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疫防線上黨旗紅(馬曉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疫防線上黨旗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疫防線上黨旗紅》中國當代作家馬曉燕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疫防線上黨旗紅

庚子年的春節,到處看不出一絲過節的氣氛,曾經喧鬧、擁擠的街道,此刻顯得是如此空曠寂靜,如果不是街道兩旁閃爍的彩燈、搖曳的紅燈籠,人們很難把這情形與舉國歡騰的傳統節日「春節」聯繫在一起。

這個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瘋狂地肆虐着神州大地,阻斷了多少歸家的腳步,打亂了無數人日常的生活。面對嚴峻的疫情,在武漢、在全國各地,無數奔赴和戰鬥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共產黨員、平常百姓,他們堅守崗位、日夜奮戰,投身於這場必須打贏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築牢疫情防控堤    在川煤集團攀煤公司寶鼎礦區,有這樣一個臨時成立的黨支部,有這樣一支臨時組建的隊伍,他們自覺擔負起守護片區人民群眾平安健康的重任。他們以行動踐行了入黨時的諍諍誓言,以堅定的意志,彰顯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政治自覺,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線

這個臨時黨支部的名稱很長,「陶家渡街道凱旋巷隔離點臨時黨支部」。但筆者卻一下子就記住了。因為筆者所在的單位攀煤供應處就在凱旋巷。臨時黨支部的成員既有攀煤供應處的黨員和員工,也有陶家渡街道和三十九社區的工作人員。臨時黨支部就設在凱旋巷公路邊一棵碩大的、正熱熱鬧鬧地盛開着紅燦燦花朵的攀枝花樹下。一頂帳篷支在枝枝杈杈的花圃里,帳篷內有4件軍大衣、一張木板搭建的簡易床、兩個取暖爐和幾箱方便面;離帳篷兩米開外的公路旁,擺放着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桌面上擺放着一摞新冠肺炎防疫宣傳冊、測溫記錄等物什;最惹人注目的,莫過於桌子旁豎立着的那面迎風飄揚的鮮紅黨旗。這就是臨時黨支部的全部家什。桌子正前方豎立着的那塊「疫情嚴管樓棟」字樣的藍色牌子,它在無聲地告訴人們,這裡就是陶家渡街道三十九社區凱旋巷2號、4號樓的隔離點。

2月2日下午5時左右,凱旋巷2號、4號樓成為這次疫情的隔離區,這就意味着此後的14個晝夜,這裡必須24小時有人守護隔離區內住着的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夜守護,不是三兩個人的問題。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陶家渡街道和三十九社區的工作人員一時緊缺,街道遂與攀煤供應處溝通,能否從供應處抽調部分人員與社區共同擔負守護隔離點的任務

疫情面前,一聲令下,攀煤供應處迅速從下屬的倉儲中心抽調6名黨員、3名員工與社區工作人員分三班倒,共同擔負起守護隔離點的任務。臨時黨支部也隨之成立。

爭當防控排頭兵

得知筆者是攀煤供應處的員工,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的陶家渡街道工作人員杜立不僅豎起大拇指,誇起這些天與他風餐露宿、日夜堅守在隔離點的供應處9名員工。「他們幾個話不多,但都特別能吃苦,還很謙讓,什麼怨言也沒有,工作搶着干,尤其是那6名黨員的表率作用起得可真好。我們人手緊,真是多虧他們的付出了,我們才能順利推進圓滿完成守護隔離點的各項任務。」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屹立,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

陳波,供應處倉儲中心木材加工班的班長,眼看還有不到兩個月就退休了,接到命令,二話不說,率先投身到隔離點的工作中。「陳波是我們臨時黨支部的宣傳委員,別看他平時不言語,可宣傳起疫情防控知識來,頭頭是道,組織協調能力也很強,從供應處抽調來這裡的9名同志我不熟悉,排班和聯絡都是他。」杜立言談中滿是對陳波的敬意。我對陳波非常熟悉,他去年還被攀煤公司黨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他還是倉儲中心黨員突擊隊的副隊長。

「你們單位還有一個叫林波的共產黨員,家住仁和,離隔離點太遠,不方便值守,他便獨自搬到花山礦父母家空着的老房子住。這大過年的,一個人住那兒,每天不是盒飯、就是方便麵,你看他眼睛熬的通紅。白天還好,最難捱的就是夜間值守,這八個小時可不好過啊!又冷風還大,還在公路邊,那兩個取暖爐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們就來回不停地踱步取暖。」

是啊!二月的攀枝花,乍暖還寒,我們睡在被窩裡還得緊緊地裹着被子,何況在室外,又何況天公也並不作美,連續降下的兩場雨使得氣溫驟降。不難想象,他們該如何度過這漫長寒冷的夜。

正和杜立聊着,這時,杜立的手機響了,他說是街道打來的,便兀自走過一邊去接電話。我驀一抬頭,一個戴着黑色帽子、白色口罩、着軍綠色羽絨服的男子正拿着疫情防控宣傳手冊遞給一路人,並囑咐其注意防護,沒事儘量呆在家裡,少出來溜達。咦!這不是倉儲中心木材加工班的老郭,郭憲義嗎?他不是做完手術才出院沒多久,身體尚未恢復嗎?春節前,我們還對他進行了走訪慰問,一再囑咐他趁春節放假好好在家調養身體呢!怎麼也在這兒?

滿腦子的疑問促使我走到他身旁,問他身體還沒完全恢復,不在家好好養着,咋也到這兒來了。他輕聲對我說:「單位人手也緊得很!別的班組職工要麼在單位值班,要麼在其它幾個管控點值守,大家都在默默付出,我總不能閒着吧!何況大家都很照顧我,怕我身體吃不消,就安排我值白天,夜間是他們幾個輪流轉,比起值夜班的,我這不算個啥。」

老郭一席樸實的話語險些讓我落下淚來。我突然想到「輕傷不下火線」這句話用到老郭身上挺貼切。老郭前段時間才做了膿胸手術,當時情況很危急,在醫院治療近兩個月才出院。身體尚在恢復中的老郭,原本可以不參加這樣的任務,但老郭覺得自己雖然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疫情面前,人人有責,人人都應該出一把子力。我情不自禁地誇了他幾句,他趕緊擺擺手,又忙活開了。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居民的「安全指數」。

筆者也是單位黨員志願服務隊的成員,2月5日至今,每天不是和同事到片區隔離點查看情況,就是到所負責的樓棟管控點值守,中午則抽空把當天的稿子整理寫出來,然後再處理一些部門日常事務。我的同事和我一樣,每天堅守在片區5個樓棟管控點,走訪、登記、宣傳,解決片區居民訴求等。

心繫群眾冷暖

杜立一身疲憊,他雖戴着口罩,但從神態和眉眼間,我直覺他還年輕。果然,他說自己剛33歲,還未結婚,這次為了便於工作,他臨時在隔離點附近租了一處房子。

我指着地上一堆新鮮的蔬菜問杜立:「這是你們為居民買的嗎?」「不是,這是愛心人士每天清晨免費送給隔離點居民的,南瓜、白菜、萵筍、土豆、芹菜、大蔥,品種還挺豐富的吧!你瞧,那堆放蔫了的蔬菜是昨天送來的,每天送來的菜太多了,居民根本吃不了。我們說隔一天送一次就行,可這位不肯留下姓名的愛心人士說,一定要讓隔離點的居民每天都吃上新鮮的蔬菜。這不,一大早,又照常送來了。」

患難見真情,咱們中國人就是團結。這不禁讓我想起前兩天從網上看到的《除了大熊貓,四川的瓜娃子們把整個省都給武漢搬去了》的文章,那篇有溫度充滿正能量的文章,看得我淚流滿面。多希望疫情快些過去,我河山安康無恙。

臨時黨支部的成員把居民的冷暖放心間。隔離點有一位姓楊的78歲獨居老人,平素喜歡拾荒,家裡堆積着拾荒來的物什。為確保老人的健康,臨時黨支部不僅每天為老人家中消毒,還為老人購買食用鹽、洗髮水、衛生紙等日常生活用品,並聯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早上8:30準時為老人測體溫、查看身體狀況。老人不知道樓前這些日夜堅守、不停忙碌的一伙人都來自哪裡,只是重複着「共產黨的幹部好」這句話。

隔離區有一位80歲的老人,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2月4日上午10時左右,老人突發心臟病,情況萬分危急,杜立、陳波等人立即聯繫摩梭河社區服務中心將老人緊急送往攀煤總醫院救治,老人病情穩定後,又聯繫車輛將老人從醫院接回家中,並不時上門看望老人。老人感動不已,說只要看到樓前這面黨旗和這些人,心裡就不慌也不怕了。

愛和奉獻從不缺席

杜立說,我們這支臨時組建的隊伍,其實好些人都不容易,但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都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舍小家、顧大家,用心、用情、用愛,更用實際行動投身疫情阻擊戰。

是啊!最偉大的力量,莫過於人心的力量,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仗。

「我生在和平年代,沒有機會上前線,對於我來說,現在,隔離點就是前線,每天的值守就是戰場。」這話說的可真好。說這話的是臨時黨支部的黨員王永紅。春節前兩天,他姐姐剛因病去逝,無工作且長期患病的妻子需人照顧。但他沒有選擇缺席,七尺男兒藏起心中的悲傷,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疫情阻擊戰中。

杜立說,其實感人的事情還有很多,就說三十九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尹虹吧!還未待杜立接着往下說,旁邊另一名工作人員趕緊接過話茬:「別看她是一名90後,我這個70後還真特佩服她。」

細問,才得知尹虹已經懷孕七個多月,從大年初二開始,她連續多個日夜吃住在社區,不僅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排查、宣講,還每天抽出時間到社區各居家隔離觀察點對居民進行心理疏導。很多居民說:「尹書記肚子這麼大了,還為我們忙前忙後,我們要聽話,老老實實在家呆着,不能給國家添亂,也不能給這小女娃添亂。」連日的奔波勞累,導致尹虹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如果不是醫院強行讓尹書記住院臥床休息,她還不肯呢!醫院檢查結果,她的各項指標都不正常,可真急人啊!這不,她剛剛還在微信群安排部署社區的下一步工作呢!她人雖在醫院,心卻在現場。我們幾個同事昨天抽空去醫院看望她,讓她安心在醫院好好休息,接下來的工作我們會幹好的。可她就是閒不住啊!我這回總算是見識了90後的倔強和擔當!」

「國若需,我必去。」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90後」勇敢地站出來,無論是救護一線,還是後方支援,他們沒有半點猶豫,展現了這代年輕人所應有的職責與擔當。

這場嚴峻的疫情阻擊戰是對每一個人的考驗。在這場考驗面前,我們的白衣天使同時間賽跑,與死神搶命,成為最美逆行者。我們的共產黨員、人民警察、社區工作者、村幹部……,全身心投入抗「疫」戰。更有無數善良和無畏的老百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擊疫情默默地奉獻着。

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個個感人的瞬間,讓人感動,讓人流淚,更讓人奮起。也正是這一個個平凡樸實的人們,他們身上所綻放出的如英雄般的光芒,驅散了冬日的寒冷,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凜冬去,春已來,花正開。無數人的努力,必將匯成衝破陰霾的力量。[1]

作者簡介

馬曉燕,四川攀枝花人,高級政工師,攀煤公司供應處黨委工作部部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