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这是优良条目,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田中耕一”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Ms讨论 | 贡献
 
(未显示3个用户的2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Good article}}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name              =  田中耕一
 
| name              =  田中耕一
第12行: 第13行:
 
}}
 
}}
  
'''田中耕一''' (英語:K ōichi Tanaka,{{bd|1959年|8月3日}}),是一名[[日本]][[化學家]]、[[工程學]]家,任職於[[京都]]島津製作所。[[日本學士院會員]]。[[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
'''田中耕一''' (K ōichi Tanaka,{{bd|1959年|8月3日}}),是一名[[日本]][[化學家]]、[[工程學]]家,任職於[[京都]]島津製作所。[[日本學士院會員]]。[[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 '''傳奇的開始 -- 幾乎搶走所有的鎂光燈'''
 
* '''傳奇的開始 -- 幾乎搶走所有的鎂光燈'''
第20行: 第21行:
 
* '''接獲通報得諾貝爾獎時,还以为有人恶作剧'''
 
* '''接獲通報得諾貝爾獎時,还以为有人恶作剧'''
  
* '''搞砸實驗卻意外獲諾貝爾獎 的葉大雄!'''
+
* '''搞砸實驗卻意外獲諾貝爾獎!'''
  
 
*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錯了人?'''
 
*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錯了人?'''
  
* ''' 挑战“死亡之谷”'''
+
* '''16年後的另一突破 -- 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
  
 
=='''傳奇的開始 -- 幾乎搶走所有的鎂光燈'''==
 
=='''傳奇的開始 -- 幾乎搶走所有的鎂光燈'''==
 
2002年,日本學者[[小柴昌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隔天,[[島津製作所]]的工程師[[田中耕一]]即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寫下歷年來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最短間隔(不到24小時)。
 
2002年,日本學者[[小柴昌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隔天,[[島津製作所]]的工程師[[田中耕一]]即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寫下歷年來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最短間隔(不到24小時)。
  
 與長年預期獲獎的小柴昌俊相比,默默無名的田中耕一被視為「上班族的諾貝爾傳奇」;田中獲獎時僅有[[學士]]學位,為歷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僅見的特例<ref name="Tanaka-01">[http://wonder4.co/2016/06/%E9%AD%AF%E8%9B%87%E8%AE%8A%E6%BA%AB%E6%8B%BF%EF%BC%81%EF%BC%9F%E6%90%9E%E7%A0%B8%E5%AF%A6%E9%A9%97%E7%8D%B2%E8%AB%BE%E8%B2%9D%E7%88%BE%E7%8D%8E%EF%BC%8C%E5%A0%AA%E7%A8%B1%E5%A4%A7%E9%9B%84%E7%9C%9F/  魯蛇變溫拿!?搞砸實驗獲諾貝爾獎,堪稱大雄真人版]</ref>,加上 他特殊傳奇(以下會介紹),田中立即吸走了許多鎂光燈,這讓小柴昌俊顯得不悅,因為「媒體採訪的水準太低」<ref>《週刊現代》2003年3月15日号</ref>。
+
 與長年預期獲獎的小柴昌俊相比,默默無名的田中耕一被視為「上班族的諾貝爾傳奇」;田中獲獎時僅有[[學士]]學位,為歷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僅見的特例<ref name="Tanaka-01">[http://wonder4.co/2016/06/%E9%AD%AF%E8%9B%87%E8%AE%8A%E6%BA%AB%E6%8B%BF%EF%BC%81%EF%BC%9F%E6%90%9E%E7%A0%B8%E5%AF%A6%E9%A9%97%E7%8D%B2%E8%AB%BE%E8%B2%9D%E7%88%BE%E7%8D%8E%EF%BC%8C%E5%A0%AA%E7%A8%B1%E5%A4%A7%E9%9B%84%E7%9C%9F/  魯蛇變溫拿!?搞砸實驗獲諾貝爾獎,堪稱大雄真人版]</ref>,加上 他特殊傳奇(以下會介紹),田中立即吸走了許多鎂光燈,這讓小柴昌俊顯得不悅,因為「媒體採訪的水準太低」<ref>《週刊現代》2003年3月15日号</ref>。
  
 
==='''「平凡變傳奇」的那刻'''===
 
==='''「平凡變傳奇」的那刻'''===
第58行: 第59行:
 
==='''苦命的小孩'''===
 
==='''苦命的小孩'''===
 
[[File: Tanaka_hometown.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23/19/48502245_817042961.shtml  圖片來源: 田中耕一的家鄉] ]]
 
[[File: Tanaka_hometown.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23/19/48502245_817042961.shtml  圖片來源: 田中耕一的家鄉] ]]
 +
[[File: Tanaka_Northeast_Uuniv.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38xkaxo.html  圖片來源: 田中耕一的母校:東北大學] ]]
 +
[[File: Tanaka_young_v2.jpe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zh-tw/science/pyya4ap.html  圖片來源: 年輕時的田中耕一] ]]
 
1959年8月3日,田中耕一在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一个普通的人家誕生。在他还没有满月时,母亲便因月子病去世了。父亲悲痛欲绝,只好把他抱回自己的哥哥家,拜托哥哥嫂子抚养。不久,父亲也病故了。可以说,田中耕一是个苦命的孩子。
 
1959年8月3日,田中耕一在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一个普通的人家誕生。在他还没有满月时,母亲便因月子病去世了。父亲悲痛欲绝,只好把他抱回自己的哥哥家,拜托哥哥嫂子抚养。不久,父亲也病故了。可以说,田中耕一是个苦命的孩子。
  
第66行: 第69行:
  
 
==='''考進大學後,每天努力讀書,但成績仍然很差'''===
 
==='''考進大學後,每天努力讀書,但成績仍然很差'''===
[[File: Tanaka_Northeast_Uuniv.jp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38xkaxo.html  圖片來源: 田中耕一的母校:東北大學] ]]
 
[[File: Tanaka_young_v2.jpeg |缩略图|left|300px|[https://kknews.cc/zh-tw/science/pyya4ap.html  圖片來源: 年輕時的田中耕一] ]]
 
  
 
18歲時,田中考進了日本[[東北大學]](日本七所帝國大學之一,[[魯迅]]就是就讀這所大學的)。他學習的是[[電氣工程學]],與[[化學]]、[[生化]]領域並沒有太大關係。<ref name="Tanaka-12"></ref>
 
18歲時,田中考進了日本[[東北大學]](日本七所帝國大學之一,[[魯迅]]就是就讀這所大學的)。他學習的是[[電氣工程學]],與[[化學]]、[[生化]]領域並沒有太大關係。<ref name="Tanaka-12"></ref>
第76行: 第77行:
 
 畢業後,田中想進夢想的索尼(SONY)公司,他滿懷期待的去SONY面試,但第一輪就殘酷地被淘汰了。最後到做科學儀器小公司的島津製作所工作,當個最低層的小職員,還經常會被社長痛罵。直至2002年,43歲的田中耕一直都很努力,卻也非常不幸!<ref name="Tanaka-23">[https://kknews.cc/story/g2ojbp8.html  30多歲沒談過戀愛,43歲還是底層員工,一個電話改變了一生 ]</ref>
 
 畢業後,田中想進夢想的索尼(SONY)公司,他滿懷期待的去SONY面試,但第一輪就殘酷地被淘汰了。最後到做科學儀器小公司的島津製作所工作,當個最低層的小職員,還經常會被社長痛罵。直至2002年,43歲的田中耕一直都很努力,卻也非常不幸!<ref name="Tanaka-23">[https://kknews.cc/story/g2ojbp8.html  30多歲沒談過戀愛,43歲還是底層員工,一個電話改變了一生 ]</ref>
  
 +
{{clear}}
 
=='''搞砸實驗,卻意外發生「奇蹟」'''==
 
=='''搞砸實驗,卻意外發生「奇蹟」'''==
 
==='''被派為實驗人員'''===
 
==='''被派為實驗人員'''===
第85行: 第87行:
 
 在一次測量實驗中,因為田中過於緊張,不小心將[[丙三醇]](俗稱[[甘油]])當成了[[丙酮醇]]倒進了試劑[[鈷]]超細金屬粉末中。就在這時,他覺得這試劑還挺貴的,扔了太可惜,他想,甘油只要揮發完,鈷粉還可以繼續使用,於是把鈷粉放進真空室抽乾。之後,他突然想到,雷射的能量可以加快甘油揮發,便對鈷粉進行照射。他想知道甘油是否完全揮發,所以打開監控設備。
 
 在一次測量實驗中,因為田中過於緊張,不小心將[[丙三醇]](俗稱[[甘油]])當成了[[丙酮醇]]倒進了試劑[[鈷]]超細金屬粉末中。就在這時,他覺得這試劑還挺貴的,扔了太可惜,他想,甘油只要揮發完,鈷粉還可以繼續使用,於是把鈷粉放進真空室抽乾。之後,他突然想到,雷射的能量可以加快甘油揮發,便對鈷粉進行照射。他想知道甘油是否完全揮發,所以打開監控設備。
  
 此時,田中注意到背景值中出現從 有的微弱"訊號峰"。多次收取數據,這個"訊號峰"都沒有消失,始終出現在同一位置。這表示加了甘油的鈷粉,可以使「生物大分子」脫附游離。田中使分子量超過10000道耳頓的分子脫附,而偵測到訊號。<ref name="Tanaka-31">[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685/post/201903270026/%E9%97%96%E9%80%B2%E8%AB%BE%E8%B2%9D%E7%88%BE%E6%AE%BF%E5%A0%82%20%20%E5%B9%B3%E5%87%A1%E4%B8%8A%E7%8F%AD%E6%97%8F%E8%9B%BB%E8%AE%8A%E7%8D%A8%E8%A7%92%E7%8D%B8  闖進諾貝爾殿堂 平凡上班族蛻變獨角獸]</ref>
+
 此時,田中注意到背景值中出現從 有的微弱"訊號峰"。多次收取數據,這個"訊號峰"都沒有消失,始終出現在同一位置。這表示加了甘油的鈷粉,可以使「生物大分子」脫附游離。田中使分子量超過10000道耳頓的分子脫附,而偵測到訊號。<ref name="Tanaka-31">[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685/post/201903270026/%E9%97%96%E9%80%B2%E8%AB%BE%E8%B2%9D%E7%88%BE%E6%AE%BF%E5%A0%82%20%20%E5%B9%B3%E5%87%A1%E4%B8%8A%E7%8F%AD%E6%97%8F%E8%9B%BB%E8%AE%8A%E7%8D%A8%E8%A7%92%E7%8D%B8  闖進諾貝爾殿堂 平凡上班族蛻變獨角獸]</ref>
  
 
==='''意外發生「奇蹟」,還發表了學術文章'''===
 
==='''意外發生「奇蹟」,還發表了學術文章'''===
第104行: 第106行:
 
 當時,田中的論文並沒有受到重視;後來,[[德國]]與[[美國]]的學者改良他的方法,用於研究[[基因]]時測量[[蛋白質]]質量,再三引用他的論文。
 
 當時,田中的論文並沒有受到重視;後來,[[德國]]與[[美國]]的學者改良他的方法,用於研究[[基因]]時測量[[蛋白質]]質量,再三引用他的論文。
  
2002年,[[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單位接獲推荐後,確定「開發生物大分子的[[基质辅助激光电离]]該方法的原始構想出於田中,便決定頒獎給他。於是田中與[[庫爾特·维特里希]](英語:Kurt Wüthrich)及[[约翰·貝内特·芬恩]](英語:John Bennett Fenn)共同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2002年,[[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單位接獲推荐後,確定「開發生物大分子的[[基质辅助激光电离]] 該方法的原始構想出於田中,便決定頒獎給他。於是田中與[[庫爾特·维特里希]](英語:Kurt Wüthrich)及[[约翰·貝内特·芬恩]](英語:John Bennett Fenn)共同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田中是一個不敢和別人說話的男子,學習爛到被留級, 卻擊敗全球99%佼佼者 魯蛇 ,35歲還是處男,但就是這樣一個奇男子,卻獲得了諾貝爾獎。<ref name="Tanaka-01"></ref><ref name="Tanaka-41">[http://psdn.pidc.org.tw/ike/doclib/2002/2002doclib/2002ike48-0/2002ike48-0-46.asp  職場贏家: 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 ]</ref><ref name="Tanaka-42">[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02/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2]</ref>。
+
 田中是一個不敢和別人說話的男子,學習爛到被留級, 一直在基層職位上做著他喜歡 研究工作 ,35歲還是處男,但就是這樣一個奇男子,卻 擊敗全球99%佼佼者, 獲得了諾貝爾獎。<ref name="Tanaka-01"></ref><ref name="Tanaka-41">[http://psdn.pidc.org.tw/ike/doclib/2002/2002doclib/2002ike48-0/2002ike48-0-46.asp  職場贏家: 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 ]</ref><ref name="Tanaka-42">[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02/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2]</ref>。
  
 
==='''榮耀接連而來'''===
 
==='''榮耀接連而來'''===
第112行: 第114行:
 
 田中得獎後,各種榮耀頭銜接連而來。
 
 田中得獎後,各種榮耀頭銜接連而來。
  
  母校東北大學向來只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 國人 此時緊急修改規章 讓他 上天字第 本國籍榮譽博士 還聘他為客座教授
+
  當時出差在 的島津製作所老闆,聽聞公司小職員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後 立馬乘坐飛機趕回來 ,當 場贈送田中耕 數百萬日元的獎勵金,並立刻下令連升田中五級,從主任職位提升至董事級,公司 股票更在幾周內連漲了35% 增加的部分相當於235億日圓 <ref name="Tanaka-32"></ref>
  
  島津製作所高層 立刻下令連升田中五級,發給獎金 千萬日圓 有人批評這筆獎金太少了 因為島津的股票在田中獲獎後,連 大漲,總資產額在五天內增加了34%,增加 部分相當於235億
+
  那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文部科學省大臣[[遠山敦子]]等政治人物 也要召見他來恭賀慰勉 好沾點光。另外 ,日 本政府也隨即頒予他日本最高榮譽 [[ 本文化勳章]] <ref name="Tanaka-41"></ref>
  
  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文部科 省大臣遠山敦子等政治 也要召見 來恭賀慰勉 番,好沾點光。另外,日本政府也隨即頒予他日 最高 榮譽 的[[日本文 勳章]]
+
  接著,母校東北大學向來只頒發榮譽博士 位給外國 人, 此時緊急修改規章,讓 當上天字第 號的 國籍 榮譽化 學博士,還聘他為客座教授 <ref name="Tanaka-41"></ref>
  
 有趣的是,田中站在講台上,一臉羞澀地 發表了感言 :「當初之所以決定不考大學院,是因為我討厭學校要我考[[德語]]。如今不考德語也能獲得的博士學位,我想,也只有在定飛機畫位子時才拿出來用,因為這個頭銜能夠使我免費提升坐商務艙...」<ref name="Tanaka-32"></ref><ref name="Tanaka-41"></ref>
+
  有趣的是, 田中站在 日本東北大學 講台上 時,他依舊保持著憨厚的姿態 ,一臉 羞澀地 説道 :「當初之所以決定不考大學院,是因為我討厭學校要我考[[德語]]。如今不考德語也能獲得的博士學位,我想,也只有在定飛機畫位子時才拿出來用,因為這個頭銜能夠使我免費提升坐商務艙...」<ref name="Tanaka-12"></ref>
  
 
==='''自認名實不符,要求撤獎'''===
 
==='''自認名實不符,要求撤獎'''===
 
[[File: Tanaka_DoLaAMon_v2.jpg |缩略图|left|280px|[https://www.chinatimes.com/hottopic/20160625002315-260809?chdtv (圖片來源一)] [http://www.ifuun.com/a2018042812502661/ (圖片來源二)合成圖:日本平庸小職員的田中耕一,如哆啦a夢裡的葉大雄!搞砸實驗卻意外獲得諾貝爾獎(圖片取自wtoutiao)] ]]
 
[[File: Tanaka_DoLaAMon_v2.jpg |缩略图|left|280px|[https://www.chinatimes.com/hottopic/20160625002315-260809?chdtv (圖片來源一)] [http://www.ifuun.com/a2018042812502661/ (圖片來源二)合成圖:日本平庸小職員的田中耕一,如哆啦a夢裡的葉大雄!搞砸實驗卻意外獲得諾貝爾獎(圖片取自wtoutiao)] ]]
 
 
 
 外界的熱烈並沒有讓他沖昏頭,田中反倒冷靜起來。他獲諾貝爾獎的理由是發明「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但是田中自認專業知識不足,不知道大分子不能這樣分析,再説加進甘油是錯誤、不小心的。所以他是獨角獸嗎?還是普通的馬,只是天上掉下一根角,正好落在他頭上?
 
 外界的熱烈並沒有讓他沖昏頭,田中反倒冷靜起來。他獲諾貝爾獎的理由是發明「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但是田中自認專業知識不足,不知道大分子不能這樣分析,再説加進甘油是錯誤、不小心的。所以他是獨角獸嗎?還是普通的馬,只是天上掉下一根角,正好落在他頭上?
  
第130行: 第130行:
 
 此後,田中婉拒露面。他還是在島津製作所上班,外表如同以往,內在卻多了使命感,他想做出配得上諾貝爾獎的研發。<ref name="Tanaka-31"></ref>
 
 此後,田中婉拒露面。他還是在島津製作所上班,外表如同以往,內在卻多了使命感,他想做出配得上諾貝爾獎的研發。<ref name="Tanaka-31"></ref>
  
 +
{{clear}}
 +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頒錯了人?'''==
 +
==='''各國科學家質疑田中得獎資格'''===
 +
田中獲得諾貝時只有43歲,不僅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年紀最輕的一個,而且連碩士學位都沒有。獲獎之前,他只不過是日本島津製作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程師。
  
 +
那時,一些歐洲的科學家表示了對田中耕一獲獎的不滿,認為德國著名化學家[[米夏埃爾·卡拉斯]]和 [[弗倫茨·希倫坎普]] 才是化學獎的最佳人選。[[法蘭克福大學]]化學教授卡拉斯和[[莫斯特大學]]教授希倫坎普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研究。田中耕一的研究成果比卡拉斯及希倫坎普早公布兩個月,但兩個德國人不僅發現了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其后的許多年裡不斷有新成果問世;他們共同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試驗,不斷完善測試手段,在[[質譜測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在1997年就獲得了[[美國]]質譜測定研究學會頒發的多項世界權威性獎勵,他們在[[質譜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是最著名的科學家。<ref name="Tanaka-51">[http://www.peopledaily.com.cn/BIG5/paper68/7985/757485.html   日本欣喜若狂,德國冷靜反思; 諾貝爾化學獎給錯了人? ]</ref>
  
 +
==='''諾貝爾委員會: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
 +
田中雖然沒顯耀的博士學位,卻是一位很喜歡做研究、但很普通的基層職員。雖然當時是田中無意間碰撞出這個驚人的實驗結果,他的論文卻被後來許多的德國與美國研究學者一再地引用,並改良他的方法,用於研究[[基因]]時測量[[蛋白質]]質量。當然田中是第一個發現此方法的人。田中也希望諾貝爾委員能撤獎,而他得到的回覆是:「你的得獎是慎重、公平、公正的決定!」<ref name="Tanaka-31"></ref><ref name="Tanaka-41"></ref>
  
=='''一 次失敗卻創造了震驚世界 重大發明'''==
+
=='''16年後的另 突破'''==
 +
==='''曾度過一段焦慮和困惑 日子'''===
 +
別人眼中的幸運,對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種負擔。他不停地問自己:「那麽多專業研究者,把一生的時間貢獻給學術,都沒能獲獎 ... 我一個非化學專業的小職員,憑什麽拿諾貝爾化學獎?」<ref name="Tanaka-32"></ref>
  
 +
原來,一直擔心自己配不上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在獲獎後,也曾在焦慮和困惑中度過了一段日子。雖然一夜之間粉絲漲了無數,但還是有很多人都覺得田中不過是好運而已。<ref name="Tanaka-32"></ref>
  
=='''2002 年諾貝爾化學獎 頒錯了人?'''==
+
田中一直按部就班地過著他的人生,他心中有個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個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的人。所以,像一個真正的學者一樣,他把全身心都撲在「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以更容易檢測疾病」的研究上,因為,早在他20歲左右得知生母病逝時,他便下定決心投身醫療研究,而他也都沒有忘記他的初發心。<ref name="Tanaka-16"></ref><ref name="Tanaka-61">[https://kknews.cc/zh-tw/news/x2r9nzo.html 日本史上最 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提前30年檢測出阿茲海默症]</ref>
  
* 還沒想...田中 「諾貝爾獎」!
+
==='''突破:只需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
* 母校還頒給 化學博士學位
+
[[File: Tanaka_smile.jpg |缩略图|left|280px|[https://kknews.cc/zh-tw/news/x2r9nzo.html 圖片來源:對著鏡頭拍照時, 田中的 臉上,出現 久違的笑容] ]]
* 田中 還受邀加入董事會 備受禮遇!
+
[[File: Tanaka_smile_v2.gif |缩略图|right|250px|[https://kknews.cc/zh-tw/news/x2r9nzo.html 圖片來源:田中自信地敍述著 的新發現 ] ]]
 +
  在實驗室埋頭研究了15年之後, 田中 成功了。人們再次見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是2018年的2月。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地在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只需幾滴血 就能提前30年預測阿茲海默症。<ref name="Tanaka-16"></ref>
  
* ----------
+
2019年2月,NHK 邀請田中參與紀錄片的攝製 作為平成30 成就回顧的一環。此時 的田中, 眼中早已 了沉穩和自信 和16年前面對鏡頭手足無措的 ,判若兩人
  「小職員神奇の逆襲」 「日本史上最 輕諾貝爾化 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
 
 
 
這個拿諾貝爾獎 的田中,
 
當時並不是什麼學術名家,
 
也沒 碩士、博士學位
 
只是一家公司里的基層職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83ork2q.html
 
  
 +
從獲得諾貝爾獎(2002年)到現在(2019年),田中耕一用了17年的時間,總算跟自己握手言和。他說:「走路時,60歲的他,終於能挺直了腰板。真好。」<ref name="Tanaka-61"></ref>
  
 +
最後,田中耕一的故事告訴我們:'''意外能讓你幸運一時,堅持與堅定卻能讓你「幸運」一世。'''
  
 +
{{clear}}
 
== '''視頻''' ==
 
== '''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zNJTgh7h8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zNJTgh7h8
第159行: 第166行:
 
|container=frame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 日本平庸小職員到諾貝爾獎得主,是一次做錯的實驗捨不得扔的廢料 '''}}
 
|description= ''' 日本平庸小職員到諾貝爾獎得主,是一次做錯的實驗捨不得扔的廢料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2022年7月12日 (二) 19:39的最新版本

田中耕一
出生 1959年8月3日
日本富山县富山市
国籍 日本
母校 东北大学
机构 岛津制作所
知名于 软雷射脱附法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学
奖项 日本质量分析学会奨励赏(1989年)
文化功劳者(2002年)
文化勋章(2002年)
诺贝尔化学奖(2002年)

田中耕一(Kōichi Tanaka,1959年8月3日),是一名日本化学家工程学家,任职于京都岛津制作所。日本学士院会员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

  • 传奇的开始 -- 几乎抢走所有的镁光灯
  • 平庸的小职员,田中耕一就像哆啦a梦里的叶大雄!
  • 接获通报得诺贝尔奖时,还以为有人恶作剧
  • 搞砸实验却意外获诺贝尔奖!
  •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错了人?
  • 16年后的另一突破 -- 只需几滴血,就能提前30年预测阿兹海默症

传奇的开始 -- 几乎抢走所有的镁光灯

2002年,日本学者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隔天,岛津制作所的工程师田中耕一即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写下历年来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最短间隔(不到24小时)。

与长年预期获奖的小柴昌俊相比,默默无名的田中耕一被视为“上班族的诺贝尔传奇”;田中获奖时仅有学士学位,为历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仅见的特例[1],加上其他特殊传奇(以下会介绍),田中立即吸走了许多镁光灯,这让小柴昌俊显得不悦,因为“媒体采访的水准太低”[2]

“平凡变传奇”的那刻

田中耕一大学时是个挂科留级的“学渣”。年过四十了,仍然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基层职员,拿著寒酸的薪水,过著鲁蛇“loser”、呆板的日子。他没有颜值,没有特长,平凡到默默无闻。

2002年的一通电话,惊雷似地搅乱了他的人生。电话里的人说著英文,英文不灵光的田中只听懂了两个词:Congratulations(祝贺)和 Nobel(诺贝尔)。田中心中暗想:“诺贝尔奖关我什么事?”他以为是诈骗电话,便嗯啊应付几声,说了“谢谢”然后就挂了电话,继续忙手头上的工作。[3]

这时,办公室却喧哗起来了,因为新闻开始此起彼落地播报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日本的田中耕一”。这一刻,日本媒体们焦急地去搜寻预设名单,学术界的科学家和教授都不认识他,学者库也找不到他的资料,大家都在提问:“田中耕一是谁?”[4]

更夸张的是,那时田中的妻子在计程车上听到广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田中的养母正巧在家看新闻,被吓坏似地说了句:“这人的名字怎么跟我儿子一样?”同事则认为是整人节目在恶作剧。没有一个熟人相信田中会和世界级的奖项有什么瓜葛,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田中只是个再普通不过,拿著寒酸薪水,过著看似鲁蛇“loser”日子的上班族。[5]

后来,媒体很厉害,居然在网上搜到了田中的公司:名不见经传的岛津制作所。于是,大批想抢占先机的记者,一下就把岛津制作所围得水泄不通。临时被抓住采访的田中,还穿著做实验用的蓝色工作装。

他局促地走上了发布会的演讲台后,憋红了脸才说出一句:“要是能提早准备,我一定穿正装。”此时,他的妻子在他接受采访时“头晕晕地”打电话来确认:“田中,这是真的吗?”他跟妻子解释完后,局促不安地又面对镜头鞠躬。[6]

憨态可掬的画面随著直播传遍全国,观众们都被田中逗乐了。这哪里是高高在上的诺贝尔奖科学家,简直就像亲切的邻家大叔 -- 因为人们早已习惯了虚伪与体面,这一刻才发现真实是多么可贵。[7]

田中就这样火红了,抢占了各大头条不说,电视节目都找上门来了,盖过另外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成了社交网站很火红的“平民科学家”。

那时的田中,从未想过他有登上人生巅峰的一天!但是田中自己却也陷入了深深的愁苦:“得诺贝尔奖就是个天大的意外!我根本不配得这个奖。”[8]

尽管如此,他的故事成了励志的典范。以下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平凡变传奇”的”邻家大叔“的事迹。

平庸的小职员,如叶大雄

苦命的小孩

1959年8月3日,田中耕一在日本富山县首府富山市一个普通的人家诞生。在他还没有满月时,母亲便因月子病去世了。父亲悲痛欲绝,只好把他抱回自己的哥哥家,拜托哥哥嫂子抚养。不久,父亲也病故了。可以说,田中耕一是个苦命的孩子。

而田中的养父是个工匠,仅有微薄的收入,却要养活奶奶、伯母、姐姐、两个哥哥和他一家六口人的生活,所以日子好不到哪里。不过他的养父视他如同己生,非常疼爱,一直没有让他感到自己是被收养的区别。直到他考上大学,要迁移户口的时候才不得不说出田中的身世。[9]

从小没自信、常被欺负

小时候的田中个性内向,不敢和小朋友们说话,也无法融入团体,就像哆啦a梦里的叶大雄一样,总是被班上的小朋友欺负。对于喜欢的女生,他也只能喜欢在心里口难开,是个没有自信的家伙![10]

考进大学后,每天努力读书,但成绩仍然很差

18岁时,田中考进了日本东北大学(日本七所帝国大学之一,鲁迅就是就读这所大学的)。他学习的是电气工程学,与化学生化领域并没有太大关系。[4]

当时他每天都刻苦学习,复习到深夜,但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依然很差,很多科目不及格。后来,因为必修德文不及格,被学校连续留级了一年。毕业的时候,他的指导老师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学生!”[5]

梦想进SONY工作,应徴时第一轮就被淘汰

毕业后,田中想进梦想的索尼(SONY)公司,他满怀期待的去SONY面试,但第一轮就残酷地被淘汰了。最后到做科学仪器小公司的岛津制作所工作,当个最低层的小职员,还经常会被社长痛骂。直至2002年,43岁的田中耕一直都很努力,却也非常不幸![11]

搞砸实验,却意外发生“奇迹”

被派为实验人员

在田中26岁的时候(1985年),发生了一件彻底改变他人生的大事。公司有次为了开发新仪器,是用来测量“生物大分子”的质量,必需进行化学实验,指派没有什么化学专业背景的田中作为实验人员,要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品质。田中得知消息后差点晕过去,他的化学程度只有中学水准,如果把这次实验搞砸了,可能会被扫地出门,所以,只能硬著头皮接受了任务。[1]

把实验完全搞砸了

在一次测量实验中,因为田中过于紧张,不小心将丙三醇(俗称甘油)当成了丙酮醇倒进了试剂超细金属粉末中。就在这时,他觉得这试剂还挺贵的,扔了太可惜,他想,甘油只要挥发完,钴粉还可以继续使用,于是把钴粉放进真空室抽干。之后,他突然想到,雷射的能量可以加快甘油挥发,便对钴粉进行照射。他想知道甘油是否完全挥发,所以打开监控设备。

此时,田中注意到背景值中出现从未有的微弱"讯号峰"。多次收取数据,这个"讯号峰"都没有消失,始终出现在同一位置。这表示加了甘油的钴粉,可以使“生物大分子”脱附游离。田中使分子量超过10000道耳顿的分子脱附,而侦测到讯号。[12]

意外发生“奇迹”,还发表了学术文章

长期以来,用基质辅助雷射脱附游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测量分子量,最多只能测定分子量1000道耳顿的化合物,这是化学界的基本知识。妙的是,田中当时不知道这个常识,所以一路钻进去,做出重大突破。

万万没想到,奇迹发生了!他分离出了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可是,过段时间,等到甘油完全变干后再去测量,却又无法测定了。此时,田中意识到这种基质(甘油)确实可以提高测定的分子量。

田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分析仪器。然后连同分析方法一起归档申请专利。这一方法后来被称为“软雷射脱著法”,对生物化学领域起著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让分析“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成为可能。但他的公司认为这个发现并不会给公司带来实质的利益,所以只奖励田中一万日圆。

然而在当时,田中对于这个意外发现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1987年,两年后,他才在一次分子质量测定会议上口头陈述了他的发现。而又过了一年(1988年),在一位教授的积极劝说下,田中把他的发现写了一篇论文文章,发表在欧洲自然科学杂志上。[4][5][12][13]

之后,田中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被颁予诺贝尔奖

凭什么获奖的?

当时,田中的论文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德国美国的学者改良他的方法,用于研究基因时测量蛋白质质量,再三引用他的论文。

2002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单位接获推荐后,确定“开发生物大分子的基质辅助激光电离”该方法的原始构想出于田中,便决定颁奖给他。于是田中与库尔特·维特里希(英语:Kurt Wüthrich)及约翰·贝内特·芬恩(英语:John Bennett Fenn)共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田中是一个不敢和别人说话的男子,学习烂到被留级,一直在基层职位上做著他喜欢的研究工作,35岁还是处男,但就是这样一个奇男子,却击败全球99%佼佼者,获得了诺贝尔奖。[1][14][15]

荣耀接连而来

田中得奖后,各种荣耀头衔接连而来。

当时出差在外的岛津制作所老板,听闻公司小职员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后,立马乘坐飞机赶回来,当场赠送田中耕一数百万日元的奖励金,并立刻下令连升田中五级,从主任职位提升至董事级,公司的股票更在几周内连涨了35%,增加的部分相当于235亿日圆。[13]

那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文部科学省大臣远山敦子等政治人物,也要召见他来恭贺慰勉一番,好沾点光。另外,日本政府也随即颁予他日本最高荣誉的日本文化勋章[14]

接著,母校东北大学向来只颁发荣誉博士学位给外国人,此时紧急修改规章,让他当上天字第一号的本国籍荣誉化学博士,还聘他为客座教授。[14]

更有趣的是,当田中站在日本东北大学讲台上时,他依旧保持著憨厚的姿态,一脸很羞涩地说道:“当初之所以决定不考大学院,是因为我讨厌学校要我考德语。如今不考德语也能获得的博士学位,我想,也只有在定飞机画位子时才拿出来用,因为这个头衔能够使我免费提升坐商务舱...”[4]

自认名实不符,要求撤奖

外界的热烈并没有让他冲昏头,田中反倒冷静起来。他获诺贝尔奖的理由是发明“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但是田中自认专业知识不足,不知道大分子不能这样分析,再说加进甘油是错误、不小心的。所以他是独角兽吗?还是普通的马,只是天上掉下一根角,正好落在他头上?

田中公开说自己是侥幸,希望诺贝尔委员会撤奖,而他得到的回复是:“你的得奖是慎重、公平、公正的决定!”

此后,田中婉拒露面。他还是在岛津制作所上班,外表如同以往,内在却多了使命感,他想做出配得上诺贝尔奖的研发。[12]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错了人?

各国科学家质疑田中得奖资格

田中获得诺贝时只有43岁,不仅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年纪最轻的一个,而且连硕士学位都没有。获奖之前,他只不过是日本岛津制作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

那时,一些欧洲的科学家表示了对田中耕一获奖的不满,认为德国著名化学家米夏埃尔·卡拉斯弗伦茨·希伦坎普 才是化学奖的最佳人选。法兰克福大学化学教授卡拉斯和莫斯特大学教授希伦坎普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田中耕一的研究成果比卡拉斯及希伦坎普早公布两个月,但两个德国人不仅发现了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其后的许多年里不断有新成果问世;他们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试验,不断完善测试手段,在质谱测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在1997年就获得了美国质谱测定研究学会颁发的多项世界权威性奖励,他们在质谱学生命科学领域是最著名的科学家。[16]

诺贝尔委员会:得奖是慎重、公平、公正的决定

田中虽然没显耀的博士学位,却是一位很喜欢做研究、但很普通的基层职员。虽然当时是田中无意间碰撞出这个惊人的实验结果,他的论文却被后来许多的德国与美国研究学者一再地引用,并改良他的方法,用于研究基因时测量蛋白质质量。当然田中是第一个发现此方法的人。田中也希望诺贝尔委员能撤奖,而他得到的回复是:“你的得奖是慎重、公平、公正的决定!”[12][14]

16年后的另一突破

曾度过一段焦虑和困惑的日子

别人眼中的幸运,对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种负担。他不停地问自己:“那么多专业研究者,把一生的时间贡献给学术,都没能获奖 ... 我一个非化学专业的小职员,凭什么拿诺贝尔化学奖?”[13]

原来,一直担心自己配不上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在获奖后,也曾在焦虑和困惑中度过了一段日子。虽然一夜之间粉丝涨了无数,但还是有很多人都觉得田中不过是好运而已。[13]

田中一直按部就班地过著他的人生,他心中有个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真正配得上诺贝尔奖的人。所以,像一个真正的学者一样,他把全身心都扑在“提升血液检查敏感度的技术,以更容易检测疾病”的研究上,因为,早在他20岁左右得知生母病逝时,他便下定决心投身医疗研究,而他也都没有忘记他的初发心。[8][17]

突破:只需几滴血,就能提前30年预测阿兹海默症

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了15年之后,田中成功了。人们再次见到田中耕一的名字,是2018年的2月。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地在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只需几滴血,就能提前30年预测阿兹海默症。[8]

2019年2月,NHK 邀请田中参与纪录片的摄制,作为平成30年科学成就回顾的一环。此时的田中,眼中早已有了沉稳和自信,和16年前面对镜头手足无措的他,判若两人。

从获得诺贝尔奖(2002年)到现在(2019年),田中耕一用了17年的时间,总算跟自己握手言和。他说:“走路时,60岁的他,终于能挺直了腰板。真好。”[17]

最后,田中耕一的故事告诉我们:意外能让你幸运一时,坚持与坚定却能让你“幸运”一世。

视频

日本平庸小职员到诺贝尔奖得主,是一次做错的实验舍不得扔的废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