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體病體異彊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病體病體異彊年》是一首明朝古詩,自古以來,詩歌就伴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從未中斷。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其中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各種思想潮流的影響。特別是在理學[1]和心學的相互作用下,明朝詩歌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 |
病體異彊年,微涼即斂簟。 丹心雖故吾,奈此老冉冉。 血氣盛必衰,節行寧或歉。 愛彼古松柏,不事柔荏染。 卒吏意未諳,笑視太清儉。 舉按疏酒肴,汲井煮菱芡。 持守固一定,所處隨夷險。 思昔軍旅中,聯篇飛文檢。 將相相後先,旌旗互明閃。 萬馬被精鎧,獵車載驕獫。 執弓陪射耦,發矢注剡剡。 近歲違康寧,伏枕謝丹臉。 臞勩漸可憎,眷顧難久忝。 惜無智勇資,俊功奮光燄。 又無康濟才,事業垂琬琰。 恐與秋草零,行路得譏貶。 尚覬素志豁,一勺助瀲灩。 |
” |
— [元末明初]陶安 |
明朝詩學對後世的影響
對後世詩學理論的影響
明朝詩學理論中,復古的尚奇色彩及實際創作中的清遠風格獲得了後人的褒獎。例如,清代的王士禛為邊貢編選出集,這也體現了後世對明朝詩學的認可和推崇。
對後世詩歌創作的啟示
明朝詩學中的「辨家數」論、「法工」、「興趣」等主張在明代為「格調派」文人所繼承、吸收,不僅對格調派理論的形成起到了指導性作用,還豐富了明代詩歌的創作手段。這些主張所針對的實質是「以議論為詩」的宋詩[2]弊端3。
對後世詩歌審美的影響
明朝崇古詩論倡導風雅傳統、魏晉風骨和唐詩氣象,以期興復古典詩歌審美理想。洪武時期學者從唐詩繼承風雅頌遺意和古作不可及,唐人之音調尚可模仿等方面確定了唐詩的經典地位。
綜上所述,明朝詩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在理論上有所創新,而且在創作實踐中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明朝詩學的崇古詩論和對唐詩的推崇,更是對後世詩歌審美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些影響至今仍可以在現代詩歌創作中找到痕跡,顯示出明朝詩學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 ↑ 【知識點】宋明理學 ,搜狐,2016-08-03
- ↑ 錢鍾書講宋詩(四十九) ,搜狐,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