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岩山 |
中文名称;白岩山 又称;白景岩 地区;闽清县西南三溪乡 |
白岩山又称白景岩,满山的怪石奇岩,千姿百态,仪容万端,构成了观音岩、悬鱼洞、飞来桥、一片瓦、龙头岩、
序言介绍
贡翰林风物
骆驼峰、龙洞、石门、仙人迹、鸟石与玉女岩等上百个天然景点,无不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许多奇景还带有神秘的故事。特别是"石门",说是明代翰林黄文焕曾在这里读书。洞口外有一块状如倒立的钟形大石,石上有个小洞。每当黄翰林读书困了打瞌睡时,那倒立石便发出当当的声音,仿佛催促他读书。黄翰林学业成功,念这魔石的功德,把它号为"倒钟石",把这石洞命名"静室"。[1]
白岩寺奇联:白岩寺建在莲花峰峰的顶部,白色的寺庙就像莲蓬上的莲子,庙两旁有形若莲花瓣山崖,而旁边的小路又恰如莲枝一般。故白岩寺又称"莲花寺"。寺建于唐,历经宋、元、明、清几番添修。文革中受到破坏,现在政府又拨款维修,寺容壮观。寺内有副对联写着:"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斋斋斋斋斋戒斋斋斋戒"。细细,口味,别有情趣。山上有一家仙公殿、古月朗和尚殿、圣公殿、玉皇阁等。这些殿宇造型美观,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奇岩怪洞之间,与翠绿的林间相映成景,展现一幅幅完美的天然画卷。
魔岩山石刻
从山腰绕至山口,顺着弯曲的山涧小道拾阶而上,两旁古木参天,峭崖耸拔,不时道逢绝处。但一拐弯,柳暗花明。霍然"白岩山"三个雄厚、苍劲的大字呈现在面前。石阶两旁"魔岩山"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在奇花异草的陪衬下,令人心旷神怡。
杜鹃山春色:白岩山的主峰在杜鹃山上。这里岩壁陡峭,到处长着杜鹃树。每逢阳春季节,繁茂的枝冠上挂满了杜鹃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紫的像玉,煞像五颜六色的地毯铺满了山崖边。宋朝进士陈祥道留诗曰:"斯山何其丽,万树繁花吐;高山布成林,参差开满路;偏反鹭电掣,闪烁云霞聚;不须翦彩工,不须织绵谱;年年一度红,春光足千古"。
闽清白岩山
在闽清县西南三溪乡,距县城30公里。因山岩色白如玉,叫白岩山。白岩山群峰挺拔,奇岩怪洞。据县志记
载,唐代就有佛教徒在莲花岩顶修建一座寺庙。宋朱熹游此山时,留下"八闽岳祖"4字题刻。
白岩山周围5公里皆白石嶙峋,奇岩峥嵘。其中仙人镜、白蛇洞、蝙蝠洞、龙洞、骆驼洞、望月台、天岩桥、一线天等,都享有盛名。白岩山的洞府瑰异奇妙,人在洞中穿行,忽爬行,忽弯腰,忽直走,人们戏谑为:"既做神仙又做狗"。
山腰的白岩寺已有千年历史。寺左小仙亭旁有一悬鱼洞,洞深约6米,高宽各3米余,洞中倒悬一块长近3米、形状如鱼的岩石,鱼头露出洞外,而洞头另有一石跃向洞顶,涓涓清流由此而下,宛若双鱼游翔出洞。龙洞深有百米,洞口白云吞吐,幻化无穷。洞右侧一石如龙,有眼有鼻、有齿有须,如腾云驾雾,奇丽壮观。离龙洞100多米处,有一面"仙人镜";还有"仙床"、"仙被"、"仙靴"等。
白岩山最高峰叫瑁峰,海拔1237.7米,是观日出的好地方。旁有骆驼峰,如一只伏地骆驼,仰首张望。白岩寺侧背是杜鹃山,每当阳春三月,杜鹃花开,漫山红遍,远望似片片彩霞,近看又如红毯铺地。
白岩山扼闽清、永泰、闽侯三县交界处。中秋佳节,三县许多群众集聚于此对唱山歌,歌声融于山景之中,令人心醉。
主要景点
古刹白岩寺
白岩寺坐落于莲花谷地复名莲花寺。坐南朝北,占地400多平方米。相始建于唐代,后数度遭火焚,屡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该寺背枕玳瑁山,寺前为门埕,埕下峭壁深谷,远望似悬于空中,十分险峻。进入山门,中为天井,左右厢房,后为主座。正殿左后侧为民国时期扩建的一幢四面倒水的三层楼房;寺周围以土石构成围合。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为双坡顶。殿后部佛龛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寺门横额金字"白岩寺"由鼓山涌泉寺普雨法师所题。正殿大门保留着清光绪年间的一副对联:"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朝拜,齐齐齐齐齐戒齐齐齐齐戒。"
一家仙
一家仙是一座古建筑的俗名。相传旧时闽清有一三口之家到白岩山静坐修真成仙,后人便在那里建庙,曰"一家仙"。
它位于白岩寺北侧鹫岭崖,建筑始建于元代,后毁。现建筑为清光绪年间所建。鹫岭崖两石相夹呈凹形山洞,名曰"岩碧洞",建筑依势而建,木石混构三层叠檐。一层三周以块石叠砌呈U字形,内设佛龛和祈梦室,二层为木构屋面,飞檐翘角,顺势递落,三层向后缩作斜坡屋面。整个建筑与山石融为一体,远远望去,若隐若现。
古月祠墓塔
古月祠坐落在达摩崖下,坐南朝北,占地约300平方米。崖前三周以青石围砌,殿后侧则利用岩体为墙,人工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但早年殿宇损毁,今仅余石墙断垣。在建筑遗址内,坐落着古月和尚墓塔。墓塔为石构,通高2.2米,底径1.3米,六角须弥座之上内束作六出方形,上层作圆柱状。圆柱塔身寰底刻饰浮雕仰莲瓣,其下出沿内折;塔身以块石错缝叠砌,塔顶端用半圆形整石封盖。塔身正面镶嵌青石墓碑,上书"古月朗和尚,暨开通传者"等字。
圣君殿
圣君殿坐落在白岩山著名的骆驼峰下,殿内奉祀张、肖、章三圣君。建筑坐南朝北,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1978年维修,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由山门、前廊、厢廊、正殿构成。殿四周以石磊砌。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正厅作券顶门额,左右厢廊各立方形花岗岩石柱,柱上阴刻楷书对联"龙洞神唤雨,童老佛现身"。这座建筑最为神奇的是,无论是外墙还是屋面或是屋内梁枋均为花岗岩石,石构制作采用粗细相互结合,给人以简约古朴凝重的感觉,它是闽清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建筑。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