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白腰燕鸥

白腰燕鸥
Aleutian Tern

Gregory "Slobirdr" Smith拍摄
图片来自flickr

基本资料

学名     Onychoprion aleuticus

目/科/属  鸻形/鸥/棕背燕鸥

迁徏状态   过境鸟

普遍性    不普遍

体长/体重  32-34cm/83-140g

白腰燕鸥,雌雄同型。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 繁殖期成鸟
  1. 前额白色呈倒三角型。头顶至后颈及过眼线黑色。
  2. 肩背及翼上深灰色。颈、喉至胸腹灰色,其馀白色。
  3. 尾羽分叉甚深。
  • 非繁殖期成鸟头顶转白色,自眼后有一条黑色枕带。颈及体下亦转白。
  • 亚成鸟下嘴基肉褐色,脚暗红褐色。体背暗褐色。有黑褐色羽缘。腰、尾上覆羽及尾羽淡灰褐色。
  • 飞行时,翼上前缘、次级及三级飞羽后缘白色。腰及尾羽白色。翼下次级飞羽后缘及初级飞羽先端均为黑褐色。中间形成半透明区域。

目录

栖地&习性

北极和亚北极沿海平原,主要围绕白令海海岸礁岩及岛屿。

海洋性鸟类,觅食方式通常为低飞于水面浅啄。或落于水面啄食后再飞起。

主要是小鱼为食。

繁殖

主要产于6月。

保育

脆弱的。

鸣声

发出独特,柔和,略微滚动的啸叫声:“ piiu”,“ piirr-iu”,“ piiu-pi-pip”。

外观相似性

普通燕鸥体背羽色较浅,繁殖羽前额全黑,腹面略染淡紫灰色,minussensis亚种嘴及脚红色。飞行时,外侧尾羽外缘黑色。翼下次级飞羽后缘无黑边。

小燕鸥体型较小,体背羽色较浅,嘴黄色、先端黑色,脚黄色。飞行时,鼓翼较深且频率高。翼下次级飞羽后缘无黑边。

分布

萨哈林岛通过鄂霍次克海到达堪察加半岛,甚至在白令海其他地方;在白令和太平洋沿岸的阿拉斯加,从楚科奇海科泽布海峡S到阿留申群岛,从E到Copper R和干湾三角洲;在日本北海道)繁殖。主要越冬地区未知,尽管印尼马来西亚也有一些冬天。[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Aleutian Tern, Old Bar NSW
Aleutian Tern, Old Bar NSW.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