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日攻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日攻勢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協約國所發動的一系列攻勢。1918年8月8日,協約國在法國亞眠發動亞眠戰役,標誌着百日攻勢的開始[1];在往後的三個月內,協約國又多次在西方戰線上對同盟國防線實施了一系列攻勢,成功將德軍逐出法國,並迫使其一路撤退至興登堡防線內。11月11日,同盟國軍隊無力再戰,被迫投降,雙方在法國北部城市貢比涅附近的森林中簽署了《康邊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值得注意的是,「百日攻勢」這個詞彙指的是協約國軍隊自亞眠戰役後所實施的一系列快速推進作戰的總稱,而不是一場特定的戰役或一場統一的作戰攻勢。

背景

德意志帝國陸軍於1918年3月21日所發動的春季攻勢雖然在初期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至同年7月時已後繼無力。德軍成功推進至馬恩河沿線,卻始終無法獲取決定性的戰略突破。當馬恩河-雷姆斯作戰行動於7月間告終時,協約國最高指揮官費迪南·福煦下令在該地實施一場反擊攻勢,並引發了第二次馬恩河戰役[2]。德軍意識到其將無法固守防線,遂自馬恩河沿線撤往北方。由於這次的勝利,福煦獲授「法國元帥」的頭銜。

福煦認為讓協約國軍隊轉守為攻、回到戰略進攻態勢的時機已經成熟。大量登陸歐洲的美國遠征軍(AEF,由約翰·潘興將軍指揮)使協約國軍隊的士氣大振:472。潘興將軍希望其部隊能獨立負擔作戰任務。與此同時,英國遠征軍(BEF)亦獲得大量自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役意大利戰線返國的部隊以及來自英國本土的後備部隊的增援:155。

協約國將領們曾提出多種版本的進攻計劃草案,但福煦元帥最終選擇了由英國遠征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元帥所提出的版本;其內容為對索姆河、亞眠東部與1916年索姆河戰役戰場舊址西南部地區發動攻擊,以驅逐威脅亞眠-巴黎鐵路的德軍部隊。福煦元帥基於數個理由而選擇索姆河地區作為合適的攻勢發動地點。首先,皮卡第地區地勢寬廣平坦,有利於協約國坦克行進;其次,由於部署於索姆河沿線的德意志帝國陸軍第2集團軍已多次遭澳洲軍隊以其稱為「和平滲透」的戰術騷擾,故其戰鬥力相對較弱,協約國軍隊將可以較小的代價突破該處德軍防線。

視頻

百日攻勢相關視頻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投入最大的一場戰役,百日攻勢

參考文獻