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山縣,古稱「上庸縣」,隸屬湖北省十堰市。位於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地處鄂西北山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東鄰房縣,北界鄖陽區,西北鄰陝西省白河縣,西交竹谿縣、陝西旬陽縣,南接神農架林區、重慶市巫溪縣。西魏廢帝元欽因境內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改稱「竹山」。縣城東北距十堰市城區158公里,東南距武漢市638公里。面積3587.8平方公里,山地占總面積80%以上。轄9鎮8鄉279個村,2016年人口51萬人,有漢族、回族、壯族、蒙古族、滿族等8個民族。
201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69631.38萬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8975萬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47223.05萬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313433.33萬元,增長9.0%。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歷史沿革
竹山為古庸國故址。春秋楚滅庸置縣,秦、西漢為上庸縣,屬漢中郡。 東漢至南齊為上庸郡。西魏因黃竹嶺之竹色黃,改名竹山。商代前為漢水流域重要部落方國,稱庸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郡,庸地復置上庸縣,改隸漢中郡,屬梁州。
552年(西魏廢帝元年),改安城為竹山。北周時,改上庸縣為孔陽縣。
598年(文帝開皇十八年),改孔陽縣為上庸縣,改羅州為房州,領上庸、竹山、光遷、永清4縣。
605年(隋煬帝大業元年),改房州為房陵郡,治竹山。唐初沿隋制。
636年(唐太宗貞觀十年),廢遷州,置房州,治竹山,領房陵、竹山、永清、上庸4縣,屬山南東道。
742年(玄宗天寶元年),改房州為房陵郡。758年(肅宗乾元元年),復房州,竹山屬之。五代時,上庸、竹山仍屬房州。 宋初沿舊制。
1950年2月1日,改屬鄖陽地區專員公署,竹山隸之。
1952年襄鄖合併,隸屬襄陽專區專員公署。
1965年,復設鄖陽專區,竹山隸屬鄖陽專區行政公署。
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竹山隸屬鄖陽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10月,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地市合併,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竹山縣隸屬十堰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竹山縣在其中。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底,竹山縣轄9個鎮、8個鄉,共有19個居委會、279個村委會。總人口417081人,有漢、回、壯、蒙、滿等8個民族。轄9鎮8鄉個村。
地理環境
竹山縣位於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十堰市西南。東鄰房縣,北界鄖陽,西北鄰陝西省白河縣,西交竹谿縣、陝西旬陽縣,南接神架林區、重慶市巫溪縣。地處鄂西北山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竹山縣地跨東經109°32—110°25』、北緯31°30』— 32°37』之間。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1.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23.5公里。
全縣地勢由南、西向東北傾斜,特點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以官渡鎮的瓦桑河巨型斷裂為界,南為高山區,東南為二高山、低山區,中南為低山區,北為高山、二高山、低山區,西北為二高山區,中西部為低山、平丘、盆地區。海拔高差2520米。境內最高點是蔥坪山,海拔2740.4米,最低是尼姑河口,海拔220米。山脈境內各山由兩大山系構成。
竹山縣雖為副亞熱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屬北溫帶,但地處漢江、堵河盆地,又為高溫區,熱量比較充足。年平均氣溫10.2℃至15.6℃,最冷月1月-1.9℃至3.1℃,極端最低氣溫-9.9℃(1956年1月21日);最熱月(7月)21.7℃至27.7℃,極端最高氣溫43.4℃(1966年7月20日),為全省極端最高氣溫之最。日照時數年平均1650.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始霜10月10日,終霜3月20日,年平均無霜期由中部地區的252.8天,向四周遞減到163.4天。
竹山縣河流均屬堵河水系,全縣有大小河流646條,其中長流河98條,季節河548條。
自然資源
竹山轄區主體處於武當山-大別山金、銀、鉛、鋅成礦帶(三級),鄖縣鮑峽-竹山得勝銀、金、銅、釩、鉬、稀土、重晶石、綠松石成礦帶(四級)的南端,截止2005年底,全縣已發現礦產32種,礦點、礦化點217處,其中上表礦產13種,包括能源礦產1種(石煤),黑色金屬礦產1種(釩),有色金屬礦4種(銅、鉛、鋅、鉬),貴重金屬礦產2種(銀、金),稀散、稀有、稀土金屬礦產3種(輕稀土、鈮、鎘),其它非金屬礦產2種(石灰石、瓦板岩)。
農作物主要有稻穀、玉米、小麥、油菜籽、花生、薯類、豆類、芝麻、煙葉、蔬菜、藥材、洋芋、魔芋、高梁、綠豆、蓮藕、苡仁米、蕎麥、粟谷、向日葵、麻類等。
全縣有喬灌木樹種108科344屬988種,森林共33科89種,其中鄉土樹種70種。外地引進樹種19種,主要珍稀樹種28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水杉、珙桐等,二級保護樹種有連得樹、光葉珙桐、杜仲、銀杏、金錢松等19種,省級重點保護的樹種有紫莖、臘梅、麥吊雲杉等。
野生植物有金銀花、臘梅花、獼猴桃、湖北海棠、黃山藥、穿地龍等。
名優特產
綠松石工藝名稱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綠而得名。其英文名稱Turquoise,意為土耳其石。2010年,竹山綠松石被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產品予以保護。竹山綠松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湖北省竹山縣城關鎮、潘口鄉、溢水鎮、麻家渡鎮、寶豐鎮、秦古鎮、竹坪鄉、得勝鎮、大廟鄉、雙台鄉、樓台鄉、文峰鄉、田家壩鎮1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五香豆腐乾:竹山縣官渡五香豆腐乾自光緒元年始,一直被官渡人列為珍貴佳肴。官渡人待客,如果席間少了五香豆腐乾,視為對客不敬。席間寧可無葷,也不可沒有五香豆腐乾。
風景名勝
女媧山
女媧山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十堰竹山女媧山風景區位於寶豐鎮境內,距十堰市180公里,305省道橫穿該鎮東西。女媧山風景區有大小山峰22座,主峰海拔900米,女媧祭壇建在主峰,其它諸峰仰首相望。是《康熙字典》以及《中國神話辭典》中指認的女媧摶土造人之地。竹山縣近年來鋪修了水泥路面,修建了友梅山莊等「農家樂」餐館,主要景點有女媧祭壇、雙龍洞、打席場(女媧摶土造人處)。女媧山風景區呈現出風光秀麗、環境優美、景點豐富、食宿方便等特點,同時更能撫今追昔、參拜聖母,獲得別樣的感受。女媧祭壇按先天八卦圖建成,女媧像高16米,在國內屬最高。恢復建成女媧廟和「女媧鍊石天真」古碑。
十堰竹山女媧山風景區是神話傳說中的女媧補天之地。清《康熙字典》在"媧"字條中解釋道:"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並引證《史記·五帝本記》曰:"女媧鍊石補天,又女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鍊石補天處"。五代杜光庭在《錄異記》中寫道:"今房陵上庸界內有伏羲女媧廟存焉,傳為摶土造人之所"。
十堰竹山女媧山風景區關於女媧補天的神話記載都毫無疑問地將竹山視為女媧補天之地,而《竹山縣誌》的記載更加明確了女媧補天的地址:"城西八十里有女媧山,乃女媧鍊石補天處,昔日山上有女媧廟"。關於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關於女媧山的神奇傳說,無疑為竹山縣的旅遊發展又增添了一個亮點。[1]
武陵峽
武陵峽風景區位於官渡鎮境內,峽谷全長33千米,峽谷平均高度1000米以上,平均寬度5米左右,為華中地區最長、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峽谷,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將其命名為青峰斷裂帶。武陵峽山巒俊秀陡峭,內有許多大型溶洞群,飛泉流瀑,九曲迴腸,青天一線,地縫深淵,蔚為奇觀。峽谷內原始森林生長於懸崖峭壁之上,遮天蔽日。武陵峽風景區由桃花源景區、峽谷原始生態景區、地質公園等部分組成,主要景點有桃花源古風村、猴跳峽、一線天、中柱峰、五龍洞等。
官渡鎮:官渡鎮位於鄂西北邊陲,巴山東麓,是入川達渝之咽喉,秦巴文化古驛,堵河水道上的璀璨明珠。官渡鎮距十堰市竹山縣城64公里,東與房縣中壩接壤,西與竹溪兵營相連,南同柳林鄉交界,北和上庸鎮毗鄰。[2]
獲得榮譽
2019年5月18日,竹山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