年,[[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單位接獲推荐後,確定「開發生物大分子的[[基质辅助激光电离]] 該方法的原始構想出於田中,便決定頒獎給他。於是田中與[[庫爾特·维特里希]](英語:Kurt Wüthrich)及[[约翰·貝内特·芬恩]](英語:John Bennett Fenn)共同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田中是一個不敢和別人說話的男子,學習爛到被留級, 卻擊敗全球99%佼佼者 一直在基層職位上做著他喜歡 魯蛇 研究工作 ,35歲還是處男,但就是這樣一個奇男子,卻 擊敗全球99%佼佼者, 獲得了諾貝爾獎。<ref name="Tanaka-01"></ref><ref name="Tanaka-41">[http://psdn.pidc.org.tw/ike/doclib/2002/2002doclib/2002ike48-0/2002ike48-0-46.asp 職場贏家: 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 ]</ref><ref name="Tanaka-42">[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02/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2]</ref>。
==='''榮耀接連而來'''===
那時,一些歐洲的科學家表示了對田中耕一獲獎的不滿,認為德國著名化學家[[米夏埃爾·卡拉斯]]和 [[弗倫茨·希倫坎普]] 才是化學獎的最佳人選。[[法蘭克福大學]]化學教授卡拉斯和[[莫斯特大學]]教授希倫坎普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研究。田中耕一的研究成果比卡拉斯及希倫坎普早公布兩個月,但兩個德國人不僅發現了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其后的許多年裡不斷有新成果問世;他們共同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試驗,不斷完善測試手段,在[[質譜測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在1997年就獲得了[[美國]]質譜測定研究學會頒發的多項世界權威性獎勵,他們在[[質譜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是最著名的科學家。<ref name="Tanaka-51">[http://www.peopledaily.com.cn/BIG5/paper68/7985/757485.html 日本欣喜若狂,德國冷靜反思; 諾貝爾化學獎給錯了人? ]</ref>
===''' 諾貝爾委員會: 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
田中雖然沒顯耀的博士學位,卻是一位很喜歡做研究、但很普通的基層職員。雖然當時是田中無意間碰撞出這個驚人的實驗結果,他的論文卻被後來許多的德國與美國研究學者一再地引論,並改良他的方法,用於研究[[基因]]時測量[[蛋白質]]質量。當然田中是第一個發現此方法的人。田中也希望諾貝爾委員能撤獎,而他得到的回覆是:「你的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ref name="Tanaka-31"></ref><ref name="Tanaka-41"></ref>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