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百折不挠(汉语成语)

汉语成语
图片来自 爱问教育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百折不挠(拼音:bǎi zhé bù ná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蔡邕《太尉乔玄碑》。百折不挠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含褒义;作谓语、定语、状语。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百折不挠
  • 拼 音:bǎi zhé bù náo
  • 注音字母:ㄅㄞˇ ㄓㄜˊ ㄅㄨˋ ㄣㄠˊ
  • 出 处:《太尉乔玄碑》

成语出处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百折不挠”。

成语故事

桥玄,字公祖,东汉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桥玄性情刚直,嫉恶如仇,敢于同奸徒、器人斗争。桥玄年轻的时候,在本县当功曹。有一次,豫州刺史周景来到睢阳。桥玄向周景揭发了豫州“陈国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派他前去查办。周景同意之后,桥玄首先把羊昌的宾客全部抓了起来,详细调查羊昌的罪行。羊昌的靠山、当朝大将军梁冀得知这个消息,派人飞马传来文搭救羊昌。与此同时,周景也接到一道圣旨,要他召回桥玄。桥玄顶住压力,抓紧办案,终于使羊昌受到应有的惩罚,桥玄也因此出了名。

汉灵帝时,桥玄出任尚书令。太中大夫盖升仗着与灵帝有交情,在出任南阳太守时大肆收受贿路,搜括大量财富,桥玄掌握了盖升的犯罪事实之后,就向灵帝上奏,要求罢免盖升,抄没盖升搜括来的财产。汉灵帝不但没有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官。桥玄于是托病辞职,返回老家。

桥玄在京城任职期间,有一次,十岁的小儿子在门口玩,突然有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冲到楼上,向桥玄勒索财物。消息传开之后,校时阳球向河南府尹、洛阳县令奏请带兵包围了桥玄的家。阳球等人担心贸然动手将会伤了孩子,因此不敢进攻,桥玄见状,历声喝道“强盗无法无天,难道能为了我的孩子而放纵这些恶吗!他催促阳球等人发动进攻,杀死了强盗,而他的小儿子也因此丧生。桥玄死时,家里没有什么遗产,殡葬也非常简单。他坚毅果断明往直前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赞扬。东汉文学家蔡邕在《太尉桥公碑》中写道:“他的性情严肃,嫉恨奢华,崇尚俭朴,有着百折不挠、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改变自己意志的气概。”

成语寓意

成语中两袖清风安贫乐道的桥玄凭着一股大无畏的精神,在当官期间,他严于律己,无私无畏,敢于查办大型案件,处理重要职位的官员,敢于同权贵恶势力做斗争。成语告诉人们,要学习桥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严于律己的同时,敢于同一切坏人坏事做斗争。在学习的道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要勇敢展示自己,敢于挑战更高、更大的目标,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才能攀登上知识的高峰。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百折不挠”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含褒义;作谓语、定语、状语。 [1]

运用示例

  1. 老舍《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我们应该是拥护真理,从斗争中寻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战士。”
  2.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斗争,百折不挠,再接再厉。”

成语辨析

百折不挠—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与“不屈不挠”意义相近,都有形容意志坚的意思。区别在于“不屈不挠”一般只用于对恶势力斗争,“百折不挠”则还可以用于对待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百折不饶和百折不挠的差别?

“百折不饶”是错误的,正确的是:百折不挠。“百折不挠”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含褒义,作谓语、定语、状语。 [2]

百折不挠造句:

一、经过几代人百折不挠的奋斗,我们一定会实现四个现代化。

二、要做成大事,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才能够取得成功。

四、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五、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的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