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日攻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日攻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由协约国所发动的一系列攻势。1918年8月8日,协约国在法国亚眠发动亚眠战役,标志着百日攻势的开始[1];在往后的三个月内,协约国又多次在西方战线上对同盟国防线实施了一系列攻势,成功将德军逐出法国,并迫使其一路撤退至兴登堡防线内。11月11日,同盟国军队无力再战,被迫投降,双方在法国北部城市贡比涅附近的森林中签署了《康边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值得注意的是,“百日攻势”这个词汇指的是协约国军队自亚眠战役后所实施的一系列快速推进作战的总称,而不是一场特定的战役或一场统一的作战攻势。

背景

德意志帝国陆军于1918年3月21日所发动的春季攻势虽然在初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至同年7月时已后继无力。德军成功推进至马恩河沿线,却始终无法获取决定性的战略突破。当马恩河-雷姆斯作战行动于7月间告终时,协约国最高指挥官费迪南·福煦下令在该地实施一场反击攻势,并引发了第二次马恩河战役[2]。德军意识到其将无法固守防线,遂自马恩河沿线撤往北方。由于这次的胜利,福煦获授“法国元帅”的头衔。

福煦认为让协约国军队转守为攻、回到战略进攻态势的时机已经成熟。大量登陆欧洲的美国远征军(AEF,由约翰·潘兴将军指挥)使协约国军队的士气大振:472。潘兴将军希望其部队能独立负担作战任务。与此同时,英国远征军(BEF)亦获得大量自西奈及巴勒斯坦战役意大利战线返国的部队以及来自英国本土的后备部队的增援:155。

协约国将领们曾提出多种版本的进攻计划草案,但福煦元帅最终选择了由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元帅所提出的版本;其内容为对索姆河、亚眠东部与1916年索姆河战役战场旧址西南部地区发动攻击,以驱逐威胁亚眠-巴黎铁路的德军部队。福煦元帅基于数个理由而选择索姆河地区作为合适的攻势发动地点。首先,皮卡第地区地势宽广平坦,有利于协约国坦克行进;其次,由于部署于索姆河沿线的德意志帝国陆军第2集团军已多次遭澳洲军队以其称为“和平渗透”的战术骚扰,故其战斗力相对较弱,协约国军队将可以较小的代价突破该处德军防线。

视频

百日攻势相关视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投入最大的一场战役,百日攻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