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田鹀(雌) |
---|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Emberiza rustica 目/科/属 雀形/鹀/鹀 迁徏状态 过境鸟/台湾 普遍性 稀有 体长/体重 13-15cm/16-25g |
别名:花嗉儿、田雀、花眉子,雌雄略异。虹膜暗褐色,喙粉褐色、上嘴峰及先端黑褐色。脚肉褐色。
雄鸟:
- 繁殖期
- 有短羽冠,羽冠后方中央羽端白色,有明显白眉线,耳羽后方有白斑。头上及脸黑色。
- 体背灰栗褐具黑纵斑。后颈栗红色,翼及尾羽黑褐具红褐色羽缘,有2条淡色翼带。外侧尾羽有白色楔形斑。
- 体下白,上胸有栗色胸带,胁具栗红色纵斑。
- 腰及尾上覆羽栗红色具淡色羽缘。
- 非繁殖期,头上黑色部分转黑褐,且栗红色变淡。耳羽褐色、外缘黑褐。
雌鸟似雄鸟非繁殖,羽色较淡。头上及耳羽褐色较浅、外缘暗褐色,栗红色胸带较淡而模糊。
栖地&习性
多单独活动,迁徙时集结成群,或与其他鹀类混群。性胆大,停楼时常竖起羽冠。耐寒性强,寒冬下雪仍活跃。
在地面觅草籽。繁殖季节的饮食主要是与沼泽地区相关的种子和无脊椎动物,例如豆娘和蜻蜓(Odonata)。[1]
繁殖期
季节开始于5月或6月初。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
鸣声
高音尖锐“唧"声。繁殖期站在灌木上唱个不停,发出悦耳鸣唱声。
外观相似性
白眉鹀无短羽冠,后颈栗红色,腹面较白,腹面较不白,较多棕褐色。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E. r. rustica Pallas, 1776 ,1776年- C&N Fennoscandia E到EC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亚洲东部的冬天。
- E. r. latifascia Portenko, 1930–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E到Anadyrland和Kamchatka,从S到R Amur和N Sakhalin,也可能在大兴安山(中国东北);亚洲东部的冬天。[2]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rustic bunting,hbw.com
- ↑ rustic bunting,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