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眉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眉鵐(雌)
Tristram's Bunting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Hiyashi Haka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Emberiza tristrami

目/科/屬  雀形/鵐/鵐

遷徏狀態   過境鳥/台灣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約15cm/14-21g

別名:小白眉,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喙粉褐色、上嘴峰及先端黑褐色。腳肉褐色。

雄鳥:

  • 繁殖期
  1. 頭及喉黑色,頭央線、眉線及頰紋白色。
  2. 體背欖褐,有黑縱斑。翼暗褐具茶褐色羽緣有2條淡色翼帶。
  3. 胸及脇棕褐具暗褐色縱斑。腹中央及尾下覆羽為白色。
  4. 腰及尾上覆羽栗紅色。
  5. 尾羽黑褐,中央尾羽栗褐色,外側有2對有白色楔形斑。

雌鳥似雄鳥,但羽色較淡,頭偏褐色,頭頂灰褐。頭央線、眉線及頰紋略黃褐色。耳羽褐色,外緣黑褐。體下污白,胸及脇淡棕褐具暗褐色縱斑。

棲地&習性

山區針葉林,闊葉林、混合林、次生林及溪流沿岸森林。

偏好山區樹林鳥類,遷移及度冬期間皆離不開樹林,甚少至開闊農耕地。樹上不起眼的棲息處。

單獨或成對活動,僅在遷徙時集結成小群,但從不集成大群活動。性安靜膽小,遇干擾立即飛隱於樹林或草叢。在樹上或地面覓食。

飲食包括植物和動物。在遷徙期間記錄為攝食甲蟲(鞘翅目),蒼蠅(雙翅目)和其他

繁殖期

在5月底或6月初鋪設;一個季節有兩個育雛。由乾草葉片製成的巢,通常內襯馬鬃。[1]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短促「唧唧"聲。非繁殖期安靜無聲。

外觀相似性

黃眉鵐眉線前段黃色甚明顯,腹面較白,有較明顯黑褐色縱紋,腰及尾上覆羽較不紅,並具淡色羽緣。

田鵐有短羽冠,後頸栗紅色,喉白,腹也較白,腰及尾上覆羽有淡色羽緣。雄鳥有栗紅色胸帶。

分佈

中國東北地區(從黑龍江的小興安嶺)到俄羅斯東南部的遠東地區(包括Sikhote Alin Mts的Amurland和Ussuri地區)和南朝鮮。中國東南部的冬季(雲南東南部至福建湖南四川東部);難得的冬季遊客還包括緬甸北部,泰國西北部,老撾北部和越南北部(東京)。

烏蘇里蘭(Ussuriland)尤其是山上灌木叢叢茂密的森林地區[2]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白眉鵐 Tristram's bunting
Tristram's bunting 白眉鵐 シロハラホオジ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