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容简介
一位学者,七十三年,四千个日夜,一生徒步十六万公里。
他穿过荒芜的小径、进入人烟稀少的深山,走入一处处鲜有外人到访的村落,在篝火边、在溪边,在夜晚的小径和小屋门前,听那些掩埋在记忆中的故事。佐护八旬老人苍老而悠远的歌声、村里男女赌上身体的对歌比赛、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姑娘闺房的年轻男子、女人们富有情趣的笑话、盲眼老人充满情爱纠葛的一生、只有麻风病人通行的小道……
著名学者宫本常一对偏远地区进行调查。他走访许多遥远的村落,与那里的人们秉烛夜谈,记录下大量详实的资料。他将调查的经历写成本书,真实再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被遗忘的村落》成为了解现代文明高速发展前的日本与日本人的珍贵著作。
作者简介
宫本常一(1907 - 1981),日本民俗学家,曾任日本观光文化研究所所长。从1930年开始,他探访日本各地民俗,深入当地民众之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记录和照片。他的研究对许多作家和学者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代表作有《被遗忘的村落》《栖居于山间的人们》《庶民的发现》《民俗学之旅》等。
原文摘录
他写道:“一边亲近自然之美,一边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为国民生产宝贵的粮食,还有比这更有意思更快乐的工作吗?衣业劳动虽说一年到头日晒雨淋,但还有比农民更有闲暇的工作吗?苗圃播种以后到插秧期间有大约两个月的闲暇,可以去温泉,参拜寺院,甚至探亲访友,这不是农民才有的吗?插秧结东后,早晨割草喂牛,中午可以悠然自得地午睡,这不是农民オ有的吗?秋收以后,稻谷入库,坐在炉边,燃烧木柴,编织草艺,制得草鞋两三双,轻松度日;或参拜寺院,将自己满意的作品互相比赛,几乎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优哉游哉地过日子,除了农民,谁还会有这样的福分呢?” 农民古老的生活方式在古老的时代最为合理,当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生存方式。 现在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那种生活方式,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也必须有新的生活方式。 但先要充分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这是村子里先觉者的任务。
书评
宫本常一,一位学者,用了七十三年时间,徒步十六万公里,探访古村落,与田间老人们秉烛夜谈,记录下那些正在消失的日本昔日生活,文字集结成了这本《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据说宫崎骏的《龙猫》曾从书中获得灵感。
花了几天读完,感觉更像一本乡土文化的散文集,没有猜测中的学术枯燥,相反,很喜欢里面被访谈者用第一人称口述下来的那些故事,真实而鲜活。有趣的是,在字里行间,发现许多村落中的中日文化有某些共通之处,颇有意思,选几个点一一聊来:
1、寄合。寄合是村落的自治性集会,由村里有话语权的人(多为户主、男人)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村里的各种公共事宜,有时一讨论两三天才完。讨论中遇到很难协商的时候,长者会提议大家“深夜扪心自问“、“说别人前自己先照镜子”来想想这些问题,往往能得到解决,这大概是最朴素的换位思考了。讨论即便艰难,但得出结论后就能很好执行,这种民主&集中的方式延续了几百年,更为难得的是和讨论相关的文件资料账本也可以保存上百年,作者曾亲眼查阅,这种村落历史的传承实在让人叹服。 想起费孝通写过的《乡土中国》,中国乡村的士绅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村庄实际管理者的作用,大家族的祠堂也是讨论事宜之处,曾经的家谱资料也保存齐全,可惜文革期间损失殆尽。记得儿时在外婆家的小村庄,读小学的学校就是原来的郭家祠堂,那时候祠堂的建筑格局,门楣,荷花池都还见旧日踪迹,后来学校大面积翻新改建了教学楼,几乎完全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2、公共事务&隐居。村落也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各家的情况彼此都十分知晓。村民间不乏友爱之举,曾有穷人家蹭着邻居家点灯的亮光在夜里赶活儿,多年后才知道是邻居特地给他家点的;又比如某家的孩子说是淘气跑丢了,一个村的人都自愿过来帮着四处找孩子……村里的公共事务,要求各家按既定的工作量,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个和中国村庄里公众事务摊人头费出工分很接近,只是中国旧时乡村修桥补路的大头多由士绅捐助,所以桥头路旁的功德碑上都刻着出资者的名字。 书中提到,如果某家人儿子结婚后成为户主,有的父母就隐居了,隐居就可以摆脱村里公众事务的责任,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常常过得更富足起来。在村里一些传统的仪式性聚会上,老人一样需要参加并有相当的地位。这种隐居和中国的隐居(通常是隐士)相去甚远。
3、夜偷。村里的小伙子们,看上了心仪的姑娘,晚上就可以偷偷去姑娘闺房同宿,女方父母知道也睁只眼闭只眼。出嫁的姑娘们有一半经历过夜偷,比想象中的开放多了。有时候遇见出色的姑娘,小伙子们夜里打着火把翻山越岭走一两个小时也去夜偷,实在是青春激情。 相比起来,夜偷有几分像中国少数民族的“走婚“,泸沽湖畔是这样,夜里的阿夏偷偷溜进阿注的花房……金川羌族一带也是如此,夜里情郎们不畏艰辛爬上高高的碉楼私会心爱的姑娘…… 书中还提到有的村落曾流行过一年中有一天可以随意交往,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的都可以在这天和意中人同宿,虽然这种风俗只是小范围短时期时兴过,听起来足以让单身狗流口水了吧。
4、歌声。唱歌好的人纵然其他什么都不会,也能得到异性的欢心,这个情况似乎在不同的各民族间都存在。日本村落也是如此,例如赛歌会上,赌输赢甚至可以赌上身子,一位八十岁唱起民谣依然动听的老人回忆,年轻时候凭借歌喉采撷了无数赛歌的美女,无限风流让人羡慕。 书中记载的歌声,除了表达情意,还可以作为通讯信号。作者在山间走夜路迷路,方知村民用歌声应答来指引道路。还有一位只会唱歌的懒汉,也靠歌声娶到了老婆,每每出门快到家时一亮嗓子唱歌,老婆就知道该给他烧洗澡水了。 中国少数民族的赛歌会也不少,青年男女用歌声对答选择意中人,和书中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不说远了,电视节目上的各种歌唱选秀,也就是换了一种包装的赛歌会吧。
5、书中有一篇“女人的社会”,记录了村落中女人间的私密话题如何进行,还写到泼辣的妇女们如何言辞大胆的撩汉子,非常鲜活。作者最后的结论是擅长黄段子的女人大多是好妻子,很真实有趣的一个篇章。 还有一篇盲人老人回忆自己当牛贩子的一生,虽然平凡浪荡,但因为对女人亲切温情,得到过不少女人的爱。 细细想来,女性对温情的渴望也是相通的,国内曾经有貌不惊人又没钱的骗子骗了几十名中年妇女的案子,案发后还有女性痴心不改认为骗子“对我好”,愿意继续跟着骗子的,想想甚是可怜。
6、人与自然。村落在山野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需求更加凸显。书中记载了有村民救过一条黑狗后送人,几年后在山里迷路,那只黑狗带他重返村庄。还记载了祖父教导小孩要善待村里遇到的蚯蚓,螃蟹,乌龟……认为不做什么坏事也不怕走夜路,会得到“山神的保佑”。当然,对自然,因为不确定性也滋生出很多敬畏之心,鬼怪神仙的话题一直与村落相伴,那些山间的狐狸精,海上作祟的亡灵都是经久不衰的谈资。 中国的乡村也曾如此,认为万物有灵,连古树上都挂满了红绸带……记得儿时外婆时常叨叨的动物“四大仙“都不能去惹,鬼怪传除了《聊斋志异》,在每个村庄都演绎着不同的本土版本……常用来吓唬夜里不好好睡觉的小孩子。只是近年,越来越缺乏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每每提及,一声叹息。
7、叉鬼。是说猎人,村落除了农民,还有一些猎人、巫师、脚夫、贩子、乞丐……这些人在中国的村落也曾同样存在。 书中记录了叉鬼猎杀熊的事情。猎户这个词在中国曾经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也几乎消亡了。反倒因为环境的破坏,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已需要大力的保护而不是猎杀了。
8、习俗。书里会提到很多村落的民间习俗,如孟兰盆节、神灵祭祀……正月里走亲访友,舞狮游行……因为受到唐文化的深远影响,日本在很多民间的习俗上,和中国有太多相似的地方。看书的时候,常有这种感受。
9、河谷&黄土高原。书中记载河谷中的村落,一边的若是喊另一边的“过来帮忙捣年糕”,因为需要下到河谷再爬山上来,等喊的人走到家,年糕都做好了。中国的黄土高坡上不也是如此么,隔沟常相望,见面走半天。沟两旁的村民可以聊天可以对歌,但要聚到一起需要走很久。
10、野猿&溜索。书里记录了隔着河岸的村落,村民过河时候,需要通过铁索上的网篮拉过河去,称为野猿。这不就是国内西南偏远地区过河的溜索么,太相似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