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白河县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河县秦为钖县,属汉中郡;北周时改称丰利县,属西域郡;宋废除;明成化八年(1472年)于旬阳东置白河堡;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设白河县,以境内白石河得名。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白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1]

地理位置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介于东经109°37″~110°10″,北纬32°34″~32°55″。全境东西长53.3公里,南北宽41.5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

旅游

白河石长城遗址

白河县境,发现多处石长城遗址,从旬阳县延续而来,蜿蜒于崇山峻岭间。卡子乡三双村与湖北茅塔界岭沟交界的山脉中峰上,有石垒城墙,有城门,门宽2.2~3米,石门坎高0.33米,石门转窝直径0.14米,深0.02米,转窝靠陕西一边。墙高1.62米,厚2.84米,石头风化严重。朝湖北方向有石板构筑成的“娘娘庙”一座,建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门上有一对联:“威扬秦楚神通大,福庇山河显峦高。”

卡子乡和平村的界岭处,今秦楚交界汉白公路旁,山脉中峰处,有毛石头垒砌的城墙,高处1.5米,低处0.5米,墙厚1米,少数地方有垛。四新乡晏家扒以南,有石城沿山岭而上,沿秦楚分水岭东西向延绵约0.5公里,墙厚约3米,有门宽2米,起伏于林莽深处。

南岔乡小界岭,有城门洞,城门以西有城墙数里,城门空宽1.4米,西边墙高2.45米,厚3.6米,门上无顶。沿秦楚两省界岭约15公里,石城墙清晰可辨,大部分地段保存较好。其间有城门洞四处,箭楼五处。梭子沟墒城门洞有石门槛等。门洞高均1.72米,宽2.33米。箭楼高2.4米,宽4.08米,其中一箭楼内有台阶,砌城门和箭楼的最大石头长2.38米,厚0.25米,宽0.5米。白河(包括旬阳)石长城遗址,有别于陕北,关中地区的土夯、砖砌长城,为研究战国时秦楚争霸和中国古长城史提供新的重要资料

张家大院

白河古民居张家大院位于白河县卡子镇友爱村七组,宅院分上、下两院,相距300米左右。均建于清中期,两院坐东北、向西南,坐落在界岭河畔,汉白公路对面。

下院宅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为两幢各一进三座院落,两墙相距80几分,形成正文形整体,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分为大门、前庭、中堂、后室,甬道及两个天井,两侧有厢房。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房屋以西至5间两设封风墙,院外观看,封火墙木林立,飞檐以、凤等为主要造型,简洁别致栩栩如生。檐下施水墨彩侩,回廊、栏杆、窗棂均为镂雕,大门为石雕门坊,额题“振否鼓家”四字。大门两侧高3.64米的石门壁上,左雕刻“两岸绿杨一湾芳草即此是江陵胜概”,右侧为“庭前孝养门内出声何处访珂里名家”等30字楹联。南方一幢建筑风格与北幢大致相同,中轴线从西向东依次分为大门、前厅、天井、中庭、天井后堂。前厅两侧的厢房为青石磨制的圆型门洞,门楹、窗棂均为镂雕。门额为“树德务滋”四字,中庭石雕门额四字为“孝友世家”,檐下水墨彩侩。

革命烈士陵园

白河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原地魁星山南侧山凸处。1972年在铁道兵13师的帮助下,迁移至魁星山西坡。陵园占地近百亩,四面环城。北临东流汉江,南跨“铁龙”滚滚。整座园陵绿阴耸耸。园内建有纪念碑、魁星楼、碑亭、清风亭、革命烈士陈列室、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重点仿古建筑物。1989年9月被列为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陕西省委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 园内共安葬着158名烈士,当中有两次解放白河英勇牺牲的烈士,有为三线建设贡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铁道兵战士,还有一等战功的刘安林烈士,是白河县和邻近县、市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

视频

白河 相关视频

大美汉江 白河
《张家大院》-·白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