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被遺忘的村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一位學者,七十三年,四千個日夜,一生徒步十六萬公里。
他穿過荒蕪的小徑、進入人煙稀少的深山,走入一處處鮮有外人到訪的村落,在篝火邊、在溪邊,在夜晚的小徑和小屋門前,聽那些掩埋在記憶中的故事。佐護八旬老人蒼老而悠遠的歌聲、村里男女賭上身體的對歌比賽、趁着夜色偷偷潛入姑娘閨房的年輕男子、女人們富有情趣的笑話、盲眼老人充滿情愛糾葛的一生、只有麻風病人通行的小道……
著名學者宮本常一對偏遠地區進行調查。他走訪許多遙遠的村落,與那裡的人們秉燭夜談,記錄下大量詳實的資料。他將調查的經歷寫成本書,真實再現了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被遺忘的村落》成為了解現代文明高速發展前的日本與日本人的珍貴著作。
作者簡介
宮本常一(1907 - 1981),日本民俗學家,曾任日本觀光文化研究所所長。從1930年開始,他探訪日本各地民俗,深入當地民眾之中,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字記錄和照片。他的研究對許多作家和學者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代表作有《被遺忘的村落》《棲居于山間的人們》《庶民的發現》《民俗學之旅》等。
原文摘錄
他寫道:「一邊親近自然之美,一邊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為國民生產寶貴的糧食,還有比這更有意思更快樂的工作嗎?衣業勞動雖說一年到頭日曬雨淋,但還有比農民更有閒暇的工作嗎?苗圃播種以後到插秧期間有大約兩個月的閒暇,可以去溫泉,參拜寺院,甚至探親訪友,這不是農民才有的嗎?插秧結東後,早晨割草餵牛,中午可以悠然自得地午睡,這不是農民オ有的嗎?秋收以後,稻穀入庫,坐在爐邊,燃燒木柴,編織草藝,製得草鞋兩三雙,輕鬆度日;或參拜寺院,將自己滿意的作品互相比賽,幾乎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優哉游哉地過日子,除了農民,誰還會有這樣的福分呢?」 農民古老的生活方式在古老的時代最為合理,當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生存方式。 現在要認真細緻地觀察那種生活方式,不過隨着時代的變化,我們也必須有新的生活方式。 但先要充分制定計劃,進行實驗。 這是村子裡先覺者的任務。
書評
宮本常一,一位學者,用了七十三年時間,徒步十六萬公里,探訪古村落,與田間老人們秉燭夜談,記錄下那些正在消失的日本昔日生活,文字集結成了這本《田野調查——被遺忘的村落》,據說宮崎駿的《龍貓》曾從書中獲得靈感。
花了幾天讀完,感覺更像一本鄉土文化的散文集,沒有猜測中的學術枯燥,相反,很喜歡裡面被訪談者用第一人稱口述下來的那些故事,真實而鮮活。有趣的是,在字裡行間,發現許多村落中的中日文化有某些共通之處,頗有意思,選幾個點一一聊來:
1、寄合。寄合是村落的自治性集會,由村裡有話語權的人(多為戶主、男人)聚在一起討論如何處理村裡的各種公共事宜,有時一討論兩三天才完。討論中遇到很難協商的時候,長者會提議大家「深夜捫心自問「、「說別人前自己先照鏡子」來想想這些問題,往往能得到解決,這大概是最樸素的換位思考了。討論即便艱難,但得出結論後就能很好執行,這種民主&集中的方式延續了幾百年,更為難得的是和討論相關的文件資料賬本也可以保存上百年,作者曾親眼查閱,這種村落歷史的傳承實在讓人嘆服。 想起費孝通寫過的《鄉土中國》,中國鄉村的士紳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村莊實際管理者的作用,大家族的祠堂也是討論事宜之處,曾經的家譜資料也保存齊全,可惜文革期間損失殆盡。記得兒時在外婆家的小村莊,讀小學的學校就是原來的郭家祠堂,那時候祠堂的建築格局,門楣,荷花池都還見舊日蹤跡,後來學校大面積翻新改建了教學樓,幾乎完全找不到原來的樣子了。
2、公共事務&隱居。村落也是一個傳統的熟人社會,各家的情況彼此都十分知曉。村民間不乏友愛之舉,曾有窮人家蹭着鄰居家點燈的亮光在夜裡趕活兒,多年後才知道是鄰居特地給他家點的;又比如某家的孩子說是淘氣跑丟了,一個村的人都自願過來幫着四處找孩子……村裡的公共事務,要求各家按既定的工作量,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這個和中國村莊裡公眾事務攤人頭費出工分很接近,只是中國舊時鄉村修橋補路的大頭多由士紳捐助,所以橋頭路旁的功德碑上都刻着出資者的名字。 書中提到,如果某家人兒子結婚後成為戶主,有的父母就隱居了,隱居就可以擺脫村里公眾事務的責任,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常常過得更富足起來。在村里一些傳統的儀式性聚會上,老人一樣需要參加並有相當的地位。這種隱居和中國的隱居(通常是隱士)相去甚遠。
3、夜偷。村裡的小伙子們,看上了心儀的姑娘,晚上就可以偷偷去姑娘閨房同宿,女方父母知道也睜隻眼閉隻眼。出嫁的姑娘們有一半經歷過夜偷,比想象中的開放多了。有時候遇見出色的姑娘,小伙子們夜裡打着火把翻山越嶺走一兩個小時也去夜偷,實在是青春激情。 相比起來,夜偷有幾分像中國少數民族的「走婚「,瀘沽湖畔是這樣,夜裡的阿夏偷偷溜進阿注的花房……金川羌族一帶也是如此,夜裡情郎們不畏艱辛爬上高高的碉樓私會心愛的姑娘…… 書中還提到有的村落曾流行過一年中有一天可以隨意交往,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的都可以在這天和意中人同宿,雖然這種風俗只是小範圍短時期時興過,聽起來足以讓單身狗流口水了吧。
4、歌聲。唱歌好的人縱然其他什麼都不會,也能得到異性的歡心,這個情況似乎在不同的各民族間都存在。日本村落也是如此,例如賽歌會上,賭輸贏甚至可以賭上身子,一位八十歲唱起民謠依然動聽的老人回憶,年輕時候憑藉歌喉採擷了無數賽歌的美女,無限風流讓人羨慕。 書中記載的歌聲,除了表達情意,還可以作為通訊信號。作者在山間走夜路迷路,方知村民用歌聲應答來指引道路。還有一位只會唱歌的懶漢,也靠歌聲娶到了老婆,每每出門快到家時一亮嗓子唱歌,老婆就知道該給他燒洗澡水了。 中國少數民族的賽歌會也不少,青年男女用歌聲對答選擇意中人,和書中記載有異曲同工之處。其實不說遠了,電視節目上的各種歌唱選秀,也就是換了一種包裝的賽歌會吧。
5、書中有一篇「女人的社會」,記錄了村落中女人間的私密話題如何進行,還寫到潑辣的婦女們如何言辭大膽的撩漢子,非常鮮活。作者最後的結論是擅長黃段子的女人大多是好妻子,很真實有趣的一個篇章。 還有一篇盲人老人回憶自己當牛販子的一生,雖然平凡浪蕩,但因為對女人親切溫情,得到過不少女人的愛。 細細想來,女性對溫情的渴望也是相通的,國內曾經有貌不驚人又沒錢的騙子騙了幾十名中年婦女的案子,案發後還有女性痴心不改認為騙子「對我好」,願意繼續跟着騙子的,想想甚是可憐。
6、人與自然。村落在山野之間,人與自然的和諧需求更加凸顯。書中記載了有村民救過一條黑狗後送人,幾年後在山裡迷路,那隻黑狗帶他重返村莊。還記載了祖父教導小孩要善待村里遇到的蚯蚓,螃蟹,烏龜……認為不做什麼壞事也不怕走夜路,會得到「山神的保佑」。當然,對自然,因為不確定性也滋生出很多敬畏之心,鬼怪神仙的話題一直與村落相伴,那些山間的狐狸精,海上作祟的亡靈都是經久不衰的談資。 中國的鄉村也曾如此,認為萬物有靈,連古樹上都掛滿了紅綢帶……記得兒時外婆時常叨叨的動物「四大仙「都不能去惹,鬼怪傳除了《聊齋志異》,在每個村莊都演繹着不同的本土版本……常用來嚇唬夜裡不好好睡覺的小孩子。只是近年,越來越缺乏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每每提及,一聲嘆息。
7、叉鬼。是說獵人,村落除了農民,還有一些獵人、巫師、腳夫、販子、乞丐……這些人在中國的村落也曾同樣存在。 書中記錄了叉鬼獵殺熊的事情。獵戶這個詞在中國曾經存在,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也幾乎消亡了。反倒因為環境的破壞,野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已需要大力的保護而不是獵殺了。
8、習俗。書里會提到很多村落的民間習俗,如孟蘭盆節、神靈祭祀……正月里走親訪友,舞獅遊行……因為受到唐文化的深遠影響,日本在很多民間的習俗上,和中國有太多相似的地方。看書的時候,常有這種感受。
9、河谷&黃土高原。書中記載河谷中的村落,一邊的若是喊另一邊的「過來幫忙搗年糕」,因為需要下到河谷再爬山上來,等喊的人走到家,年糕都做好了。中國的黃土高坡上不也是如此麼,隔溝常相望,見面走半天。溝兩旁的村民可以聊天可以對歌,但要聚到一起需要走很久。
10、野猿&溜索。書里記錄了隔着河岸的村落,村民過河時候,需要通過鐵索上的網籃拉過河去,稱為野猿。這不就是國內西南偏遠地區過河的溜索麼,太相似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