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状旁腺腺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甲状旁腺腺瘤图片连接图片来源于

甲状旁腺腺瘤是由主细胞、嗜酸细胞、过渡型嗜酸细胞或混合构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腺瘤可以是功能性或非功能性,功能性腺瘤切除后即刻出现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下降。本病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病因。[1]

病因

本病主要由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引起,根据细胞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主细胞腺瘤

甲状旁腺主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细胞,数量较多,富含糖原,核暗而较大,胞质清晰。一种是暗细胞,核较小而暗,含糖原少,有许多分泌颗粒。

嗜酸细胞腺瘤

此细胞核小而致密,胞质呈颗粒状,颗粒大小相似,一般较大,不含糖原。

透明细胞腺瘤

此种腺瘤青春期后才出现,细胞为大而多角形,胞质内有空泡。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1. 神经系统:病早期且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精神失常,另外还可以出现疼痛、逆行性健忘嗜睡、嗅觉丧失等症状。[2]
  2. 肌肉系统:患者常有疲乏感,肌腱反射迟钝,大腿肌无力,肌痛等。
  3. 关节及软组织病:本病有20~30%合并软骨钙化症,易发生假性痛风关节痛钙化性肌腱炎等。
  4. 骨骼系统:骨痛骨质疏松骨畸形病理性骨折等。

局部表现

甲状旁腺腺瘤原图连接图片来源于

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刺激和疼痛感、声音嘶哑、轻微下咽障碍感等症状。

检查

CT表现

平扫CT见边界清楚的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类似颈部大血管的密度,较大的腺瘤可出现囊变坏死;增强CT早期明显强化,增强程度低于颈部血管而明显高于颈部软组织,易于识别。廓清迅速,数分钟后与颈部血管呈等密度,不易识别。[3]

MRI表现

MRI显示腺瘤周围常有薄层脂肪组织包绕,因而易于识别。

超声表现

超声能发现增大的甲状旁腺肿块,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缘光整,CDFI见腺瘤内有丰富血流信号,腺瘤甲状腺叶之间有高回声界面将两者分隔,腺瘤内发生出血、囊变或坏死时,可见其内有液性无回声区,如共存有甲状腺病变,特别是甲状腺多发结节,将影响超声发现甲状旁腺腺瘤的敏感性;此外,超声对异位的甲状旁腺腺瘤诊断困难。

诊断

定性诊断

甲状旁腺激素增高是直接可靠的诊断标准。其次,连续3次检测血清钙>10.8mg%可辅助诊断。

定位诊断

B超、CT检查、核磁检查、核素诊断基本可对甲状腺腺瘤进行定位。

治疗

原则上均应行手术切除,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可行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注射消融术或超声引导下乙醇注射消融术。[4]

视频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