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乃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乃建
出生 1616~1673
國籍 中國
職業 明摸清初文人
知名作品 纂輯《清澗縣誌》,有詩集《侍清集》、《海觀集》等

白乃貞,字廉叔,號蕊淵,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出生於陝西清澗縣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他自幼天資高妙,勤奮刻苦,15歲入縣學,清順治八年(1651)中舉,翌年成進士,授翰林院檢討,任順治大訓纂修官[1]

白乃貞作為清澗歷史上文化人物之代表,其「著述甚豐」且被載入《四庫全書總目》,尤其是他遭到落榜權貴誣陷而「罷黜」後發出「我輩秉公取士,而以賄獲免,日後何以自白?」的慨然之詞,更是被今人傳為佳話,是為守正不阿之勤廉典範。

人物生平

廩生,白曰可次子。其體貌俊偉,藻以風雅,幼穎異,10歲能詩,日讀書數千字,有神童之稱。17歲入鄉學,縱筆為文,出言成章,在公卿間甚有名氣。清順治十八年(1661),《清澗縣誌》殘缺,知縣廖元發開館補葺,聘其纂輯。乃建素承家訓,著述有源,逾月成書,頗有條理。其屢試落榜,未能做官。晚年暢遊齊、魯等地,行至雲中(今地無考),患病歸里,康熙十二年十月十日(1673.11.18)壽終。著有詩集《侍清集》、《海觀集》、《長安游草》、編年詩文集《甲癸集》、詩文集《雪楞集》 。

文若其人「蘊籍深至」

白乃貞一生寫了大量詩文。《清澗縣誌》記載:「乃貞著述甚豐,多失之於兵火,曾有《慭齋存稿》20卷藏於家」「康熙八年(1669),詩集《慭齋存稿》(4卷)付梓行世」。他的詩或愛國憂民、或憎惡醜惡、或謳歌河山、或讚譽美好生活。在藝術上,更是「淳泓含蓄,蘊藉深至」「敘述真朴,不加文飾」。清朝翰林余恂贊其「為詩真朴,善學香山」,稱白乃貞詩文極具唐代詩人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之風骨。乾隆四十七年,白乃貞詩作《慭齋存稿》(四卷)載入《四庫全書總目》,後被收錄於《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奠定了他一代文學家的地位。

除了文學上的成就,白乃貞的史學造詣及其深厚,尤其是為陝北地方志事業作出很大貢獻。他先後為《清澗縣誌》、《陝西延綏鎮志》、《延安府志》、《米脂縣誌》作序。康熙十八年(1679)和二十一年(1682),分別鑒裁重修《延安府志》和《米脂縣誌》,桑梓之情,躍然紙上。

康熙二十二年(1683),白乃貞溘然長逝。如今,墓碑上「皇清翰林院檢討蕊淵白公之墓」字跡斑駁可見,白乃貞不「以賄獲免」、勉學親耕的為官處事佳話卻是愈久彌香,更顯深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